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楷 kǎi

①法式,模範:~模。~范。~則。~式。

②漢字的一種書體:~書。正~。小~。~體。

楷 jiē

<名>落葉喬木,木材可制器具,種子可榨油,樹皮和葉子可制栲膠。亦稱"黃連木"。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楷

拼音; kǎi / jiē

部首; 木

部外筆畫; 9

總筆畫; 13

筆順; 橫豎撇捺橫折撇折撇豎折橫橫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6977

五筆; SXXR

倉頡; DPPA

鄭碼; FRRN

四角; 42962

筆順編號; 1234153532511

漢字首尾分解; 木皆

漢字部件分解; 木比白

詳細釋義

古漢語含義

楷 kǎi

①<名>法式;典範。《禮記·儒行》:"今世行之,後世以為~。"

②<名>楷書,漢字字體。曾鞏《尚書省郎官石記序》:"布此序獨~字,精勁嚴重,出於自然,如動容周旋中禮,非強無者。"

③<名>簡單外形製品的工具,與模或范配合使用,楷決定了製品的表面質量,范決定了外形尺寸和形狀。

楷 jiē

①<名>楷樹,也叫黃連木。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蜀中有木類柞……蜀人呼為~木。"

②<形>剛直。劉劭《人物誌·體別》:"強~堅勁,用在楨幹,失在專固。"

音韻參考

【 廣 韻 】:古諧切,上平14皆,jiē,蟹開二平皆見

【平水韻 】:上平九佳·上聲九蟹

【 國 語】:kǎi,jiē

【粵 語 】:gaai1kaai2

【 閩南語 】:khai2

字源演變

形聲字。從木,皆聲。"皆"字甲骨文作(《甲文編》50頁),秦故道殘詔版作(《金文續編》79頁),西周金文"楷"字所從、即此種寫法之省。楚帛書"皆"字作(《楚系簡帛》291頁),上從"虍"從二"人",是的訛省(省去一"虍",又訛""為"人")。這種訛省之體再省去"虍"頭,就成為先秦古文字中習見的""字(從二"人"從"曰")。秦文字作、(《金文續編》79頁),變二"人"為"比"。《說文》小篆作,又變"曰"為"白",為後世楷書所沿用(參見《說文·白部》"皆"字)。"楷",本義是樹木名,音jiē,即黃連木。《說文》:"楷,木也。" 《廣韻·皆韻》:"楷,《說文》雲:'木名。' …… 《廣志》雲:'孔子冢上特多楷樹。'"相傳楷樹枝幹疏而不屈,因用以形容剛直。三國魏劉邵《人物誌·體別》:"強楷堅勁,用在楨幹,失在專固。"又引申為法式、典範,音kǎi。《廣雅·釋詁一》:"楷,法也。"又《釋詁四》:"楷,式也。" 《禮記·儒行》:"今世行之,後世以為楷。"陸德明釋文:"楷,苦駭反,法式也。"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㗀《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駭切,音鍇。《說文》木也,孔子冢蓋樹之者。《淮南子·草木訓》楷木生孔子冢上,其干枝疎而不屈,以質得其直也。

又《廣韻》模也,式也,法也。《禮·儒行》今世行之,後世以為楷。《後漢·李膺傳》天下模楷李元禮。

又強楷。《人物誌》精良畏愼,善在恭謹,失在多疑。強楷堅勁,用在楨幹,失在專固。

又楷書。《晉書·衛恆傳》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路史》今人楷書,亦有數體,有古字楷書,有今字楷書。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諧切,音皆。義同。

又葉遣禮切,音起。《後漢·史岑·出師頌》允文允武,明詩說禮。憲章百揆,為世作楷。

說文解字

【卷六】【木部】楷

木也。孔子冢蓋樹之者。從木皆聲。苦駭切〖注〗㒉,古文。

說文解字注

楷木也。孔子冢葢樹之者。皇覽雲。冢塋中樹以百數。皆異種。傳言弟子各持其方樹來種之。按楷亦方樹之一也。儒行曰。今世行之。後世以為楷。楷,法式也。楷之言稽。我稽古,而後世又於此焉稽也。從木。皆聲。苦駭切。十五部。以下言木名。故先之以孔冢所樹。

常用詞組

楷模 kǎi mó[model;exemple;pattern] 值得學習的人或事物;榜樣、模範。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後漢書.盧植傳》 楷書 kǎi shū[regular script] 漢字字體的一種,就是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是由隸書演變而來的

漢字演變

篆文- 金文- 甲骨文

字源演變

金文大篆(西周先秦)→小篆(秦西漢)→隸書(東漢)→章草(東漢西晉)→行書(東漢東晉)→狂草(唐)→楷書(唐)→宋體(宋)

楷書四大家

楷書四大家,是對書法史上以楷書著稱的四位書法家的合稱。也稱四大楷書,楷書四體,他們是:唐初歐陽詢、盛唐顏真卿、唐朝柳公權、元朝趙孟頫。

歐陽詢

歐陽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他的書法成就以楷書為最,筆力險峻,結構獨異,後人稱為"歐體"。

唐朝歐陽詢:其楷書法度嚴謹,筆力險峻,世稱"唐人楷書第一",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

顏真卿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初學"草聖"張旭,初唐四家,後廣收博取,一變古法,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

唐朝顏真卿(顏體) :其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世稱"顏體",代表作《顏勤禮碑》、《顏氏家廟碑》《多寶塔碑》《祭侄文稿》。

柳公權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人,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後世以「顏筋柳骨」並稱他們,成為歷代書法的楷模。他的書法結體遒勁,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勁著稱,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

唐朝柳公權(柳體) :其楷書清健遒勁,結體嚴謹,筆法精妙,筆力挺拔,世稱"柳體",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軍碑》。

趙孟頫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他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元史》本傳講,"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元鮮于樞《困學齋集》稱:"子昂篆,隸、真、行、顛草為當代第一,小楷又為子昂諸書第一。"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

元朝趙孟頫:其楷書圓潤清秀,端正嚴謹,又不失行書之飄逸娟秀,世稱"趙體",代表作《玄妙觀重修三門記》。[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