水車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水車鎮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位於梅縣區西南部,總面積123平方千米(2017年)。鎮政府設水車圩,距梅城30公里。轄18個村和1個圩鎮居委,總戶數5700戶,總人口10286人(2017年)。[1]
2011年,水車鎮實現社會生產總值3.64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工農業總產值2.95億元,比上年增長13.03%,其中:工業總產值1.65億元,比上年增長16.2%,農業總產值1.3億元,比上年增長9.24%。農村人均純收人6155元,比上年增長9.02%。完成工商稅收達356萬元,比上年增長21.5%。
中文名: 水車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
地理位置: 梅縣區西南部
面 積: 123平方千米(2017年)
電話區號: 0753
郵政區碼: 514778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人口數量: 10286人(2017年)
機 場: 梅州梅縣機場
火車站: 梅州站,梅州西站
車牌代碼: 粵M
歷史沿革
1950年屬梅南區,1952年劃歸荷泗大區,1956年成立水車鄉,1958年屬梅南人民公社,1959年6月建立水車人民公社,1983年冬改設區,1987年改為鎮。下轄坑尾、小桑、新湖、雙湖、淮洞、礤下、水車、安和、安美、白沙、鵝峰、小立、梧塘、燈塔、先鋒、水聲、石嶺、泮坑等18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圩鎮居委會,有村民小組198個。2006年,全鎮共有5180戶,總人口2.2萬人,其中僑眷占55%,是梅州市梅縣區著名的僑鄉和革命老區之一。
茶山村古村落
梅州市梅縣區水車鎮燈塔村茶山古村落,地處梅州市梅縣區南部,距梅州市區20多公里,縣道荷水畲公路貫通全村,交通便利。
該村落起源於明代初期,逐漸興盛,清末達到鼎盛期。古村落特色有兩大方面。第一方面是一是村中現存三十四座傳統民居,從時間上說,紹德堂為明代建築,距今近五百年歷史,村中三百年以上歷史的建築有三座(萼輝樓、創毅公祠、伯榮樓),二百年以上歷史建築五座,其餘大部分歷史也均在百年以上。從建築特點上說,建築群保存完整,歷史建築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形成特有的客家傳統人文生態環境,傳統建築單體普遍保存較好,客家地域特色明顯,建築型制豐富,殿堂式、槓式、鎖頭式都有,其中自由式、庭院式更是客家地區少見的珍品,建築材料和結構形式具有多樣性,具有較高研究與觀賞價值。
第二方面是歷史人文底蘊雄厚,該村落歷代名人輩出,體現崇文重教的書屋就有四個(其中女子學校一所)、學校一所,還有古井十五座、古炮樓一座、古樹多株。可以說,每一座建築都有一個精彩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體現了客家人崇文重教、頑強拼搏、愛國愛鄉的精神。該村近、現代往東南亞等國經商僑居的極多,在軍政、文教、工商等領域業績卓著,聲名遠播者比比皆是。據資料記載,自始祖君梅公至廢除科舉制度期間共有進士、貢生、監生以上學位者48人,後明前清進士黃為發、清朝巨商黃伯寧、清朝官員黃毓騰、黃毓秀等;近、現代人物有黃鈞選、黃甘英、黃琪翔、郭秀儀等部級4人、教授5人、將軍4人,其他傑出人物10多人。
經濟
2002年,全鎮農村社會總產值1.52億元,比增3.4%;其中工業產值3735萬元,農業產值7128萬元,分別比增4.5%和2.2%;鎮級機動財力34.6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66萬元,其中年收入8-10萬元以上的1個,5-8萬元的1個,3-5萬元的9個。農村人均純收入4001元,比上年增加53元。
農業:水車鎮繼續調整農業結構,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大力發展經濟作物和畜牧業生產,以增加農民收入。全年全鎮糧食種植面積2.10萬畝,糧食總產7415噸,畝產475公斤;水果種植面積1.53萬畝;其中梅州金柚8175畝,水果總產1.26萬噸,產值1246萬隻;水產養殖面積3421畝,水產品產量1704噸。全鎮有種養相結合的小莊園2370戶,占總農戶53%。初步建立起水果、水產、禽畜、蔬菜四大商品生產基地,蔬菜種植面積8831畝,產量達8231噸,比上年增加257噸,增長3.2%,農村人均蔬菜收入4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