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死去蝴蝶的翅膀(慕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死去蝴蝶的翅膀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死去蝴蝶的翅膀》中國當代作家慕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死去蝴蝶的翅膀

標題源自一部青春期小說——買《周易》的時候店家送的!讀這種青春期小說並不需要費什麼精力,就好像我那似乎從未存在過的青春期一樣,隨手翻翻就是幾年的光景。但,這並不代表我的青春期沒有任何值得記住的亮點,一如這句洋溢着青春期氣息的話就被我記了下來。隨後,有一對死去蝴蝶的翅膀,突然出現在我辦公室的窗台上。那隻蝴蝶的死亡日期不可考,因為它的軀幹已經不見了——那對翅膀像是被生生揪落,然後擺在那裡。至於它為什麼會死在那裡,我也興趣缺缺。只是書名(文字意境)與實際生活在某個時間點的高度重合讓我對「死去蝴蝶的翅膀」有了一種異樣的感覺,有點像某種宗教的預言,顯得特別深刻、神秘,還透露出些許的詭異。一瞬間,我感到那對死去蝴蝶的翅膀上的花紋透露出令人窒息的決絕和慘烈。這是為什麼?是因為死亡嗎?

我想起一個關於逃亡的故事。伍子胥潛逃的路上,遇到一個救命船翁。可伍子胥卻害怕船翁泄露了自己的去向。聞言,船翁自殺明志。有人說,船翁情懷高遠。有人說,船翁視死如歸。還有人說,前人輕死。這是一個新穎而大膽的觀點,又是一個越想越有道理的觀點。試想一下,今人,又有多少能為了一個陌生人而自殺的?現代人對於死亡的了解相比先人有進步的同時,對死亡也有了越來越多的排斥和抵抗。越是排斥和抵抗,越是賦予了死亡更多難以道明的含義。而,前人,在對死亡的敬畏下低頭,甚至像船翁那樣放棄生命,輕鬆得讓人難以理解。

走出人類社會,死亡看上去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生死循環,理所應當。我覺得動物不怕死,動物怕餓。而餓,會帶來死亡。那麼動物又應該是怕死的。所以,動物獵手在捕獵的時候會拚命,獵物在逃亡的時候會拚命。但我依舊認為動物確實是不怕死的。象有象墓,龜有龜冢。就連家養的狗在察覺自己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都不願意回家,而是獨自找一個偏僻的地方,等待死亡的到來。這次,動物們沒有逃。我不禁想問,死亡對於動物而言,意味着什麼?

再回想起我窗台上那對死去蝴蝶的翅膀,真的,只有一對翅膀而已。那小小的身體,腐敗得連氣味都沒有被我察覺到,就消失了。那對翅膀,或者可以編一個故事,煽情的,催人淚下的。也可以是勵志的,催人奮進的。可是,為什麼要編故事?難道蝴蝶的死,是不應該發生?人們習慣於把死亡視作是一件十分特別的事情。台灣有個學者寫了本書叫《生死學》,星雲大師也講「生死學」,教人看淡生死。只不過,越是想要勸人看淡,卻往往讓人看得更重。「六十知天命」,生老病死,這就是天命,怎麼違背?但是,人定勝天,也是老祖宗說的,所以,惜命、愛命,為了活,不惜一切。老祖宗,真糾結。留給子孫的,是無比糾結的心理負擔。一代又一代背負着天底下最難解的命題,實在是艱辛。所以,我們需要被勵志、我們需要被鼓舞。那些「生得偉大、死得光榮」的故事需要被歌頌。那對死去蝴蝶的翅膀,也可以有一段過往。

我的聯想總是很多,多到有點紛雜,以至於我的夢境,很多時候有些玄妙。當然,有時候也會跟死亡有關。我反正是不會像那個船翁一樣,為了陌生人自殺。這一點上,我很自私。當然,也不會為了利益做出違背契約的事情。這一點上,我很有道德。但是,那隻蝴蝶呢?應該是自私的。在我窗台上留下翅膀的那隻蝴蝶,變身之前,只是一隻蟲 ,並且以我養的植物為食。它並沒有因為侵犯了我的物權而感到愧疚,也沒有對它的行為表示歉意。它和它的小夥伴們一起,吃光了我擺在窗台上的綠植,然後偃旗息鼓,改頭換面出現在我的生活里,假裝與我無關。出於道德,我原諒了它的自私。但是,出於自私,我懲罰了它的美麗——我將它的遺物——那對美麗的翅膀,故意遺忘在擁有年代感的窗台上,任憑灰塵掩蓋其上依然醒目的花紋

小說里那對「死去蝴蝶的翅膀」,說的是青春期某種愛情,令人印象深刻又毫無意義。我窗台上那對「死去蝴蝶的翅膀」,說的是天理循環和人間冷暖,令人無奈又讓人無法迴避。而此刻的我,正在思考着該怎麼把一篇叫做《死去蝴蝶的翅膀》的文字,做個了結。

[1]

作者簡介

慕斯,高級編輯、作家,曾任《東營日報》副總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