檗黃粉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檗黃粉蝶 |
中文名:檗黃粉蝶 別 名:亮色黃蝶、台灣黃蝶 拉丁學名:Terias blanda (Boisduval ,1836)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亞 門:六足亞門 綱:昆蟲綱 亞 綱:有翅亞綱 目:鱗翅目 亞 目:雙孔亞目 科:粉蝶科 屬:黃粉蝶屬 種:檗黃粉蝶 |
檗黃粉蝶(學名 Terias blanda (Boisduval ,1836))是粉蝶科黃粉蝶屬的一種動物。 [1]
檗黃粉蝶形態特徵
成蟲 濕季型:雄蟲:平均體長15mm,翅展47.7mm。觸角長度比前翅長度的1/2稍短,黑白相間(端部幾節除外)。胸部和腹部黃色,上部很暗,胸部和腹部基部被黃色和黑色毛,沿腹部背板的側緣有1條黑縱線。
前翅頂角有些成角度,端緣稍凸。後翅前緣的基半部稍拱;端緣鈍圓;Rs脈獨立出自中室上緣。翅正面檸檬黃色。前翅前緣的黑邊通常窄,其內緣模糊;黑色端帶通常窄,其內緣從翅前緣到M3脈斜而不規則,在M3脈處呈直角到鈍角,在cu1室的凹陷比在m3室的凹陷更深,或兩者相等;中室端斑缺;緣毛黑色。後翅黑色端帶通常窄,靠近頂角和臀角部分逐漸變窄,其內緣較清晰;緣毛黑色,混有黃色,有時為純黃色。
反面底色幾乎與正面相同,沒有黑色霧點。前翅頂角斑缺;中室內有3枚斑,但基部1枚有時只有痕跡;中室端斑為1枚不規則的環紋,經常在r5室基部伴有1枚微小的三角形斑;臀角斑缺;性標淡橙紅色,狹長,通常止於Cu2脈分出點的近前方;除小的脈端點外,在外緣各翅室的中部還有弱的小點;緣毛黃色混有黑色。後翅有1列弱的亞緣斑,排列成1條不規則的波狀線,其中靠前緣的1枚為逗號狀;環狀的亞基斑(經常呈8字形)通常存在於cu2室和r1室以及中室中部;1枚小的基斑有時出現在近前緣處;中室端斑幾乎與前翅相同,但較大;小的脈點形如前翅;緣毛黃色。
雌蝶:平均體長15.6mm,翅展48mm;形態與雄蝶相似,但有以下不同:翅面底色淡檸檬黃色,反面顏色更淺。兩翅正面的基部有較多的黑色霧點。前翅正面的中室端斑有或無;前緣的黑色帶較闊,其內緣較模糊;黑色端帶較闊,其內緣較模糊,特別是在後翅。反面臀角斑缺。
乾季型:前翅正面的黑色端帶較窄而其內緣的凹陷較濕季型深,其內緣有時平滑;前緣的黑邊很窄,經常消失。後翅的黑色端帶比濕季型窄,有時退化成脈端點。反面的大多數斑紋較發達,通常帶有各種程度的褐色。兩翅基部有時有濃重的黑色霧點。前翅有亞頂紋,有時頂角外緣有斑點;臀角斑缺。後翅近前緣有亞端紋,幾乎與中室端斑相連。
雄性外生殖器:背兜闊,背面觀三角形,背中有些凹陷,完全骨化;爪形突通常很短;囊形突有些短粗;抱器瓣長寬幾乎相當,端部中央有2枚短小的內突: 1枚位於中部,1枚位於端緣,腹緣有2枚較長的內突,其基部相互靠近,其中一枚的端部擴大,它的外緣通常鋸齒狀;陽莖細長,端部有微刺突;陽莖端基環弱骨化,寬葉狀,基部具短柄,端部中央深裂。
雌性外生殖器:第7腹板的後緣稍呈弧形;產卵瓣長;前表皮突幾乎直,比後表皮突稍長,其基部背緣有1明顯的疣突;交配孔開口在生殖片的前端,暴露;囊導管比囊頸稍短,有些粗,膜質,但前1/3弱骨化;囊突大,上有許多小齒突。
卵 紡錘形,長1.1-1.2mm,寬0.46-0.55mm,卵殼上有上下縱向隆起線14條。初產卵為乳白色,孵化前逐漸變成黃色或深黃色。
幼蟲 老熟幼蟲細長25-36mm,圓柱形,頭部黑色,體色黃綠。每一體節有數條橫列皺紋;體背生有密而整齊的黑瘤,有的瘤上長有白毛或黑毛。
蛹 剛化蛹時為紫紅色,隨後逐漸變成褐黑色或黃色,低溫的顏色較深。蛹長19.5mm,寬6.3mm。蛹兩端尖細,由於翅芽突出,使中間膨大,蛹體近似三角形。
檗黃粉蝶生長環境
寄主植物:格郎央 (頂果木)、格木、白格、黑格、鳳凰木、石榨、鐵刀木、火力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