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原圖鏈接來自 中國計算機學會 的圖片

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4個中國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1989年9月成立於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內。

現任實驗室主任為陳銳志。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為李德仁院士。

簡介

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於1989年經國家計委批准成立;1992年對外開放;1995年通過由國家教委、國家計委和國家測繪局組織的聯合驗收; 2000年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組織的評估中,名列地學部26個參評實驗室的第4名,被評為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2004年,在國家科技部主持召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計劃20周年、973計劃5周年紀念大會上,被授予國家重點實驗室計劃先進集體的稱號,獲「金牛獎」[1]。2005年在國家科技部組織的評估中再次被評為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為徐冠華院士、實驗室主任為李德仁院士。

實驗室擁有先進的儀器設備,包括 Modis衛星數據接收系統、虛擬現實系統、SGI、SUN、HP等多種Unix的圖形工作站和相關軟件系統、多台Sun、Dell服務器以及高檔輸入輸出設備和近 200 台高檔微機。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52人,其中:院士4人,教授32人,副教授12人,助理研究員1人;技術人員3人;管理人員4人。研究人員中獲博士學位33人、獲碩士學位8人,占人員總數的79%;50歲以下中青年科技人員36人,占科技人員總數的80%。

實驗室以測繪信息科學為基礎,綜合研究遙感、空間信息系統和空間定位的基礎理論、關鍵技術、應用模式和集成方法。目前開展的主要研究方向為:遙感影像信息處理、空間信息系統、空間定位理論與技術、空間信息與多媒體通信技術、3S 集成技術等。圍繞上述方向,近五年來,實驗室主持和承擔科研項目 235 項,其中, 863 計劃項目 10 項,973 計劃項目[2] 6 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30 項,國防項目 18 項,國際合作項目 8 項,開放基金、省市級項目和橫向合作項目等 163 項;在所完成的科技成果中,獲國家級二等獎 4 項、部委(省)級一等獎 6 項、二等獎 7 項;出版專著 26 部,發表論文 1147篇。

視頻

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相關視頻

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形象
《致敬青春2018》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

參考文獻

  1. 記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2006-03-31
  2. 973計劃簡介,徐州工程學院,2007-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