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欣逢鬍子將軍孫毅(武立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欣逢鬍子將軍孫毅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欣逢鬍子將軍孫毅》中國當代作家武立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欣逢鬍子將軍孫毅

1996年的一天下午,我應邀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一個筆會。走進大廳,看到地板上擺着幾幅帶着新鮮墨香的字畫,知道自己遲到了。我與大家一一握手致歉,當東道主介紹我是從天津特意趕來的,對方就加重了握手的分量。寒暄過後,我突然發現有兩位熟悉的嘉賓,一位是我早已敬仰的鬍子將軍孫毅老人,另一位是我非常喜歡的部隊歌手閻維文老師。

作為軍人,又是在總參工作,我對總參的元老孫毅將軍還是比較了解的。他是河北大城人,生於1904年。他與周恩來、賀龍、王震並稱為「紅軍四個鬍子」,毛主席管它叫「孫鬍子」、「孫行者」。他參加過著名的寧都起義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戰時期當過抗日軍政大學二分校校長,解放戰爭時期當過河北省軍區司令員,離休前是總參謀部顧問。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當選過中共七大代表和五屆全國政協常委。

有人說,大凡留鬍鬚的人都有個性。因此見過孫毅將軍的人,都會對他那高爾基式鬍鬚留下深刻的印象。孫毅的鬍子是在21歲上蓄起的,那時他在馮玉祥的西北軍當兵,作戰負傷後臥床兩個多月,瘦成了一把骨頭。大難不死的他終於站了起來,在主人危難時一刻沒有停止生長的鬍子也跟着留了下來。

參加紅軍後不久,孫毅因留須違反了內務條令被關過一次禁閉。有一天孫毅在路上遇到策馬而至的朱德總司令和劉伯承參謀長。他停下腳步,向兩位首長立正敬禮。朱德勒韁下馬,操着一口四川話風趣地問,你就是那個被關禁閉的孫毅吧?我可是從你的鬍子看出來的喲!你可曉得紅軍的條令規定不能留須,難道你就不怕我關你的禁閉?

孫毅一臉嚴肅地回答,報告總司令不怕!朱德又問,那你告訴我為啥子要留這鬍子?孫毅說,人遇到危難時,身上的油跑了,肉掉了,就這鬍子不跑,還一個勁往上長。這鬍子義氣,像是人的精氣神,剃不得!朱德聽罷孫毅的奇談妙論,好一陣開懷大笑。

其實,朱德以前也留過鬍子,他與臉上有淺白麻子的伍若蘭結婚時,紅軍中有個調皮的宣傳員還編了一個順口溜:「麻子鬍子成一對,麻麻胡胡一頭睡。惟有英雄配英雄,各當各的總指揮。」

朱德與孫毅分手時,囑咐他要好好留住這鬍子,別人有意見,就說是我朱德和毛澤東破例讓你留的。

就這樣,孫毅的鬍子就名正言順地留了下來,一直留到趕走日本鬼子,一直留到全國解放,一直留到改革開放的今天。這就是孫毅老人留須的原因,也是孫毅「鬍子將軍」的來歷。

一直被譽為「全國最佳健康老人」、「軍中不老松」的孫毅,是全軍迄今最長壽的老一代革命將領。當大家都在誇讚孫老的身體好,精神狀態好,他興高采烈地說:「三年前過90歲生日時,希望我帶個頭,成為全軍的第一個百歲將軍!」

然而,早在58年前,孫毅曾被白求恩大夫診斷為「生命前途不佳」,言外之意是有生命之虞。那是1938年深秋在太行山上,諾爾曼·白求恩受聶榮臻之託,為身體狀況不佳的抗大二分校校長孫毅做了一次全面檢查。白求恩大夫坦率地說,孫校長你太疲勞了,應該立即放鬆身體,減輕身體的負荷量,否則你難以完成將來的重任。孫毅說,白大夫你說得對,可我是校長,時刻都要堅守在崗位上。體檢後,白求恩大夫給聶榮臻寫了一封信,說孫毅校長工作時精神高度集中,過度勞累,患有嚴重的胃病,他的生命前途不佳,並懇請對孫毅同志的工作進行適當調整。然而,為中國革命早已犧牲了的白求恩大夫恐怕沒有料到,孫老不但度過了「生命前途不佳」的危機階段,現已92歲仍身強體壯,而且正滿懷信心地向100歲的目標衝刺。

我擠入人群,靠近鋪着毛氈的書案。只見器宇軒昂的孫老左手伏案,右手揮筆,如臨戰場,似握鋼槍。他在一張宣紙上筆走龍蛇,力透紙背,寫出來的每個字都是那麼雄渾有力,蒼勁奔放,給人一種大氣、秀氣、靈氣、霸氣的感覺。

孫老寫完一幅字,把筆遞給我,讓我接着寫。我的毛筆字還是小學水平,根本算不上書法,其實我也不懂書法。再說,今天來的都是書畫名家,我豈敢班門弄斧。我邊擺手邊問,孫老的字那麼有力,是怎麼練出來的?他笑着說在戰爭年代,抽空練練,堅持下來,寫多了便練出來了。

孫毅將軍既有武將之威,又有儒將之雅,博學多識,愛好廣泛。據說,孫老就像他詮釋自己名字「殺敵為果,致果為毅」的「毅」字那樣,每天都堅毅不斷地寫上幾幅字,作為鍛煉身體的一項活動。他說自古英豪能吃苦者成大事,寫字也必須有毅力。他還自豪地說身體很重要,你看我剛才寫字,手不哆嗦,一揮而就,說明我的身體還可以。

筆會結束了,全體人員來到餐廳。在東道主致祝酒詞後,大家舉杯交盞開懷暢飲時,我端着滿滿一杯酒直奔主桌,給孫毅將軍敬酒,祝願他健康長壽,請他一定完成遲副主席交給的活到100歲的光榮任務。在歡聲笑語中,男高音歌唱家閻維文的一曲《說句心裡話》把宴會氣氛推向了高潮。[1]

作者簡介

武立金,原總參某部副局長、天津市政協委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