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橘都茶鄉夷陵區建設金山銀山始末(郭朝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橘都茶鄉夷陵區建設金山銀山始末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橘都茶鄉夷陵區建設金山銀山始末》中國當代作家郭朝運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橘都茶鄉夷陵區建設金山銀山始末

一一夷陵區建設金山銀山始末

回顧夷陵區建設金山銀山的歷程,心情無比激動。

從十八世紀四十年代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進入了百年戰亂時期,到1949年天安門上發出"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宏聲為止,中國進入了新時代。中國又用十多年時間恢復生產,休養生息,在國際敵對勢力的包圍中走過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艱難歲月。

時光流轉,進入新時期,各級黨和政府組織,恢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把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沒,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

夷陵區(原宜昌縣)位於三峽門戶長江兩岸。1973年,宜昌縣從胡開梓任縣委書記起,開始把興修農田水利等基本建設,發展多種經濟,恢復長江生態,提升為重要的議事日程。

那時我是公社黨委書記,胡書記帶領我們去卾西北參觀學習發展多種經濟的經驗,在小溪塔公社的獅子山辦柑橘樣板基地。可以說,胡開梓同志是宜昌縣發展多種經濟,發展縣鄉工業企業,宜昌縣在全地區站起來的奠基人。

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從發展多種經濟到發展鄉鎮企業,宜昌縣從在宜昌地區的一個人口面積大縣,但收入水平中等的縣,經濟發展也上升全地區第一,成為全省有名的先進縣市。

這裡着重談談:奮鬥五十年,保護長江母親河,建設宜昌縣的金山銀山,舊貌變新顏的情況。本文着重從建水保丶長防丶經濟三林,增經濟丶社會丶生態三效入手,進行敘述。

一 建水土保持林,減少水土流失

那時的長江,跟黃河一樣,一江黃水向東流。主要是沿江各省市水土流失嚴重所致。五十年來,水土流失的問題得到了全面治理,現在又是一江清水向東流。

水土保持,這一詞,始於葛洲埧工程完工後,為了葛洲埧水庫的安全,當時水利部長錢正英經常在宜昌縣活動,在與縣委政府領導交談中,決定投資實施庫區的水土保持工作。因宜昌縣是庫首,這一任務就首先落到了宜昌縣。率先在太平溪小流域建立水土流失觀測試驗站,調陳祖喜同志任站長,望開勤丶朱大同二人為觀測員。至五月正式開展工作。這可能是全國第一個水土保持機構。八二年水利部又召開了第一次全國水土保持工作會議。

會後聽說江西興國縣水土保持工作做得好。一九八二年冬,我(時任副縣長)和原縣農委副主任付綠科(已故)同志帶領部分鄉鎮領導,去學習江西省興國縣水土保持工作的經驗。回來後,在水電局成立水土保持工作站,逐步開展工作。後來又分別去雲南的楚雄,四川的廣漢縣參觀學習 ,使我們對水土保持工作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

我縣的水土流失當時也是非常嚴重的。由于山上樹草少,掛坡地多,下大雨時,土沙隨雨水由田到溝,由溝到河,由河到江。山無樹,溝無草,田無土,水有沙,江變黃。田瘦土薄流失多,糧食少。嚴重的地方一畝年流失量達2000多噸以上。

夷陵區委區政府對水土保持工作十分重視。縣委書記高秉琔帶領區直有關部門到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分鄉鎮金竹,進行現場辦公。聽取從事水土保持工作28年丶宜昌縣水保局長丶水保專家望開勤的匯報。望開勤匯報中說等高抽槽,抽起來的頁岩放一旁,根據頁岩裸露部分,一年成沙,兩年成泥的自然特性,待土分化一年後,再回填裁樹的操作技術後,得到領導的肯定,推廣開來,普遍採用。

從一九八 三年 國家把我縣納入葛洲壩庫區水土保持重點縣建設項目以來,夷陵區也是三峽庫區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是宜昌城區百萬人口飲用水源地,生態資源豐富,生態責任重大。多年來,在國家省市業務主管部門支持下,夷陵區委、區政府強化生態擔當,堅持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結合,全力推進水土流失系統治理、綜合治理。夷陵區曾是全國的水土保持工作會議參觀現場,夷陵區先後榮獲「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縣」、「全國水土保持先進集體」、「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綜合治理工程」等榮譽。1983年以來,我區相繼實施了葛洲壩庫區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三峽庫區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省管重點流域太平溪、金竹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長治」第一、二、三、五、七、八,共八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項目、國債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雲貴鄂渝世行貸款/歐盟贈款水土保持項目、石漠化治理水利水保工程、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生態清潔小流域等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項目。據統計,截止2021年底,全區國家投入和地方配套累計投入資金34707.21萬元,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68.49平方公里。

二 建防護林,防沙防災

我國北方沙化嚴重,已至與湖北相鄰的陝西,沙化南移,嚴重威脅着我們湖北。洪澇災害在我們宜昌縣,也幾乎是年年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還有風災雹災病蟲害災等各種自然災害,防不勝防。這些災害都與我們生態環境脆弱有關。

如那時的分鄉區,沿宜保公路有一條一百里長的十萬畝的沙化光頭山,這可能是我國南方出現的第一塊沙漠。一條黃崗望不到頭,寸草不生,夏天地表溫度達七十度以上,打個雞蛋在地上可燙熟。以至1972年分鄉區遭受了特大旱災。如分鄉區金竹公社當年糧食產量減產百分之七十。那時我在分鄉區金竹公社工作,金竹公社位於十萬畝光頭山的中央,所以旱災最為嚴重。大災後我們反思,是我們的山上無樹,不能含養水分所至。所以從1973年起,我們金竹公社率先開始在山上栽杉樹丶松樹。七四年去湖南參觀,看到湖南常德成片裁植杉樹,就訂了一大批杉苗回來在分鄉頁岩地區植樹造林,由於沒有適地適樹的技術經驗,結果全部死了,一株沒活。冬天區里胡開梓書記又帶領全區九個公社勞力近萬人,在金竹十字溝村修建了百萬立方米的小乙型水庫。

1975年分鄉區改名分鄉公社,趙其爕任公社黨委書記丶革委會主任,我任第一副書記副主任,當年冬天組織全區勞力大戰普溪河,我任指揮長,改河造田。同時分鄉公社又組織兩千多勞力修建棠埡水庫南乾渠,與十字溝水庫串連,直到最南的大旺坪村,金竹至此水的問題基本解決了。

一九八九年三峽工程即將上馬,宜昌縣大打三峽牌,爭取到了歷時十年,國家地方一共投入1000萬元的國家長防林工程項目。並且在宜昌縣率先啟動。縣委政府領導重視,業務部門規劃實施,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讚揚。90年林業部長高德占親臨宜昌縣視察,副省長韓南鵬把分鄉匯水沖作為自己的聯繫點,縣委書記高秉琔帶領縣直機關幹部,帶乾糧,包山頭,抽槽換土,植樹造林。宜昌縣很快成為全國防護林示範縣,兩次獲得全國的獎勵通報,全國有一百多個縣市來宜昌縣參觀學習。當時我任縣委副書記、政協主席,分管這一工作,由此,縣委書記高秉琔和我均獲得省委省政府頒發的造林滅荒勞動模範證書和獎牌。林業主管部門,為領導當好助手參謀,當時局長林家祥副局長易萬兵等,更是全力以赴,夜以繼日的工作。特別是在技術上,提出了適地適樹丶抽槽換土丶嚴格管護的技術措施。大量培育抗旱能力特強的刺槐樹苗,在山上站穩了腳跟。在管護方面,縣裡專配了林業副縣長丶副鄉長,各村配備專職護林員,護林防砍。在全縣大力興辦沼氣池丶省柴灶丶地火籠丶鐵爐子,推行以煤代柴以電代柴。對分鄉鎮縣裡購買鐵爐子,一戶一個,分發到戶。大鎮分鄉,百里滅荒。昔日黃崗,今天綠廊。

十年的治理,除國家投入100萬元外,宜昌縣投工投勞投資近1000萬元,全縣完成了200多萬畝的治理任務。三年消滅荒山,五年綠化宜昌的目標勝利完成。三峽工程讓世界知道了湖北,長防林工程讓全國知道了宜昌。

三 建經濟林,綠化增收

我們在建水保林丶防護林時,經過與水利林業部門的上層領導勾通,說服了兩部門的領導,允許在建水保林防護林時,在地勢較好的地方,建經濟林。水保林,防護林是水利林業部門管的,要在部分等外田裡種植多種經濟作物,還得遵得農業部門的同意。因那時以糧為綱,是不准在農田種植茶柑桑等經濟林木的。1986年,我兼任橋邊鎮委書記時,有人在百擔埧栽柑桔約一畝。一次到縣開會時,縣主要領導問我那是怎麼回事,我回答說,已經按排人去抜去了才了事(實沒抜)。

宜昌縣有87萬畝荒山,有適宜種柑茶的土壤氣候,有種植茶柑桑的先進典型和經驗,有群眾種植茶柑桑等多種經濟的極積性。於是1987年縣委政府作出了大搞山地開發的決定。膽大的橋邊丶小溪塔丶鄧村和部分組戶種植柑桔茶葉已經嘗到了甜頭,率先富起來了,蓋了新房,買了私車,購齊了家用電器。通過在這些典型那裡開現場會,提高了認識,統一了思想。

一個大搞山地開發,發展柑桔茶葉的熱潮在全縣迅速開展起來,也湧現了一大批先進典型。縣裡由縣財政投資,在鴉鶴岑龍泉交界的金銀崗征荒地3000多畝,建起宜昌縣國營柑桔示範場。各鄉鎮都效仿縣的做法,全縣鎮鄉村興辦了以柑桔茶葉為主的100多家農業企業(場)。從而帶動了千家萬戶的發展。小溪塔的牛路崗,龍泉的龍泉村,上洋的香龍山等等,都是當時的先進典型。縣主管部門農業特產局提供技術支持,如袁昌中丶應榮樞丶林作炎是技術精英,是有功之巨。

現在全區柑桔種植面積21375公頃,茶葉種植面積15512公頃,柑桔產量79.76萬噸,產值32.5億元;茶葉總產量3.54萬噸,產值14.98億元。宜昌縣農村農民的住房由茅草房丶土坯房飛躍到磚混房,這一歷史性的換代過程,只用了短短五十年。基本都是這些果果葉葉換來的。

回顧五十年來的發展經歷,是一屆一屆的領導,一個一個的部門和廣大人民群眾,一年一年的奮鬥,才換來今天的金山銀山,幸福生活。

特別是近些年來,幾屆區委區府,思想更解放,投入更多,[[[技術]]更高,力度更大,發展更快,效果更顯著。如鄧村丶小溪塔等鄉鎮基本實現了一鎮一鄉一品。基本建成實現了柑都茶鄉的夢想,基本實現了建設金山銀山的奮鬥目標。過去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現還要加一句,後有宜昌!

全國解放後,夷陵區是靠多種經濟在全省市站起來的,是靠鄉鎮企業丶縣屬工業富起來的,今後可能要靠私營企業強起來。[1]

作者簡介

郭朝運,男,湖北省宜昌市人,退休幹部,湖北省詩詞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