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食性昆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食性昆蟲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學名:植食性昆蟲

拉丁學名:phytophagous

insects

界:植物界

目:尾目、等翅目

鞘翅目雙翅目

分布區域:全世界範圍

分 類:多食性、寡食性

和單食性

植食性昆蟲是以植物活體為食的昆蟲,約占昆蟲總類的40%~50%。根據它們的口器和消化道在構造和功能上的不同,可分為以完整植物器官、組織為食和吸食汁液兩大類。 [1]

植食性昆蟲簡介

植食性昆蟲(phytophagous insects)是以植物活體為食的昆 植食性昆蟲(14張) 蟲,約占昆蟲總類的40%~50%。多見於彈尾目、等翅目、鞘翅目、雙翅目、膜翅目、鱗翅目、直翅目、半翅目、纓翅目。根據它們的口器和消化道在構造和功能上的不同,可分為以完整植物器官、組織為食和吸食汁液兩大類。

只以植物活體為食的昆蟲。大多數農業害蟲都有這種食性。根據取食植物種類的範圍分為多食性、寡食性和單食性。

植食性昆蟲種類

植食性的昆蟲最多,估計約在35萬種左右,還有的統計表明植食性昆蟲約占昆蟲總數的48%。多見於彈尾目、等翅目、鞘翅目、雙翅目、膜翅目、鱗翅目、直翅目、半翅目、纓翅目。

根據取食植物類群的範圍,昆蟲可分為只取食一種植物的單食性昆蟲,如癭蜂族Cynipini種類;只取食少數植物種類的寡食性昆蟲,如君主斑蝶的幼蟲;取食的眾多植物類群的多食性昆蟲,如舞毒蛾取食大部分屬種的樹木,中國紅臘蚧的寄主植物至少50科約200種。

植食性昆蟲寄生機制

植食性昆蟲對寄主植物的反應,可分為兩個步驟,一是在一定距離外的尋找植物;二是到達植物上並識別是否能作為寄主。昆蟲寄主範圍的大小即由這些行為反應造成。植食性昆蟲對食物選擇的嚴格程度因昆蟲種類及其發育階段而異。

例如玉米螟雌蛾產卵在玉米葉上,幼蟲孵化後取食小葉,雄穗抽出後鑽入雄花危害,雌穗形成時又轉移取食花絲和嫩苞葉,最後蛀入穗軸或食害種子。

另一些幼蟲則由葉鞘蛀入莖內取食髓部。棉鈴蟲雌蛾喜產卵於毛茸較密的棉花嫩葉或葉芽上,初齡幼蟲取食嫩葉,以後蛀食花蕾,高齡幼蟲蛀食棉桃。由此可見昆蟲食性類型的複雜性和行為反應在不同階段的重要性。

取食植物葉片的昆蟲有着適應取食的「尖牙利齒」,也就是它們的「咀嚼式口器」。咀嚼式口器是最原始的口器類型,適合取食固體食物,由上唇、下唇、舌各1片,上顎、下顎各2個組成。上顎非常堅硬,是咀嚼食物的主要器官。前部鋒利有齒,用來切斷食物,類似於人類的切牙;後部粗糙,上面有凹凸不平的凹槽,用以磨碎和咀嚼食物,類似於我們的磨牙;下顎和下唇還有起觸覺和味覺作用的觸鬚。

昆蟲與寄主植物的營養關係是植食性昆蟲營養生態學中的核心問題。昆蟲的營養需要反應於所取食食物在質和量方面能否維持正常的生長發育和繁殖。在自然界,昆蟲對食物的選擇常與它們對營養成分的定量需要相符合。

對同一發育期的同種昆蟲來說,食物中營養成分的改變可引起蟲體成分的改變。對於植物的生化分析表明,綠色植物通常都含有昆蟲營養所需的成分,但其質和量差異顯著,並足以影響昆蟲的生長發育和生殖。

植株或其不同部位的蛋白質、氨基酸、糖類、維生素、脂類、甾醇、礦物質和水分的含量均可有一定幅度的變動,這樣的差異不僅影響其對昆蟲的營養價值,也影響昆蟲的取食行為。

參考來源

  1. 植食性昆蟲,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