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聖地(為生歌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聖地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聖地》中國當代作家為生歌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聖地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聖地。如有的人去了雲南,把心就留在了麗江,覺得那裡就是人間的聖地。有人去了西藏,瞬間就被那裡的景色傾倒,於是整顆心都被淨化,那裡便順理成章成了他的聖地。

作者李楓的聖地是新疆。他的新作《聖地》講述的是一個鍾情於北疆瑰麗風光、自由風情的年輕作者,我覺得那就是作者本人,而這本書實際就是有些自傳成分的小說。說心裡話,也不知道為什麼,讀這本書時,並不像是讀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小說,就像是再讀作者本人所經歷的一些事,要知道小說有虛構的成分,我不排除這本小說中也有一些虛構的成分,但是從敘述的故事本身來講,一位年輕的創作者獨自一人去喀納斯尋找創作靈感,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一些朋友,如同樣被那裡風光迷倒的攝影師,如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想去看看的辭職女白領,有當地做生意的少年等等,一旦相遇,這個世界就變得很狹小了,他們之間的故事也就踏至而來。我總覺得,當我們出去旅遊的時候,在陌生的地方,與陌生的人擦肩而過,甚至有過那麼一段相處的時光,那算不算是今生美麗的邂逅呢,或許分離後,這輩子都不會再見,可是就在那個時刻,那個地點,我們卻成了彼此依靠的朋友。書中的主人公也是如此,他與這些陌生人相遇,然後又與他們一起去探險,湖泊、森林、荒原、沙漠,都在作者的講述中逐一體現,當然說到探險,那就會涉及到人與人之間的互愛,涉及到一生難見的美景,涉及到不得不的分離。

作者本身就是年輕人,所以他寫的文字自然流暢,不受拘束,這與之前所讀的那些大家的作品還是有些區別的,大家的作品自然都中規中矩,所以讀起來要費些心思,但是李楓的作品就輕鬆多了,比如他寫主人公的感情,自然會寫一些微妙的情感變化,如大男孩的心思與成熟男人的心思是不同的,大男孩只是對異性有好感,但絕不是愛情,所以大男孩更多的時候是玩的心更重,這一點書中的主人公也有所體現。還有就是講述被遺棄的小動物時,那種憐愛與傷感,都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

其實這本書中有一段寫的是主人公的愛情觀,說自己還是一個大男孩的時候,我忍不住笑了,一個男孩這麼表白自己,明顯就是沒有長大的跡象,但是他會慢慢長大的,特別是他遇到一個讓他從男孩變成男人的女人之後,他的世界自然就會與眾不同了。這本書中有對年輕人愛情的描寫,也有美麗風景的素描,這樣就會讓你身在畫中,情在現實的感覺,或許你也會被他的文字所吸引,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一趟新疆,感受那藍得像海洋的無名湖泊以及能自由自在漫步如同自己家園的沙漠,幻想走在旅行的路上,感受與遇見的朋友之間的羈絆。

我的一個同學家的孩子前不久大學畢業後,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新疆,說心裡話,我當時勸慰他時還說,那裡很艱苦,景色很美,但是離家遠,風土人情又與我們有很大的不同,去那裡還真需要勇氣,但是他家的孩子很堅決,我們最後都同意了。如今孩子去那裡也有半年時間了,每一次談論起這件事,同學都說,孩子大了,他能夠選擇自己的生活了,父母該放手了。我不僅有些傷感,孩子大了,羽翼豐滿了,他們都想遠走高飛,總有一天他們會飛累了,疲倦了的時候,而那時候他們還會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嗎?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聖地,而我的聖地現在就是我的家了,我的父母身體健康,我的孩子快樂成長,每一天與他們相依相伴,什麼美景都入不了我的法眼,因為我很清楚,那些都不屬於我了,那些只是年輕人的嚮往和憧憬,一旦那段時間過去了,那些就只是風景而已。我只覺得最美的風景就在自己的家中,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共度晚餐,那就是我的聖地。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