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母親(馬秀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母親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母親》中國當代作家馬秀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母親

母親,您在那邊多保重,您那些未了的心愿,就讓我們做兒女的去完成。母親節來臨,謹以此文獻給我親愛的母親。

——題記

每年的「五一」,正是種菜園的時節,都說自己種的菜,吃起來放心舒心。「五一」小長假因疫情原因,出不了遠門,就計劃回鄉里,種菜。

記得小時候,一到種菜時節,我們幾個小孩就會跟在母親身後,平地整畦,每人手裡拿一小包用紙袋裝着的各式各樣的菜籽,一小畦一小畦地種,覺得母親真厲害,那些一模一樣的小紙袋上沒有任何標記,但母親看一眼就知道裡面裝的是什麼菜籽,然後統籌安排,將它們布置在一小方一小方的菜畦里。在溫暖和煦的陽光下,跟着母親種菜,看着一方方整齊劃一,種好的菜,感覺其樂無窮,小小的心裡充滿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自小康村的地轉包出去後,哥就搬去了八家戶。兩年了,小康村的菜園也被荒了兩年,沒人住的院子空蕩蕩的,長滿了野草,沒有一點煙火氣,我們也很少回小康村了。母親在時,我們常去小康村,「母親在哪裡家就在哪裡,母親不在家也就不在了。」

小康村的東邊,新修了條國家一級公路,公路的東邊是托庫木特國家濕地公園,母親在世時,這裡還沒開發,全是戈壁灘和長滿檉柳(我們一直叫紅柳)的沙包子,牛羊還沒上山時,母親每天早早起來,將家裡的牛羊趕到湖邊去吃草喝水,回來時,她懷裡不是抱着一捆柴禾,就是手裡拿着一大把野蔥,母親用柴禾和野蔥做出來的飯特別香,現在回去,戈壁灘上很難尋到那些野蔥了。

自修了新公路後,西邊的那條靠近村莊的,通往喀納斯的老路就顯得寂寞了許多,原先在廚房做飯,透過窗戶就可以看到許多來來往往的遊客的車,震得窗玻璃嗡嗡響。晚上睡覺,常被來往的車聲吵醒。小侄子小時候把那些體型龐大的旅遊大巴叫「牛戈叉」,因他覺得它們的後視鏡長得像牛角。常對母親說:「奶奶,你看,路上又來了好多'牛戈叉』。」一家人常被他逗樂。

那時我們忙着上學、工作,常不在家,小侄子像個「小跟班」,常跟在母親身後,母親常帶着他去戈壁灘和沙包子上放牛羊,侄子陪在母親的時間比我們兒女多,但母親從未抱怨過,她倒時常囑咐我們在外面要照顧好自己,好好工作。

走在新修的木棧道上,望着遠方湖中漸漸變綠的蘆葦,心中滿是遺憾,若母親在該多好,看到自己曾居住過的小康村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她定會滿心歡喜。每個周末,我們也會抽空回來,陪她在這木棧道上走走,看看風景,說說話。

妹說,小時候她在放學的路上,撿了一塊層層疊疊的石頭,拿回去給母親看,母親看後笑着說:「我們家祖麗哈(妹的小名)以後要住樓房呢。」不識字的母親,常用她的言行給予我們一份希望和溫暖。

這幾天,和妹準備將小康村的院子收拾出來,種些果樹,再種些玉米、土豆和蘿蔔,我想母親定會高興的,母親生前一直就想在院子裡種些果樹,因牛羊啃食的原因,栽種的果樹沒成活幾棵。她說,種些果樹,開花時院子裡好看,家裡人吃果子也方便,不用花錢上街去買了。[1]

作者簡介

馬秀芳,回族,現居新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