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氣象廳松代地震觀測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氣象廳松代地震觀測所
圖片來自data

氣象廳松代地震觀測所(日語:気象庁松代地震観測所、正式名稱:氣象廳地震火山部地震海嘯監視課松代地震觀測所[1])是位於日本長野縣長野市松代町的地震觀測所。利用舞鶴山(海拔510米)的南山山腳松代大本營遺址,是日本最大級的地震觀測設施。

概要

由於松代距離海岸較遠,不會受波浪影響,亦很難受大都市生活震動的影響,所以適合高靈敏度地震儀的設置、運用。1947年中央氣象台在松代設置分所,開始地震觀測。主要的地震計設置在舞鶴山山頂下100米的松代大本營遺址的地下坑道內,為從1963年8月3日開始的松代群發地震採集了寶貴的數據,成為日本地震觀測研究的中心組織。

另外,松代地震觀測所內的松代地震中心雖然有任務上的關聯,但它們並不是同一個組織。

沿革

  • 1944年11月11日,大本營的遷移工程開始(1945年8月15日由於日本投降,工程中止)。
  • 1947年5月1日,在預定地的洞窟里設置了「中央氣象台松代分室」
  • 1948年2月13日,改稱「中央氣象台松代地震觀測所」。
  • 1949年5月7日,開始使用地震計進行觀測。在此之後,又設置了各種地震計和傾斜計進行觀測。
  • 1949年6月1日,改稱「地震觀測所」。
  • 1950年8月1日,長周期地震計開始觀測(1966年4月11日觀測結束)。
  • 1951年4月1日,設置百葉箱。氣象觀測開始。
  • 1953年9月3日,石英玻璃管伸縮計觀測開始。
  • 1965年
    • 8月3日 應變地震計觀測開始。
    • 8月3日 松代群發地震開始。
  • 1967年2月8日,「松代地震中心」(相關部門,地震觀測所長野縣級協商體)設立。
  • 1983年4月1日,群列地震觀測系統運用開始。
  • 1988年9月1日,STS - 1型超寬帶地震計開始觀測。
  • 1992年4月1日,開始使用震度計進行烈度觀測
  • 1995年4月1日,改稱「氣象廳地震火山部地震海嘯監視課精密地震觀測室」。
  • 1996年3月21日,震度計機能強化。
    • 6月25日 開始使用STS-2型地震計進行觀測。
  • 1997年11月28日,群列地震觀測系統中尾根觀測點增設運用開始。
  • 2001年10月3日,多點大口徑陣列系統(SATELAA)開始試用於遠地地震的震源計算。
  • 2003年7月29日,開始使用LISS(Live Internet Seismic Server)進行地震震源通報。
  • 2005年3月28日,西北太平洋海嘯信息中心業務的支援開始。
  • 2007年10月30日,群列地震觀測系統傳輸裝置更新。
  • 2008年3月28日,設置「ボアホール型」寬帶地震計。
  • 2014年4月1日,改稱「氣象廳地震火山部地震海嘯監視課松代地震觀測所
  • 2016年4月1日 氣象廳本廳移管原來由松代地震觀測所進行的地震解析業務。[2]

參考文獻

  1. 松代地震観測所「沿革」より(2015年10月3日閲覧)。
  2. 松代地震觀測所の地震解析業務の移管について 報道発表資料 気象庁 平成28年3月1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