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比利時杜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比利時杜鵑

中文名稱 比利時杜鵑

學名 Rhododendron hybrida

別名 西洋杜鵑

分類 藤本花卉

科屬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杜鵑花目 杜鵑花科 杜鵑花屬

盛花期 四季

比利時杜鵑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植物,是園藝雜交品種。花期主要在冬、春季。 比利時杜鵑從比利時引種到我國。一年四季都可以開花,花期可以控制。花色有(紅,白,花蝴蝶,粉紅 ,大紅,國旗紅)等。是世界盆栽花卉生產的主要種類之一。

形態特徵

比利時杜鵑為常綠灌木,矮小。枝、葉表面疏生柔毛,分枝多。葉互生,葉片卵圓形,全緣。花頂生,總狀花序,花冠闊漏斗狀,有半重瓣和重瓣,花色有紅、粉、白、玫瑰紅和雙色等。

習性

比利時杜鵑喜溫暖、濕潤、空氣涼爽、通風和半陰的環境。要求土壤酸性、肥沃、疏鬆、富含有機質、排水良好。夏季忌陽光直射、應遮陽,常噴水,保持空氣濕度。9~10月份後減少遮陽,以利花芽分化。越冬溫度5℃上。扦插、嫁接繁殖,常於早春進行。

比利時杜鵑的生長適溫為12~25℃,3~9月為18~25℃,9月至翌年3月為12~18℃。春秋兩季,氣溫涼爽,為比利時杜鵑的生長旺盛期。高溫季節,溫度超過30℃,生長緩慢,如長期處於高溫環境,花芽不易形成。溫度在15~25℃時花蕾發育較快,約30~40天可開花。15℃以下開花需50天以上。5~10℃,杜鵑花生長緩慢。溫度在0~4℃,比利時杜鵑處於休眠狀態。

比利時杜鵑喜濕潤環境,但盆土宜保持稍濕潤。比利時杜鵑根系淺,鬚根細,既怕干又怕澇,切忌積水。因此,盆土時干時濕對根系生長不利。澆水過多,根易腐爛,導致落葉枯死。盆土缺水,葉色變黃,心葉捲曲,花瓣變軟、打蔫,花朵枯萎凋謝,花期明顯縮短。空氣濕度以70%~90%為宜。生長發育期要噴水,維持較高空氣濕度對比利時杜鵑生長和開花均有利。

比利時杜鵑為長日照植物。但它喜半陰,怕強光直射。遇直射光過強,葉子反而失綠,使葉邊緣呈褐紅色。最適光照為3萬勒克斯,生長良好,大量開花。3萬勒克斯以上或2000~3000勒克斯以下對比利時杜鵑生長均不利。7000~8000勒克斯杜鵑才能開花。

土壤以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酸性砂質壤土良好。盆栽土壤用腐葉土、培養土和粗沙的混合土,pH在5~5.5為宜。 [1]

產地分布

分布: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最盛,華東較少,甘肅、陝西也有少量分布。

產地: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陝西及甘肅。

生境:海拔約1000米山地林中或林緣。

花色和品種

美洲(America),花紅色。

坎寧安白(Cunningham'sWhite),花白色。

海爾馬特·沃格爾(HeilmutVogel),花深紅色。

英加(Inga),花深粉白邊。

科斯莫斯(Kosmos),早花種。

拉臘(Lara)中花種。瑪麗(Mary),早花種。

米斯特拉爾(Mistral),中花種。

喬澤夫·霍厄塞爾小姐(Mrs.JozefHeursel),花大紅色。

帕洛馬(Paloma),花粉紅色。

粉珍珠(PinPearl),花粉白色。

萊因霍爾德·安布羅修斯(ReinholdAmbrosius),花大紅色。

羅莎莉(Rosali),晚花種。

特雷·諾瓦(TerraNova),早花種。

賽馬(Sima),花白色,紅邊。[2]

參考來源

  1. 京梨獼猴, 園林網,
  2. 比利時杜鵑的花色和品種介紹, 花語谷網, 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