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榆錢兒(苗曉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榆錢兒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榆錢兒》中國當代作家苗曉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榆錢兒

[1]

作者簡介

「東家妞,西家娃,採回了榆錢過家家,一串串,一把把,童年時我也採過它…」這是程琳的一首優美好聽的歌《采榆錢》,它喚醒了我童年時一段美好的記憶

那是一個明媚的春天,父親從集市上買回幾株拇指粗的榆樹苗,準備栽在院子,可是一進門道,前院右側水井旁栽有一顆沙果樹,左側是母親種的一片菜地,後院東邊是桃樹,西邊是杏樹,實在騰不出地方來就栽到了後院高牆外的陡坡上。

我家就住在潏河西岸的高崖上,出了街門繞過後院從陡坡下去就到了河邊。這是去河裡最近的路,孩子們經常從這裡下坡,下坡時擔心跌下去,就順手拽住草根、藤蔓及榆樹苗,來緩衝下滑的速度,這樣以來三顆榆樹都被活活地拽死了,只剩下了兩顆,靠近後牆的那顆榆樹長得很快,樹幹上發出了嫩芽,靠坡下的那棵樹蔫的像生病的孩子一點都不精神,長得很牽強,風一吹,搖搖晃晃,像要連根掘斷似的,看着病病殃殃的榆樹,我和弟弟找來竹棍子插進泥土裡把榆樹圍了一圈,上端用麻繩捆成一個椎體狀,還割來棗刺擋在了外面,並隔三差五的去坡下澆水。榆樹在我們的精心呵護下終於長出如小米狀的嫩芽,幾天後再去看時,嫩芽長大得如大米一樣大小了,手輕輕一掰,裡面綠色顯露出來,許多嫩芽爭先恐後地往外伸展,樹一下子有了生機,它舞動着身軀在坡上招搖。

河岸上一條凹凸不平的坡路,婦女們腰間挎着臉盆去洗衣裳,河水清清,水流潺潺,楊柳倒映,棒槌聲伴着孩子們嬉笑聲在潏河迴蕩,路旁長滿了嫩綠的青草,幾隻羊在悠閒地吃着,放羊人斜靠土堆上眯着眼灑太陽。

晌午,放羊人回去吃飯,把羊拴在木樁上,不安分的羊守着嫩草不吃,偏偏瞅見坡上的發出新枝條的榆樹苗,欲崩斷繩子嘗嘗枝條的味道,脖子上的毛被磨掉了許多依然固執地掙扎,擺出一幅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架勢。羊終於掙脫了繩索,直奔榆樹而去,貪婪地拽下枝葉,將榆樹攔腰掘斷,還啃光了樹皮,裸露出光禿禿樹幹,圍在榆樹外的棗刺和竹竿也被頂得七零八落一片狼藉,看着殘缺的樹幹,我的心好痛,憤憤地詛咒這 「該死的羊。」

坡上的那顆榆樹長得高,羊夠不着枝葉,除下端的樹皮被啃掉外其於的完好無損。

以後的幾年,尤其是秋雨過後,榆樹迅猛地瘋長。雨過天晴,陽光灑落在濕漉漉的榆錢兒,折射出耀眼的光點,十分好看,着實誘人,幾次想去採摘榆錢兒都被母親擋住了,說過早地採摘會傷了它的元氣,於是我眼巴巴地看着卻不敢觸碰它。

到了第五年,剩下的那顆唯一的榆樹已經長到胳膊粗了,在冒出山牆的一丈高處,樹冠的上部延伸到了我家後院,我從子屋裡的小窗可看它的挺拔的身姿。

春天來來,榆樹上開出了嫩黃色的花朵,這就是榆錢兒,它一嘟嚕,一串串,一層層,重疊着,蛋黃中透着綠,親密地擁擠在一起,綴滿了整個枝頭, 在風中盡情的蕩漾着。

清代詩人陳維菘在《河傳弟九體-榆錢》中這樣寫到 「蕩漾,誰傍?輕如蝶翅,小於錢樣。拋家離井若為憐,江東落絮狀天。依傍誰呢?隨風飄蕩,請如蝴蝶翅膀,小如銅錢模樣…」寫出來榆錢輕、形似錢狀的特徵。

扁園的榆錢兒,邊沿薄,中間鼓,形似銅錢狀,諧音叫榆錢兒,有一層「余錢」的含義在裡面。

榆錢有一個吉利的字眼,在缺衣少食的年代,尤其在青黃不接的二三月,榆錢還可以充飢,能吃上榆錢也跟過年一樣幸福和滿足。 榆錢看起來不起眼,可它的作用卻不容忽視。不但有藥用價值,還是百姓餐桌上的好食材。

榆錢中含有煙酸,抗壞血酸、大量的無機鹽及豐富的鈣磷物質,可健脾胃,治食欲不振;有清熱安神,治療神經衰弱、失眠症。榆錢還含種子油,有消腫利小便作用,清肺熱,有潤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榆錢脆甜綿軟,清香爽口,生熟兩吃,美味可口。

春暖花開季節,榆錢長得很歡實。弟弟猴子一樣地爬上了樹,先美美地鋝上一把,往嘴裡一塞,鼓着腮幫子大口的咀嚼着,顧不上搭理樹下的我,勾起我肚裡的饞蟲,看得我吃得直流口水,便衝着弟弟喊「先折一股扔下來,」弟弟笑着照辦了。我坐在樹下的凳子上一邊鋝一邊吃,細細的咀嚼着,甜甜的,脆脆,香香的。

母親繫着圍裙,麻利地把鋝來的榆錢兒,用清水淘淨控干,加適量麵粉攪拌均勻,大火燒一氣燒熟,鍋里冒着熱氣,香味彌散在廚房,出鍋後放在瓷盆,上面撒上鹽、放上蔥花、蒜末,熱油一澆,香味撲鼻,吃一碗還想第二碗,吃的肚子鼓鼓的才肯罷休。

榆錢還可以剁碎,拌上鹽和調料蒸成榆錢饃吃,也可以加些蔥花烙成榆錢餅吃,還可以把榆錢放入沸水中一煮,在用麵粉攪拌成疙瘩湯吃,美味香甜特別好吃。

隔壁對門的嬸子大媽來家串門,少不了帶些回去享用。

榆錢花期很短,三月里的八九天功夫就謝了,在短暫的時間裡,村上頑皮的孩子總來「偷襲」,看到家裡人出門去,膽子大的翻牆而過,膽小的從河道直接爬坡直接上樹鋝榆錢兒,後院牆被踩出了幾個豁口。其實村里村外也有不少榆錢樹他們不去採摘,偏偏選擇險峻的地方,圖的是刺激好玩。所以,每次母親從外面回來,聽到後院有動靜,總要提高嗓門大聲說話暗示他們不要驚慌,以免摔下來受傷,等腳步聲走遠,母親才收拾殘局。

我愛我家的榆樹,更愛掛滿枝頭榆錢兒,它陪着我一起長大。

美麗的清晨,鳥兒在枝頭喳喳得叫,我揉揉稀鬆的眼睛,一抹霞光投進我的小屋,裹着榆錢淡淡地的甜味,高高興興地上學去。

靜靜的夜晚,鳥兒棲息在枝頭,皎潔的月光下,榆樹的影子或長或短,茂密的葉子或濃或淡,參差錯落,微風徐徐,樹葉婆娑,甚是好看。

它像一把張開的大傘,夏日為我遮陰納涼,冬季為我抵擋風雪。

可也有幾次深夜,貓頭鷹在枝頭「咕咕喵!咕咕喵!」一個勁地叫,聽大人們說貓頭鷹一叫,就要死人,我立即蒙上被子,害怕聽到這滲人的叫聲。

後來,家裡蓋房子,將後牆外的陡坡用磚頭和水泥砌了上來,那顆陪着我十幾年的榆樹被罰掉做成蓋房的木料了。 榆錢樹就成了我美好的記憶。

我在南城上學後,每每寒暑假回家,喜歡住在新蓋的大房子裡面,仿佛又嗅到了兒時榆錢兒甜香味兒。[2]

作者簡介

苗曉瑛,陝西省西安市長安郭杜人。陝西散文學會會員,長安作協會員。作品散見於電子媒體和報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