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萬里的茶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萬里的茶詩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一生嗜茶如命,根據對《全宋詩》的統計,他所創作的71首茶詩中,有11首詩題中有包含了「茶」字,比如說《酌惠山泉論茶》、《以六一泉煮雙井茶》等。

另外60首中詩句里含有茶字,比如「夜永無眠非為茶」、「旋煮山泉淪建茶」等。

這些茶詩都是楊萬里喜歡喝茶品茶的真實寫照,也是詩人借茶抒情,以茶發興的追求。[1]

茶「興於唐,盛於宋」


中國古代茶文化發展過程中,最鼎盛的一個階段就是兩宋時期。

俗話說,茶「興於唐,盛於宋」,不僅僅是指茶葉的種植、生產和銷售,更是指茶文化的蓬勃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古代文人士子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因為他們的推崇和發揚,使得茶藝、茶德、茶俗、茶詩等與文化緊密相連,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茶文化。

南宋四大茶詩人

楊萬里被譽為一代詩宗,與陸遊尤袤范成大並稱為南宋四大家。

在宋代文學界,所有詩人都喜歡喝茶,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陸遊、蘇軾、辛棄疾和楊萬里等。

陸遊一生寫了一萬多首詩(六十年間萬首詩),其中關於茶葉和文化方面的詩詞就有300多首。

蘇軾一生寫了80多首茶詩,而楊萬里一生作詩2萬多首,比蘇軾和陸遊還多,但傳世的作品只有4239首,其中茶詩71首。

這些詩作從多方面描寫了宋朝飲茶的現象,反應了當時以茶社交的場景,折射出古人的精神追求。

楊萬里嗜茶如命,詩如其人,人自如茶,形成了一種飄逸灑脫的氣質和自然流暢的風格,所作詩作影響深遠。

楊萬里的很多茶詩中,對於生活的描寫非常細膩,一草一木,一花一茶,都可以在詩人的筆下將其外放和詩化,到今天仍然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秋光好處頓胡床,旋喚茶甌淺著湯」

何處秋深好,山林處士家。

青霜紅碧樹,白露紫黃花。

一熟讎頻雨,朝晴禱暮霞。

連宵眠不著,猶自愛新茶。

此首詞不斷出現「青霜」、「紅」、「碧樹」、「白露」、「紫」、「黃花」等字眼,好一派紅橙黃綠青藍紫,把本是枯黃蕭瑟的秋天寫的鮮艷生動起來,不再暮氣沉沉,反而顯得升級勃發。這種細緻觀察,跟一般人寫秋景明顯不同,從細節上可以看出詩人對生活的描摹更加細膩。

最後「連霄眠不著,猶自愛新茶」,更是以茶入情,顯出了詩人當時的心境,頗為開心。

知己情誼的茶詩

但令門戶無遺恨,何必功名在早年。

君向瀟湘我閩粵,寄書只在寄茶前。

這首茶詩就表明了天各一方的友人互贈書茶的美好情景。

要知道,古代郵路不似今日之通暢,隔州跨省給友人寄新茶,不僅費時費事,更是破費財物。

對於一般文人清客,的確顯得珍貴。

禪茶一味的自覺融合

茶與宗教的結合,自古皆然。

在宋朝的時候,佛道儒三家的融合已經成為必然,而且飲茶風氣十分興盛,作為有著高尚精神追求的楊萬里,在茶詩中融入自己的禪學理念,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佛教多在名山大川之中,而詩人高潔的精神追求也在山林之中,所以,楊萬里廣交天下名僧、居士,尤其是自己在地方上做官時,經常訪問名山大川,與高僧談佛論道讀人生。

一辨佛香炷遺像,幾多衲子拜茶仙

今宵雪乳分龍焙,明日黃泥又馬鞍

這些都說明詩人對談禪論佛、參透佛理的珍惜,以及在俗世奔波的無奈和感慨。

茶詩最為精彩的兩篇

《惠山分茶示浮長老》《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這兩首詩是藉分茶技藝對茶盞中的茶麵進行濃墨重彩的描寫,也是楊萬里茶詩最為精彩的兩篇。

然而,這兩篇品茶的對象卻都是僧人,整個宋代南禪,「本心即佛」,主張解脫外在的羈絆,不講苦行、坐禪、讀經,進一步加速了禪宗與士大夫之間的關係,文人亦僧亦俗、亦俗亦僧。

楊萬里在其《贊功甫像》「香火齋祓,伊蒲文物,一何佛也!襟帶詩書,步武璚琚,又何儒也!門有朱履,坐有桃李,一何佳公子也!冰茹雪食,凋碎月魄,又何窮詩客也!」這是對張鎡亦俗亦僧的具體描述。

楊萬里的茶詩亦流露出這種傾向,在山林佛寺古院談禪論詩。 [2]

茶詩中寄寓指點江山

楊萬里茶詩中還寄寓指點江山的出世寄託。

他一生仕途順利,但不受皇帝重視,在茶詩中藉貢茶來表達對功名的渴望,希望受到皇帝的重視。

貢茶制度,在宋代繁盛一時,在宋代多有人通過送茶獲得提升。

《謝福建提舉應仲實送新茶》「聞道閩山官況好,何時乞得兩朱輪。」無論是諷刺羨慕,都不可掩飾楊萬里內心對官場的留戀與在意。

另一首《謝木韞之舍人分送講筵賜茶》「何曾夢到龍遊窠,何曾夢吃龍芽茶。

故人分送玉川子,春風來自玉皇家。」宋代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崇尚飲茶,而宋官員以賜茶為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