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橘 - 漢語文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橘 - 漢語文字

來自網絡的圖片

橘,漢語一級字,俗字作"桔" 讀作橘(jú),常綠喬木,果實稱"橘子",多汁,味酸甜可食。種子、樹葉、果皮均可入藥:橘紅。橘絡。橘黃色。橘化為枳(喻人必然受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橘

拼音; jú

部首; 木

五筆; SCBK(86),SCNK(98)

倉頡; DNHB

鄭碼; FXML

字級; 一級(3332)

平水韻; 入聲四質

注音; ㄐㄩˊ

筆畫; 16

造字法; 形聲:從木、矞聲

結構; 左右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橘jú(ㄐㄨˊ)

1、常綠喬木,果實稱"橘子",多汁,味酸甜可食。種子、樹葉、果皮均可入藥:橘紅。橘絡。橘黃色。橘化為枳(喻人必然受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

基本詞義

◎ 橘 jú

〈名〉

(形聲。 從木, 矞( yù)聲。 本義: 橘樹。果實也稱"橘") 同本義 [orange] 幾種球形或近球形的熱帶或亞熱帶產的果實之一, 實際上是漿果, 有微紅黃色的革質芳香果皮,含有許多油腺, 廣泛應用在糖果、 點心、 蜜餞和烹調方面, 通常有甜味或酸味, 多汁可食的果肉含礦物質和維生素C

常用詞組

橘柑、橘紅、橘樹、橘子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橘【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12畫

《唐韻》:居聿切,《集韻》《韻會》:訣律切,《正韻:》厥筆切,並鈞入聲。《說文》:果出江南,樹碧而冬生。《書·禹貢》:揚州厥包橘柚錫貢。注:小曰橘,大曰柚。《爾雅翼》:江南為橘,江北為枳。《史記·貨殖傳》:蜀漢江陵千樹橘,其人與千戸侯等。《襄陽記》:謂之木奴。李衡於龍陽洲種橘千株,敕兒曰:吾有木奴千頭,不責汝衣食。《宋·韓彥直·橘譜》:橘品十有四種。

又《爾雅·釋天》:月在甲曰畢,在乙曰橘,謂之月陽。

說文解字

橘【卷六】【木部】

果。出江南。從木矞聲。居聿切

說文解字注

(橘)橘果。出江南。禹貢。荊州厥苞橘柚。考工記曰。橘逾淮而北為枳。屈原賦曰。受命不遷。生南國兮。許言出江南者、卽考工、屈賦所云也。王逸注云。言橘受天命。生於江南。從木。矞聲。居聿切。十五部。

方言集匯

◎ 贛語:jyit5

◎ 客家話:[梅縣腔] git7 [沙頭角腔] git7 [客英字典] git7 [寶安腔] git7 [東莞腔] git7 [陸豐腔] git7 [客語拼音字彙] gid5 [海陸腔] git7 [台灣四縣腔] git7

◎ 粵語:gwat1[1]

參考文獻

  1. 橘 - 漢語文字,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