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家花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簡介
原來為清朝禮親王花園,俗稱「大觀園」,是清太祖次子禮親王代善的後裔興建於康熙年間,為京西海淀最早建成的園林。中華民國初年,北京同仁堂樂家居該園,所以又稱「樂家花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度被北京市八一中學使用。[1]
1994年,大業國際租賃有限公司出資修繕了樂家花園前園。2001年修復園林後,樂家花園獨立成區。2001年以同仁堂樂家的故事為藍本的電視劇《大宅門》播出,劇中將同仁堂改為百草堂,樂家改為白家。此時,「白家大宅門食府」(後名「白家大院」)遂順勢在樂家花園成立。白家大院僅僅是占據樂家花園的眾多餐廳之一。[2]
樂家花園分為三部分:住宅、假山、花園。花園中的主景以疊石造山為勝。住宅在東,花園在西,二者相鄰處用假山相隔。如今,住宅僅存四進院落;花園第一進是正廳,第二進是水池,靠北有四個小院,分名玉堂富貴(玉蘭堂)、梅香院、海棠院。
1984年,樂家花園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文獻
- ↑ 樂家花園介紹,北京市海淀區博物館,於2014-09-19查閱[失效連結]
- ↑ 白家大院,新浪,2011-05-18. [2014-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