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檳榔 (初生目棕櫚科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檳榔 (初生目棕櫚科植物)

檳榔(學名:Areca catechu L.),是單子葉植物綱、初生目、棕櫚科、檳榔屬常綠喬木,莖直立,喬木狀,高10多米,最高可達30米,有明顯的環狀葉痕,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子房長圓形,果實長圓形或卵球形,種子卵形,花果期3-4月。

檳榔原產於馬來西亞, 中國主要分布在雲南、海南及台灣等熱帶地區。亞洲熱帶地區廣泛栽培。

檳榔是重要的中藥材,在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還有將果實作為一種咀嚼嗜好品 ,但其為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致癌物清單1類致癌物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檳榔
  • 別 名; 檳榔子、大腹子、賓門、橄欖子、青仔
  • 拉丁學名; Areca catechu L.
  • 二名法; Areca catechu
  • 界; 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初生目
  • 科;棕櫚科
  • 亞 科;檳榔亞科
  • 族;檳榔族
  • 屬;檳榔屬
  • 種; 檳榔
  • 分布區域; 亞洲熱帶地區廣泛栽培
  • 命名人及年代; L.,1753

形態特徵

莖直立,喬木狀,高10多米,最高可達30米,有明顯的環狀葉痕。葉簇生於莖頂,長1.3-2米,羽片多數,兩面無毛,狹長披針形,長30-60厘米,寬2.5-4厘米,上部的羽片合生,頂端有不規則齒裂。

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花序軸粗壯壓扁,分枝曲折,長25-30厘米,上部纖細,着生1列或,2列的雄花,而雌花單生於分枝的基部;雄花小,無梗,通常單生,很少成對着生,萼片卵形,長不到1毫米,花瓣長圓形,長4-6毫米,雄蕊6枚,花絲短,退化雌蕊3枚,線形;雌花較大,萼片卵形,花瓣近圓形,長1.2-1.5厘米,退化雄蕊6枚,合生;子房長圓形。

果實長圓形或卵球形,長3-5厘米,橙黃色,中果皮厚,纖維質。種子卵形,基部截平,胚乳嚼爛狀,胚基生。

花果期3-4月。

主要品種

世界已知的檳榔品種有36種,不同地區人們對這些栽培種有不同的分類方法,如海南農民根據花序和結果情況將檳榔分為長蒂種與短蒂種,不同品種的檳榔產量、生物鹼種類和含量、藥用價值及生物生態學特徵都有較大差異。

產地生境

檳榔原產馬來西亞, 檳榔主要分布在東南亞、亞洲熱帶地區、東非及歐洲部分區域,太平洋地區主要分布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斐濟、瓦努阿圖以及密克羅尼西亞,零星分布在皮納佩島、美屬馬里亞納群島和馬紹爾群島,夏威夷群島檳榔種植僅用作觀賞。

生長習性

檳榔屬溫濕熱型陽性植物,喜高溫、雨量充沛濕潤的氣候環境。常見散生於低山谷底、嶺腳、坡麓和平原溪邊熱帶季雨林次生林間,也有成片生長於富含腐殖質的溝谷,山坎、疏林內及微酸性至中性的沙質壤土荒山曠野。

主要分布在南北緯28°之間,最適氣溫在10-36℃,最低溫度不低於10℃、最高溫度不高於40℃,海拔0-1000米,年降雨量1700-2000毫米的地區均能生長良好。

繁殖方法

選種

一般採用海南本地種,果型以橢圓形、長卵形為佳,嚴禁從檳榔黃化疫苗區選種或購進種苗。選樹齡20年左右的海南本地種作為留種樹,且生長健壯、莖幹粗壯一致、節間均勻且短、葉片8片以上且青綠、葉梢下垂、每年4蓬以上果穗、年結果多而穩定。果穗宜選擇5-6月間充分成熟、結果大且多、果大小均勻的第2、3穗。

育苗

種子處理:由於檳榔種子有1個後熟期,採收後應將檳榔種子攤曬5-7天,果皮略干,使其完全成熟後再進行催芽。用編織袋將曬好的檳榔種子裝入編織袋中,放在陰涼處,每天早上或晚上澆水1次,連續15-20天,待果皮鬆軟,用清水沖洗乾淨後接着催芽。

催芽:選擇蔭蔽地,作寬130厘米、高10厘米的苗床,床底鋪1層河沙。將清洗好的檳榔果實果蒂向上,按3厘米行距排好,表面蓋5厘米的土層,再蓋上稻草等保濕物,每天澆水1次。25-30天後檳榔種子開始萌芽,此時剝開果蒂,發現白色生長點即可育苗。

育苗:用高20厘米、寬15厘米的營養袋裝入3/5細塘泥或營養土(表土、火燒土、土雜肥按6:2:2混合),然後放進萌芽的檳榔種子,芽點向上,再用細塘泥或營養土將營養袋裝滿,後在營養袋頂端蓋草。

用水淋全濕為止。[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