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民國時期故宮對外開放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故宮

來自網絡的圖片

民國時期故宮對外開放嗎幾則故宮博物院開放首日的報道:1925年上海《申報》:"第一日開放售票約十萬,由鹿鍾麟派兵彈壓"1925年天津《大公報》:[1]

「(十月)十日十一日 兩日系全部開放,故遊人較往日為多,開放之第一日,計有遊人二萬餘。開放第二日,遊人較第一日為多,計有三萬餘。清宮地址本屬遼闊,然因遊人過多,觸處均現非常擁擠之象。」

故宮博物院的創始人之一吳景洲回憶當日情形 「是日萬人空巷,咸欲乘此國慶佳節以一窺此數千年神秘之蘊藏,余適以事入宮略遲,中途車不能行者屢,入門乃與眷屬及三友人被折斷於坤寧宮東夾道至兩小時之久始得前進, ……唯見熙來攘往之

盛而已。《大公報》與《申報》報道差距較大,但要在坤寧宮堵上倆小時,除去故宮疏導經驗不足,恐怕兩三萬人是不夠的。因為故宮在2012年10月2日創下了日接待遊客量18.2萬人的紀錄。(沒有親臨盛況真是萬分遺憾啊)。

但其實好景不長,北平淪陷後,故宮博物院就關閉了,只剩留守的幾十個人進行保護和修繕,那個時候估計也沒人冒着被皇軍抓起來的危險去故宮玩兒吧。

故宮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對外開放的

1925年10月10日 (農曆八月廿三),故宮首次對外開放。

1924年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11月4日,由黃郛攝政內閣會議議決修正清室優待條件。5日,京畿警備總司令兼北京中督辦鹿鍾麟向清室宣布,並限令溥儀當日出宮。隨後成立了清室善後委員會,李煜瀛為委員長,負責清查故宮各種物品,登記造冊並加以整理,籌備故宮博物院。

10月10日,北京故宮博物院在乾清宮前舉行隆重的開院典禮。市民自發來參觀者達5萬餘人。典禮由莊蘊寬主持,善後會委員長李煜瀛向大會做了北京故宮博物院籌備建立情況報告。清室善後委員會通報故宮博物院成立情況,並向在場的人們說,從今日起,這個地方屬於每一個國民了。

民國時期的故宮展覽

古物陳列所作為原狀開放的太和殿,攝於1922年。太和殿是紫禁城裡較早開放的原狀陳列宮殿之一。照片上太和殿裡保持着1917年袁世凱「洪憲稱帝」時的狀態。紫宸台上陳列着鼎爐、佛造像和佛塔,寶座被袁世凱換成了「高背大椅」,顯得不倫不類。

古物陳列所文淵閣四庫全書陳列,攝於1925年至1933年。照片為文淵閣本《四庫全書》原函、原架保存在文淵閣中的情景。《四庫全書》連同《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入藏文淵閣,按經、史、子、集四部分架放置。以經部儒家經典為首,共22架,和《四庫全書總目考證》、《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放置一層,並在中間設皇帝寶座,為講經筵之處。

二層中三間與一層相通,周圍設樓板,置書架,放史部書33架。二層為暗層,光線極弱,只能藏書,不利閱覽。三層除西盡間為樓梯間外,其他五間連通,每間依前後柱位列書架間隔,寬敞明亮。子部書22架、集部書28架存放在此。明間設御榻,備皇帝隨時登閣覽閱。乾隆皇帝為有如此豪華的藏書規模感到驕傲,曾作詩曰:「丙申高閣秩干歌,今喜書成鄴架羅。」清宮規定,大臣官員之中如有嗜好古書、勤於學習者,經允許可以到閣中閱覽書籍,但不得損害書籍,更不許攜帶書籍出閣。

古物館第九陳列室,攝於1925年至1933年。這裡是清宮器物展室,照片可見展柜上貼着寫有「清室善後委員會」字樣的封條。還有「請勿動手」的參觀提示。[2]

古物館第六陳列室,攝於1925年至1933年。這是書畫陳列室,牆上中間一張立軸是清周鯤《十二禁禦·林鐘盛夏圖》卷,描繪的是圓明園福海風光。這幅畫在1933年隨故宮古物南遷,現保存在台北故宮博物院。

12月14日,歷時3個月的「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在故宮落下帷幕。展期里,人們有機會近距離地欣賞到傳說中的《千里江山圖》、《江山秋色圖》和《遊春圖》等。為了能找到跟國寶親密接觸的最佳位置,不少觀眾一進午門就開始狂奔,為此還產生了一個新的網絡熱詞——「故宮跑」。去故宮看展覽,現在已然成為京城文化生活的一大樂事。 其實,早在100年前,去故宮看展覽就已經是老北京文化界的一件盛事。據說,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開幕那天,無數聞訊而來的北京人把故宮堵了個水泄不通。不少觀眾如「夾心餅乾」一樣,連展櫃的邊都沒瞧見,又隨着人流被擠出了展廳。

紫禁城對外開放的時間,要從1914年古物陳列所建立算起。經過古物陳列所與遜清小朝廷的「南北隔絕期」,再經過古物陳列所與故宮博物院的「兩院分治期」,直到1948年3月,古物陳列所併入故宮博物院以後,紫禁城才實現了完整管理,以一個整體的形象對公眾開放,這期間經過了34年之久。

1914年,古物陳列所在紫禁城外朝建立。展廳利用外朝建築文華殿、武英殿等,展出文物主要包括從熱河避暑山莊以及盛京皇宮運回的文物藏品等。由於溥儀還生活在紫禁城「內廷」,為了便於稽查管理和約束遜清朝廷,古物陳列所對其所在的外朝區域進行了較大的門禁改造。例如,將保和殿後門用磚封堵,在清內務府和上駟院修建新右門與新左門等。這些改造情況直到1948年以後才逐漸被復原。 1924年11月5日,溥儀被驅逐出宮。第二年「雙十節」,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由此形成了一座紫禁城、兩個博物館(南部古物陳列所,北部故宮博物院)的局面。

古物陳列所與故宮博物院作為中國近現代歷史上規模較大、開辦時間較早的博物館,以其豐富的館藏資源與無與倫比的展陳空間著稱於世。民國年間,去古物陳列所和故宮博物院參觀,對老百姓而言是件比較奢侈的事。門票貴不說,衣着不整者一律不准入內,而且絕對禁止隨地吐痰,這在當時是相當不容易做到的。

不同於其他博物館的是,古物陳列所與故宮博物院的展陳空間本身就是明清兩代的建築文物。一切展覽設施的安排,均不得破壞現有古建築。其實這在很大程度上約束了陳列展覽的手段,所以在照片中我們看到兩座博物館的展陳環境,很大程度上保持着清宮的原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