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武篆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武篆鎮,位於東蘭縣西北部,東鄰三石鎮,西接巴馬瑤族自治縣平洞鄉,南連巴馬瑤族自治縣西山、鳳凰鄉,北與蘭木鄉相鄰。鎮治中和圩,距縣城32公里,距巴馬瑤族自治縣縣城40公里。全鎮總面積371平方公里,折合55.65萬畝。現轄15個行政村267個村民小組251個自然屯。[1]

中文名稱: 武篆鎮

行政區類別: 鎮

電話區號: 0778

面 積: 371平方公里

人 口: 24358人 2003年末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桂M

歷史沿革

武篆是中國早期農民運動領袖韋拔群和中共右江特委書記、右江蘇維埃政府主席、紅七軍第二十一師政委陳洪濤的故鄉,是鄧小平、張雲逸等領導紅七軍戰鬥過的地方。境內革命遺址眾多,其中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自治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列寧岩、魁星樓;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有銀海洲、武篆小學、韋拔群故居、小龍潭、龍砦岩等。武篆鎮不僅是一塊革命者為之戰鬥、烈士們用鮮血染紅的土地,也是一片神奇美麗的土地。這裡,風光旖旎,山清水秀。尤其是拉甲山風光被譽為東蘭的「小桂林」。這裡,無山不洞,無洞不奇,加上河邊一叢叢翠綠的竹林點綴,構成了武篆山水獨特的景觀。其主要景點有拉甲山風光、江平田園、東里三潭。其中拉甲山位於武篆中南部,離鎮政府近10公里,該景區有天門山、駱駝山、月亮山、觀音山等景點。山岩氣勢奇秀、巧奪天工。拉甲山奇水又秀,江平景致更醉人。一江如練,從青山間飄然而來,繞着掩映在竹林深處的江平村。江平村也正在開發,是國家重點透支的4A旅遊風景區,有着「小桂林」之稱,這裡無處不生竹,有的緊相依偎,翠蔭濃郁,有的散漫疏朗,纖巧清秀,使人更感一份清幽和涼爽。

擁有豐富資源

武篆鎮地處亞熱帶,適宜生物生長與繁衍。全鎮共有耕地16665畝,其中水田9961.15畝,旱地6703.9畝,由於大部分村屯處於谷地中間,地勢平坦,水利渠道四通八達,灌溉方便,非常適合水稻生長,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黃豆,其中水稻種植面積占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41%。水稻產量占糧食總產量72.15%,主要經濟作物有木薯、甘蔗、旱藕貓豆、蔬菜等,以糖蔗、果蔗、木薯、蔬菜、旱藕為大宗;主要林果有八角、板栗、李果、桃果、柑果等。全鎮林業用地面積為70345畝,其中有林地面積占20.66%,灌木林地面積為35028畝,活立木蓄積量17438立方米。養殖業主要有牛、馬、羊、雞、鴨、魚等。第三產業主要有修造、建築、服務、飲食、運輸、商業等,境內有農貿市場2個(中和、江平)。武篆鎮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隨着東巴鳳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的實施,境內公路四通八達,東西向有東蘭(弄英)至巴馬(練鄉)標準三級公路,向北有武篆至泗孟四級油路,南向有連接巴馬鳳凰和西山的四級砂路。鎮內15個行政村全部開通四級砂路,部分村屯道路實現了硬化。全鎮15個行政村基本實現「五通」(即通路、通電、通水、通廣播電視、通電話)目標,60%的農戶住上鋼筋混凝結構樓房,80%的農戶用上了沼氣池,96.6%的自然屯通了電,87%的農戶用上自來水,電視入戶率達70%。東巴三級公路的建成,武篆的區位優勢將日漸突出,成為廣大客商投資的熱點。

民族人口

武篆鎮散居着壯、漢、瑤3個民族,其中壯族占75.24%,漢族占14.23%,瑤族占10.53%。壯族在各村均有分布,漢族主要雜居在鸞坡、東里等村,瑤族則散居於鸞坡、上圩、弄竹等村。各民族都用壯語和漢語交流。壯族一般同姓聚族而居,飲食習慣是葷素不論,酒飯同行,男女老少特別喜愛豆腐圓和香豬肉。這裡的壯漢族都喜歡唱山歌,山歌的種類繁多,內容豐富。每逢重大節日人們常擺歌台,用山歌歌頌黨的領導、讚美社會主義制度,抒發對改革、開放的感受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旅遊景點

魁星樓

魁星樓,即紅七軍前敵委員會舊址,現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魁星樓是一座磚瓦結構的「金」字塔,興建於清光緒33年(1906年),樓高17.5米,上下4層,底寬7米,朱檐綠瓦,丹柱紅牆。樓外壁設三重飛檐,一、二層六角飛檐以幼龍雕塑,頂層六角飛檐以騰龍雕塑。

列寧岩

列寧岩(廣西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原名北帝岩,內設北帝廟得名。位於武篆鎮南4公里的論硬山腰上。洞高45米,寬64米,深137米。1922年3月,韋拔群在此組織革命同盟會,1925年9月,韋拔群、陳伯民等在洞內開辦了廣西第一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右江各縣農民運動骨幹276人。農講所宣傳馬列,培訓農運骨幹,功績卓著,影響深遠。1930年2月,經紅七軍軍長張雲逸提議,東蘭縣工農民主政府討論通過,北帝岩改名「列寧岩」。1963年定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值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20周年大慶,中央副主席葉劍英為列寧岩親筆題字:「廣西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鐫刻在洞口上方。

拉甲山景區

位於東蘭武篆鎮西面5公里處。是沿東平河延綿幾公里長的山系,這裡群峰雄秀奇幽,山險洞奇,有號稱粵西第一洞天的"列寧岩",有形象活脫的天門山、月亮山、小象山、觀音山、駱駝山、內廊湖等,並有許多美妙的傳說;東平河是一條伏流河,由"東里三潭"匯流而成,繞拉甲山腳而過,時而蜿蜒平靜,時而潛入山中,歡快地向南奔流,最後匯入壽鄉盤陽河。

舊州古隧道

位於武篆鎮上圩村舊州屯到拉舊山地下,為明洪武年間韋氏土司開鑿。隧道工程極大,長約2里,寬4.5尺,或2.3尺不等,設燈盞於其上,燃燈以便行走。其分歧隧道有四、五處,建築大都相同。轉折之所,皆設門闔辟。初入其中,往往迷途。

東里三潭

位於武篆鎮韋拔群烈士故居東里村,由仁潭、後皇潭和小龍潭組成。仁潭坐落在一片田疇中間偏東方位,潭面約5000--6000平方米,夏秋水濁,冬春水清。相傳五百多年前,地陷窪成潭。皇潭靠西面山麓,寬闊約3000多平方米,潭水從大山溶洞噴涌而出,浪高波急,景色非凡,常為遊人興嘆。小龍潭居於村北,它半露半隱,水色湛藍,晶瑩如鏡,魚蝦頗多,村民常劃筏入內釣魚作樂。1924年4月,韋拔群從廣州第三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回來後,即在潭裡挑燈辦公,編寫和印製農講所各種學習資料和革命傳單,當時人們稱之為"秘密印刷所",是東蘭縣重點文保護單位。

銀海洲

位於武篆鎮那烈村,距縣城36公里,是座海拔747.3米,頂寬3萬平方米的在土山。明代東蘭州土司韋虎臣曾設跑馬道、演武廳於此。現陳跡尚存。1922年重陽節韋拔群召集東蘭、鳳山、百色等地進步青年百餘人在此舉行同盟,提出"打倒軍閥、打倒貪官污吏、打倒帝國主義"等口號。現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視頻

東蘭縣武篆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