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生態系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水域生態系統是生態學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1],是有着鮮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濃郁的文化意蘊、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結。漢字之美[2],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名詞解釋
水域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範圍內,水域環境中棲息的各種生物和它們周圍的自然環境所共同構成的基本功能單位。它的時空範圍有大有小,大到海洋,小到一口池塘、一個魚缸,都是一個水域生態系統。按照水域環境的具體特徵,水域生態系統可以劃分為淡水生態系統和海洋生態系統。
水域生態系統區別於其他生態系的主要特點之一在於水這一環境因子。水的某些特性對生態系統中的其他因子具有重要影響:
①水的密度大於空氣
海水的鹽度一般高達35,且較穩定;淡水鹽度一般變動於0.05~0.5之間;河口水域的鹽度變化較大。水生生物除少數廣鹽性種類能調節體內滲透壓而自由往來於淡水、海水之間外,一般只能適應於一定鹽度範圍的環境,因而有淡水生物和海洋生物之分。
②水的比熱較大,導熱性能差
因此水溫,尤其是大洋水溫,比陸地穩定得多。如溫帶海域全年溫度變幅一般為10~15℃,兩極和熱帶海域僅約 5℃。
③光線在水中的穿透力比在空氣中小
日光射入水體後衰減較快。特別是在海洋中,只有最上層海水中才有足夠的光照保證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在某一深度處,光照的強度減弱至植物光合作用生產的有機物質適足以補償其自身的呼吸作用的消耗,這一深度稱為補償深度。補償深度以上的水層稱為真光帶。真光帶的深度,在某些透明度較大的熱帶水域可達200米以上;而在比較混濁的近岸水域,有時僅約數米,是水生動物富集和最活躍的區域。
④水是一種良好的溶劑
不但酸、鹼、鹽可以溶解於其中,一些有機物也能為水所溶解,從而為水生生物的生長發育提供豐富的營養源。
此外,在江河與湖泊、河川與海洋之間的水的運動,使不同的水體相互聯繫,構成水域生態系統與陸地生態系統顯然不同的特點。特別是大洋環流與水團的結構,更是決定海域狀況的動力因素,對生物的分布、組成與數量起重要作用。海洋生態系統由於陸地淡水溶解物質和懸浮物的不斷輸入,其開放性特點更為顯著。
可分為淡水和海洋兩大生態系統及其下屬不同等級(或水平)的水域。其中,淡水生態系統通常包括湖泊、水庫和江河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通常包括沿海及內灣生態系統、 藻場生態系統、 珊瑚和紅樹林生態系統、外海生態系統、上升流生態系統、深海生態系統等。海洋生態系統中的前三者可統稱為沿海生態系統,後三者則為大洋生態系統。每一級水域生態系都各占有一定的空間,包含有相互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組分,通過物質循環和能量流、信息流的作用,構成具有一定結構與功能的統一體。
參考文獻
- ↑ 【愛我中華】中國智慧到底有多贊?,搜狐,2019-11-16
- ↑ 漢字之美--最美解析這些你熟悉的漢字,搜狐,202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