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歌行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歌行體是中國的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文字,一種是方塊文字,如漢字[1]、日文和韓文,還有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西夏文[2]、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種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

名詞解釋

一種由漢魏六朝樂府詩發展而來的詩歌體裁,它的文體特點是篇幅較長,善於抒情寫景,句式多變,沒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形式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於變化。南朝鮑照(414?-466)在學習民歌基礎之上,創立了歌行體,唐代李白(701-762)、白居易(772-846)等也常用歌行體創作。

引例1

其放情長言,雜而無方者曰歌;步驟馳騁,疏而不滯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樂府》) (那些盡情長詠,句式雜而不拘格律叫作「歌」;緩急自由,曲調稍緩但很流暢叫作「行」;二者兼而有之叫作「歌行」。)

引例2

歌行則放情長言,古詩則循守法度,故其句語格調亦不能同也。 (吳訥《文章辨體序說·古詩》) (歌行就是盡情長詠,古體詩則需要遵循一定規則,因此二者的句式、用語、體制、曲調也會有所不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