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楂漢語二級字, 讀作楂(zhā或chá),楂(zhā):指薔薇科山楂、野山楂一類的植物。果實紅色、味酸,可食,也可入藥。楂(chá):1、同「茬」。2、水中木筏:「窮岸有盤楂」。[1]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楂 ·康熙筆畫:13 ·部外筆畫:9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鋤加切。同查。詳查、槎注。
又楂楂,鵲聲。《韓愈·雜詩》鵲鳴聲楂楂。
又果名。與柤同。《柳宗元·贈劉禹錫張署詩》傖父饋酸楂。
又《韻會》引歐陽氏曰:張騫乗槎,乃此楂字。亦通作查。
音韻方言
國際音標 tʂɑ˥; tʂʰɑ˧˥ 日語讀音 IKADA韓語羅馬 SA現代韓語 사 客家話 [客語拼音字彙] ca2 ca4 za1 [海陸腔] ca2 za1 [梅縣腔] ca2 [台灣四縣腔] ca2 za1 [客英字典] ca2 [寶安腔] ca2 za1 [東莞腔] za1粵語 caa4 zaa1潮州話 za1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楂zhā(ㄓㄚ) 1、〔山楂〕a.落葉喬木,果實球形,紅色有白點,味酸,可食;b.這種植物的果實。亦作「山查」。 其他字義
楂chá(ㄔㄚˊ) 1、同「茬」。 2、水中木筏:「窮岸有盤楂」。
基本詞義 ◎ 楂 chá 〈名〉 (1) 水中木筏 [wood raft] 窮岸有盤楂。——何遜《度連圻》 (2) 同「槎」 [stubble] (3) 另見 zhā
基本詞義 ◎ 楂 樝 zhā 〈名〉 (1) 果木名 [hawthorn;may tree],指薔薇科山楂、野山楂一類的植物。果實紅色、味酸,可食,也可入藥 雲山得伴松檜老,霜雪自困楂梨粗。——宋· 蘇軾《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 (2) 另見 ch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