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武漢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武漢理工大學(校園風光)原圖鏈接來自 百度 的圖片

武漢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學院現有一支理論水平高、學術造詣深、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師資隊伍,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1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楚天學者」講座1人,教授21 人,副教授36人,博士生導師15人,教師中博士比例達58%。學院有着濃厚的學術氛圍和很好的學風,本科生中有一批學生畢業後進入國內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深造。

學科設置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58年建立的北京建築工業學院非金屬礦系。經過60餘年的發展壯大,目前學院擁有3個一級學科,礦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和地理學,其中礦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2個一級學科為湖北省重點學科;二級學科礦物加工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及院士崗位設崗學科。礦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擁有一級學科碩士點、博士點及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地理學擁有一級學科碩士點。主辦核心學術期刊《爆破》。

學院下設礦物加工與材料系、資源開發工程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空間信息與規劃系、礦物資源加工與環境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和湖北省資源與環境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中國工程院院士余永富教授,任武漢理工大學戰略科學家、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名譽院長。

學院目前有教職工110餘人。教學科研和實驗室專業技術人員共100餘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42人。擁有一批高層次人才,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省級教學名師、湖北省傑出青年基金、學科首席教授等20餘人。

專業簡介

學院設本科專業6個:礦物加工工程(國家特色專業、國家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及國際工程教育認證專業)、採礦工程(湖北省品牌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地理信息科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開設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獲湖北省教學成果獎4項,湖北省教學團隊1個,出版教材10餘部。學院每年招收普通本科生400餘名、碩士研究生160餘名、博士研究生10餘名、留學生40餘人(本科、碩士、博士)。學院積極貫徹《武漢理工大學章程》,大力開展「教書育人」、特色黨建、「責任、誠信、成才」教育,通過學風建設「三部曲」、創新培養「三重奏」、素質教育「五平台」等特色學生工作,助力學生「卓越教育、卓越人才、卓越人生」目標的實現,累計畢業博士研究生100餘名、碩士研究生1100餘名、本科生8000餘名。近年來歷屆學生就業率均在98%以上。

科研成果

學院面向國家的重大需求,積極開展應用基礎和技術開發研究,取得了一大批學術和技術成果。近5年,獲國家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29項;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7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餘項;在國內外期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1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教材等6部。主要科研方向有:礦床安全高效開採與數字化技術、工程爆破技術、礦山與岩土工程安全技術、鐵精礦提鐵降硅的理論研究及工業實踐、低品級含釩資源高效提取的理論與工藝、礦物膠體化學理論與應用、非金屬礦物加工和提純工藝及設計、環境污染控制材料與環境催化化學、水處理新技術、工業固體廢物的資源化技術研究及應用、環境GIS[2]與動態模擬、信息挖掘與資源優化等。

學院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與來自世界5大洲的20多個國家的大學和學者建立了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包括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際合作科研項目、教師短期學術訪問、研究生國際交換、學術講座等。

視頻

武漢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相關視頻

武漢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介紹視頻~歡迎報考武漢理工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2019招生季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