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比爾拉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比爾拉廟全名比爾拉·拉克希米·納拉揚廟,建成於1938年,坐落在Moti Dungri堡山腳,是齋普爾最主要的景點之一[1]。由於該廟是印度實業家D. B. 比爾拉所建,人們習慣稱之為比爾拉廟。比爾拉廟是印度首批沒有種姓限制的廟宇之一,因此,一貫反對排斥低種姓的聖雄甘地曾出席該廟建成後的第一場禮拜活動。

許多人容易將齋普爾的比爾拉廟與新德里曼地爾廟弄混,請注意區分。比爾拉廟為外觀為全白色,曼地爾廟外觀以紅白色為主。

中文名稱:比爾拉廟

地理位置:齋普爾

批准時間:1938年

特 色:沒有種姓限制

英文名:Birla Lakshmi Narayan Temple

淵源和歷史

比爾拉廟的門楣上繪有印度教象徵永恆和宇宙「奧姆符」以及象徵吉祥和仁愛的「萬字符」。進廟門拾級而上,我驚訝的發現眼前是一座玉宇瓊樓。所有的地面和台階全部由白色大理石鋪成。登上台階徑直向前,就來到基座上的主殿入口。這時候敲一下懸掛在主殿門口的銅鐘是每個香客的必做之事。其目的是擋住世外的喧囂,使心靈可以入定,同時也稟報神明們信徒的到來。中間的大殿供奉着保護神毗濕奴(VISHNU,又名NARAYAN)和他的妻子、財富女神拉克希米(LAKSHIMI)。兩邊的大殿裡則是破壞神濕婆(SHIVA)和濕婆的妻子之一、杜爾迦(DURGA)女神。善男信女們手捧盛滿橘紅色花朵的陶碗,一邊向神明供奉鮮花,一邊頂禮膜拜。神殿的牆上滿是一幅幅彩繪,注有印地文和英文的說明,講述的都是《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中的故事。我在神殿裡還見到了一口中國佛教徒贈送的大鐘。

三間主殿的北面還有一間神殿,裡面供有毗濕奴及其化身、吹橫笛的克里希納(KRISHNA)。殿裡的樂師們整天都演奏小風琴和手鼓,吟經唱律。最讓人感到意外的是毗濕奴神殿的尖頂竟然是一座西洋鐘樓!除此之外,比爾拉廟裡還有一些小神殿,供奉着象頭神甘奈施(GANESHA)、猴神哈奴曼(HANUMAN)等。這廟中所有的神像也全是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大都面目慈祥,披紅袍、戴金冠。

從比爾拉廟走出時,可以說已從感官上初步認識了印度教。其實,印度教的廟宇遍布這個國家的城市鄉村。規模大的有世界著名文化遺產——卡吉拉霍(KHAJURAHO)廟群,建於公元9至10世紀,最初擁有廟宇85座,現存25座,大致分成三組散落在中央邦北部的鄉村之中,堪稱印度文化的經典之作。小的就坐落在村口街邊,高不過幾尺,兩、三米見方,要不是廟頂上飄着一面小旗,告訴你這是一座正在使用中的廟宇,人們絕對會將它錯過。

旅行說明

同參觀所有的印度廟宇一樣,進入比爾拉廟前也要脫鞋,和我同行的妻還被披上了一條薄紗。原來是因為她當時穿了一件無袖衫,而在印度廟宇里穿着短褲或露肩的衣服是會被看作對神明的不敬的。

遊客經歷

比拉廟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宏偉華麗、金碧輝煌,宛如宮殿或是城堡。它的建築布局遵循了印度教廟宇典型的「前殿後塔」風格。從外部看,整座廟宇坐西朝東,外表由紅、黃、白三色構成,按顏色分成較為明顯的三個層次。底部是紫紅色的巨大方形基座;中間是連通一體的三間神殿,主體呈淺黃色;頂部是從神殿後邊聳入天際的三座紫紅色高塔,中間的主塔高50餘米,兩邊的副塔約35米,實際上它們只不過是神殿後部的尖頂,而非真正意義的塔。另外,基座上還建有幾座獨立的小神殿,清一色淺黃牆壁、紫紅屋頂,還有涼亭、遊廊、陽台種種,紛繁奪目。白色大理石的浮雕、塑像、廊柱、欄杆、中楣和尖頂鑲嵌、錯落在整座廟宇之中,似有數不盡的繁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