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蘇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作品名稱:《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詞

作者:蘇軾

《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的詞作,作於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作者貶居黃州時,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此詞上片前四句以實筆寫景,目光由遠及近,然後轉入對平山堂的回憶,後五句寫平山堂,實際是以虛筆寫快哉亭,二者風光一致,對歐陽修的思念更使此亭見得親切;過片五句再次轉回到目前,江面由靜謐安閒而忽然波瀾洶湧,作者視角也由千頃碧水聚焦於掀舞於其中的漁翁,最後三句議論和兩句抒情即由此生髮出來,表現了作者超然於萬物之上的瀟灑胸襟,以及對心性修養的不懈追求。全詞熔寫景、抒情和議論於一爐,表現作者身處逆境,泰然處之,大氣凜然的精神世界,在藝術構思和結構上,具有波瀾起伏、跌宕多姿、大開大合、大起大落的特點,充分體現了蘇詞雄奇奔放的風格。

原文

譯文

落日中捲起繡簾眺望,亭下江水與碧空相接,遠處的夕陽與亭台相映,空闊無際。為了我的來到,你特意在窗戶上塗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猶新。這讓我想起當年在平山堂的時候,靠着枕席,欣賞江南的煙雨,遙望遠方天際孤鴻出沒的情景。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體會到歐陽醉翁詞句中所描繪的,山色若隱若現的景致。

廣闊的水面十分明淨,山峰翠綠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江面波濤洶湧,一個漁翁駕着小舟在風浪中掀舞。見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風賦》,像宋玉這樣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莊子的風是天籟之說的,硬說什麼風有雄雌。其實,一個人只要具備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處之泰然,享受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2]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蘇軾於元豐三年(1080年)貶官黃州(今湖北黃岡)。元豐六年三月張懷民也貶官在黃州,與蘇軾的心境相同。他們結識後,因氣味相投而成為好友,交往密切。是年十月十二日蘇軾將往張懷民暫住的承天寺與之一起賞月,寫下了著名的《記承天寺夜遊》一文。十一月,張懷民在其新居西南筑亭,以觀覽長江勝景。蘇軾欽佩張懷民的氣度,為其所建的亭起名為「快哉亭」,並贈其這首《水調歌頭》。朱孝臧校注《東坡樂府》:王案:「癸亥六月,張夢得營新居於江上,築亭,公榜曰快哉亭,作《水調歌頭》。」其弟蘇轍還為此亭寫了《黃州快哉亭記》。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北宋文學家、知名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洵、弟轍,合稱「三蘇」。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學習,青年時期就具有廣博的歷史文化知識,顯露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能。枕頭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考進士時,主司歐陽修見其文章連稱「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

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時,任太常博士、開封府推官,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議新法的詩句,以「訕謗朝政」罪名入獄,即所謂「烏台詩案」。出獄後,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五年後,改任汝州團練副使。哲宗即位司馬光等舊黨執政,他復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充任侍讀,又因與司馬光等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後任兵部尚書兼侍讀、端明殿這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守禮部尚書。元祐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他以「譏刺先朝」罪名,貶為惠州安置、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別駕、昌化軍安置。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於常州,諡號文忠。[3]

視頻

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