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毛里求斯共和國國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毛里求斯國旗

中文名稱:毛里求斯國旗

外文名稱:

所屬國家:毛里求斯共和國

產生:

長寬之比:3:2

正式形成時間:1968年3月12日

毛里求斯共和國國旗,旗面呈長方形。旗面自上而下由紅、藍、黃、綠四個平行相等的寬條組成。[1]

國旗簡介

毛里求斯國旗長方形,由紅、藍、黃、綠四個平行相等的長方形構成。從旗面的上方至下方依次排列為紅色、藍色、黃色、綠色。紅色象徵為自由獨立而鬥爭藍色表示毛里求斯位於藍色的南印度洋中黃色象徵獨立的光芒照耀毛里求斯島國綠色表示毛里求斯的農業和國土四季常青。1598年荷蘭殖民者入侵後,以荷蘭莫里斯王子的名字命名該島為"毛里求斯"。1715年被法國占領,1810年被英國占領,1968年3月12日宣布獨立,成為英聯邦成員國。獨立時採用上述四色構成的長方形國旗。[2]

國徽

毛里求斯國徽制定於1906年,獨立時新政府沿用了原國徽。國徽中心是一枚一分為四的盾牌:左上角繪有一艘航行在印度洋上的金色帆船,顯示日益通達繁榮的海上貿易,同時也提醒人民牢記血寫的歷史----殖民者們正是飄洋過海,乘船而來;3棵棕桐樹矗立在右上角的熱帶土地上,代表國家的植物資源和自然條件;五角星和紅鑰匙形象地解釋了盾徽底部飾帶上的文字「印度洋上的明星和鑰匙」,可見其戰略地位之重要。盾徽兩側繪有該國主要的農產品甘蔗以及主要動物野鹿和絕跡多年的渡渡鳥,給閃爍的海面添上一抹大自然的詩情畫意。

國鳥

已經滅絕的渡渡鳥。它是一種巨型鳥類,體長100—110厘米,和火雞的大小差不多。它的外形有點像鴿子,但頸部較短,嘴尖鈎曲,尾羽捲曲。身軀臃腫,翅膀退化,善於奔走,不能飛翔。性格溫順而笨拙,棲息於林地中。叫聲似「渡渡」。以樹木果實為食。營巢於林間草地上。

當葡萄牙人於十六世紀初發現毛里求斯時,他們見到一種前所未見的新品種雀鳥,並把其命名為渡渡鳥,意即「呆子」。到了1681年,島上已不見渡渡鳥的蹤影,渡渡鳥在被人類首次發現之後不過二百年時間,就從地球上消失了。

國花

紅心花。紫葳科常綠半蔓性灌木,斑葉馨葳是馨葳的變種,株高約30-60公分,枝條伸長呈半蔓性。奇數羽狀複葉,小葉長橢圓形,革質,葉面有乳白或乳黃色斑紋。春末至秋季開花,花冠鍾鈴形,五瓣,白至淡粉紅色,喉部赤紅色。

毛里求斯共和國簡介

毛里求斯共和國為非洲東部一島國,位於印度洋西南方,距馬達加斯加約800公里,與非洲大陸相距2,200公里。作為火山島國,毛里求斯四周被珊瑚礁環繞,島上地貌千姿百態,沿海是狹窄平原,中部是高原山地,有多座山脈和孤立的山峰。整個國土由毛里求斯島和其他小群島組成,經歷荷蘭、法國和英國等國殖民統治後,於1968年3月12日脫離英國殖民獲得獨立,島上亦有不少華人。

毛里求斯曾是世上唯一住有渡渡鳥的地方,但該鳥已於17世紀末絕種。截至2013年,毛里求斯是非洲三個人類發展指數被評為"高"級別的國家之一。[3]

歷史沿革

在1505年以前,島上還是荒無人煙。當葡萄牙人馬斯克林登上該島的時候,只見一群蝙蝠撲撲稜稜地飛起來,於是他乾脆把小島叫做「蝙蝠島」。1598年,荷蘭人來到這裡,以莫里斯王子的名字給島命名為「毛里求斯」。台灣現譯成模里西斯。荷蘭人統治了100多年。1715年,法國人占領了毛里求斯島,改稱它為「法蘭西島」。100多年以後,英國打敗法國,將島的名字又改回「毛里求斯」,並於1814年正式將島劃歸為英國殖民地。毛里求斯人通過各種方式求得自治,終於在1961年7月,英國同意毛里求斯自治。1968年3月12日,毛里求斯正式宣告獨立。1992年3月12日改行共和制。實行議會制。總統為國家元首,系禮儀性職務,總理掌握行政實權。[4]

位置境域

印度洋西南部島國。包括本島及羅德里格斯島、聖布蘭群島

、阿加萊加群島、查戈斯群島(現由英國管轄)和特羅姆蘭島(現由法國管轄)等屬島。西距馬達加斯加約800公里,距肯尼亞的蒙巴薩港1800公里,南距留尼汪160公里,東離澳大利亞4827公里。海岸線長217公里。面積2040平方公里(包括屬島面積175平方公里)。

氣候條件

毛里求斯屬於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全年分雨旱兩個季節,平均溫度25℃。高原湖泊為島民提供了淡水資源。 毛里求斯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全年分夏、冬兩季,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4月為夏季,此時,海水的溫度較高,約為27℃,沿海的氣溫27℃,中部高原稍低,為22℃。每年的5月份到10月份為冬季,沿海的平均氣溫要高一些,為24℃,中部高原稍低,為19℃,此時海水溫度約22℃。全年氣候溫熱。相對而言,這裡每年的6至11月份氣候較為涼爽,少雨,是最佳的旅行時間,而1至3月毛里求斯多雨,有時候還會有龍捲風,氣候炎熱潮濕。

同中國的關係

1972年4月15日建交。建交以來,兩國友好合作關係發展順利。2007年7月,拉姆古蘭總理對華進行正式訪問,胡錦濤主席會見,溫家寶總理同拉舉行會談。2009年2月,胡錦濤主席應邀對毛里求斯進行國事訪問,會見了賈格納特總統,同拉姆古蘭總理舉行會談。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兆國訪毛,同普利亞格議長會談,並會見了賈格納特總統和拉姆古蘭總理。2010年8月,賈格納特總統來華出席上海世博會毛國家館日活動。2011年1月,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訪毛里求斯。賈格納特總統同年7月來華出席毛里求斯航空公司開通至上海直飛航線首航儀式,並赴浙江、海南參觀考察,9月來華出席第六屆中國中部貿易投資博覽會。11月,全國政協副主席羅富和訪毛里求斯。2012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桑國衛訪毛里求斯。建交以來,中毛經濟技術合作與經貿往來持續發展。兩國政府簽有稅收協定及其議定書、經濟技術合作協定等,並於1985年成立經濟、技術和貿易合作混合委員會。2011年,中毛貿易總額為6.31億美元,同比增長24.6%,其中中方出口6.2億美元,同比增長24.9%,進口0.11億美元,同比增長10.6%。兩國政府簽有文化合作協定(1980年)。1988年,中方在毛里求斯建立了海外第一個中國文化中心。毛里求斯是唯一一個將春節定為法定假日的非洲國家。2003年,中國宣布毛里求斯為中國公民自費出境旅遊目的地國。2011年7月,兩國還開通了上海到毛里求斯的直航航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