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檳榔炭疽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檳榔炭疽病

檳榔炭疽病
原圖鏈接

檳榔炭疽病為檳榔主要病害之一,海南各地的檳榔園均有發生。病菌可為害檳榔的葉片、葉鞘、嫩芽、花穗和果實,引起葉斑、芽腐、花穗回枯和果腐。苗圃和剛定植的小苗發病較嚴重,病株生長衰弱,葉色淡黃乃至整株死亡,重病區發病率可達70%以上,死亡率達30%。幼苗和結果樹受害後,病斑累累,並引起落花、落果,嚴重減產,甚至整株枯死。

檳榔炭疽病
原圖鏈接

為害症狀

葉片感病後,病斑形狀、大小變化較大,形狀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大小從0.3cm至20cm不等。病部灰褐色至深褐色,具雲紋狀,其上密布小黑點(病菌分生孢子盤),重病葉後期變褐枯死。芽(心葉)受害表現褪綠、捲曲,而後出現不規則形紅褐色斑塊,病組織破裂,幼芽腐爛或枯萎。花穗發病首先在雄花的小花軸上出現,表現黃化,並逐漸變褐色,而後很快從頂部向下蔓延至整個花軸,引起花穗變褐回枯,雌花脫落。綠果感病出現圓形或橢圓形、暗綠色病斑;成熟果受害出現近圓形、褐色、凹陷病斑,而後擴展至全果,引起果實腐爛。高濕條件下,上述各發病部位產生朱紅色粘液狀孢子堆。  

發病規律

田間病株及其殘體為此病的主要侵染來源。當環境條件適宜(高濕度)時,病菌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風、雨、露水、昆蟲傳播,從寄主傷口或自然孔口侵入,潛育期2~4天。該菌可進行潛伏侵染,條件適宜時才表現症狀。本菌除為害檳榔外,還可侵染益智、巴戟、肉桂、砂仁、橡膠、忙果等植物。病菌生長溫度為15~35℃,最適溫度為25~28℃。孢子發芽和侵染要求有水膜或100%相對濕度,因此病害多發生於氣溫20~30℃的高濕多雨季節。遭受風雨刮傷、日灼、寒害凍傷及蟲傷的檳榔樹往往發病較重。缺肥、植株生長衰弱及密植、蔭蔽度過大、通風透光差的檳榔園有利於病害的發生和發展。[1]

防治方法

1、加強檳榔園管理,合理施肥,促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能力。

2、苗圃要通風透光,降低濕度,不要用病葉搭棚,以減少侵染來源。

3、搞好田園衛生,清除檳榔園內的病死葉片和落地的花枝、果實等,將病組織集中燒毀。

4、在發病初期,用1%波爾多液噴霧保護,每隔15天噴1次,連噴2~3次,或用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25%炭特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2%綠乳銅乳油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防治。0.2%的敵力脫(丙環唑)、0.25%的代森錳梓福美鋅、炭疽福美、苯來特等藥劑都能有效地控制此病的發生和擴展。[2]

相關視頻

天涯大講堂——檳榔種植及病蟲害實用技術

檳榔病害防治技術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