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區
樊城區是襄陽市轄區。位於湖北省西北部,襄樊市城區北部,東經110°43′-113°41′、北緯31°12′-32°35′。是襄樊市的經濟、交通、信息、物流中心。東、北與襄陽區接壤,南以漢江為界與襄城區接壤,西與穀城縣、老河口市接壤。東西兩端相距40千米,南北兩端相距20千米,邊界線長70千米,總面積614平方千米。總人口77萬人(2012年末)。全區轄11個街道、3個鎮:漢江街道、王寨街道、中原街道、定中門街道、清河口街道、屏襄門街道、米公街道、柿鋪街道、七里河街道、紫貞街道、東風街道、牛首鎮、太平店鎮、團山鎮(其中,七里河、紫貞、東風3個街道和團山鎮由襄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代管)。區政府駐漢江街道長虹路23號。
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部是山區,海拔多在400米以上;中部多為崗地平原[1],海拔一般在85米至140米之間;東部為低山丘陵,海拔多在90米至250米之間。漢(武漢)丹(丹江口)、焦(焦作)柳(柳州)、襄(襄樊)渝(重慶)三條鐵路在襄樊交匯,襄(襄樊)十(十堰)、襄(襄樊)荊(荊州)、孝(孝感)襄(襄樊)、樊(襄樊)魏(河南魏集)四條高速公路及316和207兩條國道在市區縱橫交匯,漢水大橋和漢江長虹大橋將漢江南北城區連成一體;毗鄰襄樊機場、武當山機場。風景名勝有西周鄧國遺址、米公祠、鄭公祠、水星台、山陝會館等。
目錄
歷史沿革
周宣王(公元前827-782年)封仲山甫於樊。故稱樊城。1949年5月為襄陽縣樊城區,1953年4月屬襄樊市,1954年改為第二、第三辦事處。1958年為東風、望江和王寨3個公社。1984年1月成立樊東區、樊西區、郊區。1995年10月,原樊東區、樊西區和郊區一部分合併設立樊城區。【1995年10月22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5]100號):撤銷襄樊市襄城區、樊東區、樊西區、郊區,設立襄樊市襄城區和樊城區。以原樊東區、樊西區和原郊區的米莊、團山、王寨、柿鋪4個鄉鎮的行政區域為樊城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長虹路】
1996年,樊城區面積165平方千米,人口約42.5萬人。轄7個街道、2個鎮、1個鄉:清河口街道、屏襄門街道、定中門街道、中原街道、漢江街道、王寨街道、米公街道、米莊鎮、團山鎮、柿鋪鄉。區政府駐長虹路中段。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樊城區常住總人口581562人,其中(7個街道、1個鄉):漢江街道88126人,王寨街道58985人,中原街道105547人,定中門街道28248人,清河口街道46072人,屏襄門街道53337人,米公街道56952人,柿鋪鄉25083人,高新區59481人,汽車區56327人,漁梁洲3404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樊城區常住總人口其中:821531人,漢江街道74514人,王寨街道75392人,中原街道97025人,定中門街道25167人,清河口街道46821人,屏襄門街道66354人,米公街道83034人,柿鋪街道28413人,襄樊高新區紫貞街道23517人,襄樊高新區七里河街道30176人,牛首鎮74166人,太平店鎮61614人,襄樊高新區團山鎮50066人,襄樊高新區米莊鎮39096人,樊城區經濟開發區15184人,襄樊高新區東風公司襄樊基地18259人,襄樊魚梁洲開發區12733。
視頻
樊城區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的再探討,搜狐,2017-04-22
- ↑ 歷史上的人口普查,你都知道嗎?,搜狐,20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