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植物篇:(鬱金香(栽培品種統稱植物))

獨特的花型
圖片來自 花百科

目錄

開花的種類——鬱金香(栽培品種統稱植物)

是百合科、鬱金香屬所有栽培品種的統稱。球根植物。鱗莖皮紙質,內面頂端和基部有少數伏毛。莖直立、光滑、被白粉、翠綠色,個別品種為黃、紅褐色。葉3-5枚,條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花單朵頂生,大型而艷麗;花型奇特,有杯形、碗形、高腳杯形、蝶形、星形等;有單瓣、重瓣、半重瓣等;花被邊緣有光滑、波狀齒、鋸齒、缺刻、流海等;花被上有的具有斑點、條紋、飾邊等;花色有白、粉紅、鮮紅、大紅、深紅、紫紅、淡黃、橙黃、深黃、淡紫、深紫、深綠、深棕、黑色等。長5-7厘米,寬2-4厘米。6枚雄蕊等長,花絲無毛;無花柱,柱頭增大呈雞冠狀。因生長地區緯度不同而花期各異,普遍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

鬱金香產於地中海沿岸和中亞地區,受地中海氣候影響,形成了適應冬季溫暖濕潤,夏季涼爽乾燥的氣候。喜涼爽、濕潤、向陽、避風的環境。喜腐殖質豐富、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壤土。

鬱金香分類為15個組別。有幾組在自18世紀初商業生產中就已確定。全世界約有3500多個鬱金香品種,但大量生產者大約只有150種。鬱金香是著名的名貴觀賞花卉,因為其獨特的花型和美麗的色彩,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被世界各地廣泛栽培。

品種為黃色
 
圖片來自 排行榜123網

鬱金香(學名:Tulipa cv.):

基本信息

  • 中文名:鬱金香
  • 拉丁學名:Tulipa cv.
  • 外文名:Tulipa cultivar groups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百合目
  • 亞 目:百合亞目
  • 科:百合科
  • 族:百合族
  • 屬:鬱金香屬
  • 品 種:鬱金香

植物學史

起源

鬱金香是百合科、鬱金香屬的所有栽培種的統稱,絕大多數鬱金香屬於栽培品種,它們可能起源於野生的普通的鬱金香(學名:Tulipa gesneriana)、眼斑鬱金香(學名:Tulipa agenensis)、亞美尼亞鬱金香(學名:Tulipa armena)、準噶爾鬱金香(學名:Tulipa suaveolens)等種的雜交。

鬱金香原本是中亞地區的野花。 它最早由土耳其人於公元1000年開始種植。土耳其是最早栽培鬱金香的國家,在古老的文獻中僅有簡單的記載。在歐洲,公元1554年神聖羅馬帝國時期,住奧斯曼帝國的比利時外交家布斯拜克(Busbecq 1522-1592年)第一次將鬱金香種球及種子帶入歐洲,並在維也納私人花園中栽培,引起了園藝界的極大關注。5年後,瑞士自然學家吉斯納(Conrad Von Gessner)在維也納見到鬱金香,並予以定名,發表在他的著作《日耳曼園藝植物》(Hortis Germa-niae)上。兩年後,鬱金香又從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傳到了德國南部的奧格斯堡(Augsburg)。

種植

為人熟知的外銷大國荷蘭初次引進鬱金香是在16世紀末,荷蘭商人克魯西(Clusius)在比利時安特衛普接到從伊斯坦布爾運來的整集裝箱的種球,經佛蘭德斯地區轉至荷蘭,1594年春天,美麗的鬱金香花朵第一次在荷蘭的林登植物園綻放。由於荷蘭的氣候涼爽、濕潤,與鬱金香原產地冬、春季的氣候相近,而且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場,因此很快成功實現了鬱金香的大面積栽培,甚至曾一度出現了「鬱金香熱」,最後導致了一場經濟風波。這一壯舉,也很快地使這個國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鬱金香種球生產基地和鬱金香優質品種培育中心。

1577年英格蘭從奧地利將鬱金香引種到本地。1629年著名的園藝學家約翰·帕克森(John Parkinson)在一本花卉栽培著作中對英國本土栽培的鬱金香第一次作出了全面的評價,他列舉了140個品種。17世紀鬱金香在英格蘭、荷蘭、俄國、比利時佛蘭德斯地區以及法國北部等地迅速發展。在1634-1637年間出現第一次栽培高潮,並出現了許多育種家。重瓣鬱金香於1665年問世,使其栽培更為盛行,鬱金香的種球成為貿易的「有價證券」。進入18世紀後,鬱金香在1733-1734年出現第二個栽培高峰。

到了19世紀,各地隨着一些野生種的發現,大大豐富了鬱金香的園藝品種。其中,優良品種已多達38個。在1849年,創立了英國皇家鬱金香學會。20世紀初期,鬱金香種植業在荷蘭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荷蘭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鬥,成為當今世界鬱金香品種培育、繁殖、生產、銷售中心,成為該國的支柱產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荷蘭人民將鬱金香奉為國花,再度出現栽培熱潮,新品種更是層出不窮。

分類

鬱金香有大量複雜的雜交品種,通常是為了春天賞花而種植的。目前列出了超過3500個鬱金香名稱(J. van Scheepen 1996)。雖然其中一些物種或栽培品種可能會持續很短的時間,但它們很少在植物群中真正歸化。由於其長期的栽培、雜交和選擇,鬱金香在分類學上的困難比比皆是。

十六世紀著名分類學家倫伯特·多德納斯(Rembertus Dodonaeus 1517-1585年)將鬱金香分為早花類、中花類、晚花類。這一方法一直被荷蘭皇家種球學會(KAVB)一直採用。很顯然,中花類指早花偏晚及晚花偏早的種類。在以後的幾個世紀裡,早花類又被分為:單瓣型和重瓣型;晚花類又被分為:英國雜種型、荷蘭雜種型以及混合栽培品種型(Various florists)。以後又出現了鸚鵡型和鄉趣型(Cottage)。

20世紀初,鬱金香新品種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花卉市場異常活躍。出現了同物異名和同名異物的現象,有的品種可多達6個名字,因此阻礙了花卉市場的正常交易。1913年英國皇家園藝學會決定建立英荷委員會(Anglo-Dutch com-mittee)來訂正品種名稱,排除同物異名現象。1914年成立鬱金香命名學術委員會(The Tulipa Nomenclature commit-tee),保爾(E.A.Bowles)擔任主席,科爾勒擔任副主席。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影響了荷蘭參與這項工作。1917年由英國皇家園藝學會出版了修正的品種名單,並將鬱金香品種歸納為三大類14型:

1917年鬱金香品種分類

原始種類:栽培種型(Species Tulipa)

早花類:(Early folwering)

  • (1)香花型(Duc Van Tol)
  • (2)單瓣早花型(Single Early)
  • (3)重瓣早花型(Double Early)

五月開花類:(May flowering)

  • (4)鄉趣型(Cottage)
  • (5)荷蘭品種型(Dutch Florists)
  • (6)英國品種型(English Florists)
  • (7)達爾文型(Darwin)
  • (8)荷蘭裂變型(Boken Dutch)
  • (9)英國裂變型(Broken English)
  • (10)倫布朗型(Rembrandt)
  • (11)鄉趣裂變型(Broken cottage)
  • (12)鸚鵡型(Parrot)
  • (13)晚花重瓣型(Late Double)

在以後的10餘年間達爾文型鬱金香一直占據主導地位,但也培育出孟德爾型(mendels)及凱旋型(Triumph)鬱金香。隨着新品種鬱金香進入市場,同物異名現象頻繁出現,先後於1939、1948年兩次對品種進行訂正及重新分類。

1955年第14屆國際園藝學大會在荷蘭斯海弗寧恩(Scheveningen)召開。國際園藝品種命名、註冊委員會討論了有關機構職能和品種著作權方法等問題。荷蘭皇家種球學會應邀參加了會議。大會決定,自那時起鬱金香品種註冊、登記、分類工作由荷蘭皇家種球學會單獨完成。

荷蘭皇家種球學會在1956、1963、1969、1976年先後四次對品種進行重新分類,其中有些品種類型增減變動很大。1981年出版的分類方法中刪除了孟德爾型,將其中的早花品種合併在單瓣早花型中,晚花品種合併在凱旋型中;將鄉趣型中某些品種和達爾文型合併稱為單瓣晚花型(Single late);將鄉趣型中的某些品種(花瓣帶綠色條紋或斑點)單獨分離出來稱為綠花型(Viridiflora)將鄉趣型中某些品種花瓣邊緣具不規則須邊的稱為須邊型(Fringed)。1987年出版的較新的分類方法將鬱金香分為4大類15型。 [5] [9] 20世紀70年代鬱金香的育種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培育出鬱金香系列品種,著名的如達爾文系、孟德爾、達爾文雜交系等,大大推動了鬱金香的發展。雖然全世界約有2,000多個鬱金香品種,但大量生產者大約只有150種。

被歐洲人稱為「魔幻之花」的鬱金香,自古以來就有一種莫名的魔力使園藝學家熱衷於品種改良,甚至有人傾家蕩產只為了它那稀有的球根。後來鬱金香成為了荷蘭的國花。 [5] 亞洲很多國家也種植鬱金香,土耳其等國使用它們裝飾,還有伊朗在伊朗國旗和伊朗國徽上也可以看見有鬱金香的圖案。

形態特徵

鬱金香為多年生球根花卉,葉闊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基部廣闊卵形,上部長而漸尖,肥厚多汁,表面有淺藍灰色蠟質層,通常2-4枚,少數品種為1枚或多數,着生於莖的中下部。某些野生種或園藝品種葉面具有紫褐色或紅棕色斑點或條紋,增加了特殊的觀賞價值。

莖直立、光滑、被白粉、翠綠色,個別品種為黃、紅褐色。鱗莖盤是短縮的莖,上部着生鱗片、葉片、花芽和側芽,底部(莖基部)月芽形突起部位生根。從而形成1個完整的個體,也叫鱗莖或種球。鱗莖扁圓錐形,外表覆蓋1層淡黃色或棕褐色乾燥膜質鱗片,鱗莖由3-5片肉質鱗片組成,類似于洋蔥鱗莖,但鬱金香鱗莖是不規則圓錐形,而洋蔥則是規則扁球形。鬱金香鱗莖是對抗高溫的一種特殊形態,相當多的農業生產科技工作者認為鬱金香鱗莖階段是處於休眠狀態,其實鬱金香鱗莖並非休眠體,與其他球根類植物不同,其內部主芽在活動,並發生質的變化,最終形成花芽。

花通常為單花被(重瓣品種例外),6枚,排列為2輪,分內層與外層;花大,單生,也有2-5朵叢生的;花型奇特,有杯形、碗形、高腳杯形、蝶形、星形等;有單瓣、重瓣(20-40枚以上)、半重瓣等;花被邊緣有光滑、波狀齒、鋸齒、缺刻、流海等;花被上有的具有斑點、條紋、飾邊等;花色有白、粉紅、鮮紅、大紅、深紅、紫紅、淡黃、橙黃、深黃、淡紫、深紫、深綠、深棕、黑色等;雄蕊通常6枚,3枚為1輪,個別品種雄蕊退化為重瓣花被;雌蕊柱頭3裂,子房上位,3室;碩果,長3-5厘米;種子扁平三角形,有翅、褐色,直徑3-5厘米,有絹光;花期3-5月,種子成熟期6月。

鬱金香的根系由每年新生的不分枝的鬚根組成,着生在鱗莖盤底部周圍。只有種子繁育的1年生苗才生長主根,其長度在最好的環境條件下僅有6-10厘米。隨年齡增長和鱗莖體積長大,其根係數量增多,成年鱗莖根系約100-150條或更多。2-4年生鱗莖和開花鱗莖繁殖的小鱗莖具有生長芽莖的特點。芽莖是一個結構中空的器官,在芽莖頂端着生一個小的鱗莖。鬱金香個別品種在適宜環境條件下,在莖基部葉腋處可生成珠芽,生長停止後發育良好的珠芽,種植後長成小鱗莖。這是百合科部分物種的特殊繁殖習性。

品種分類

即使在杜鵑花丁香山茱萸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鬱金香仍然是四月和五月最壯觀的明星。它們豐富多彩的顏色、柔滑的花瓣優雅的外形使它們成為最有價值的觀賞植物之一。從矮小植物中活潑開朗的星星,到達爾文雜交植物中長莖發光的聖杯,無論色彩搭配花園風格如何,每一個花園春天的每一刻都有鬱金香自己的風格

儘管植物學家按屬、種和品種來組織鬱金香,但球莖目錄卻按形狀、遺產和開花時間來定義鬱金香的15個組別。有幾組在自18世紀初商業生產中就已確定。下面是對這15個群組的分類概述,以及屬於每個組的幾個品種的例子。如今,已經有數以千計的品種和雜交鬱金香註冊商業名稱。

早花類

一、單瓣早花型(Single Early Group)

又稱孟德爾早花型。花高5-7厘米,株高25-40厘米。花單瓣,杯狀,花期早,以紅色、黃色為基調,花色豐富,有粉、白、紫、橙等,有些品種具有香味。這些單瓣品種是最早開花的鬱金香,經常與黃水仙一起開花。 由於它們在涼爽的天氣中開放,因此它們的花期通常比後來的鬱金香的花期更長。該品種非常適合擺置於床前和容器中種植。此種類型大多適合早春在溫室內栽培,是促成栽培種的主要品種。

二、重瓣早花型(Double Early Group)

持久的,半重瓣到重瓣的花,與重瓣牡丹花驚人的相似。植株矮小,高15-35厘米。花重瓣,花莖短,約10厘米。花色豐富,以暖色為主,有洋紅、玫瑰紅、鮮紅、白色等,花期比單瓣稍微早。這一群最適合作盆栽觀賞或花壇布置,同樣較適宜在早春作促成栽培。所有這些都是好的床頭裝飾用品。早春開花品種可種植在花盆裡,置於窗台上也很好(在低於7攝氏度的地區需要防止冰凍)。

中花類

三、凱旋型(Triumph Group)

凱旋型又稱為勝利系,是鬱金香中最大的一組,也是顏色範圍最廣的一組。都有中等長度的莖。在溫度低於7℃的地區要進行防凍保護,它們在容器中也能很好生長。凱旋型來源於單瓣早花群和達爾文雜交型的雜交品種。單瓣花,花高腳杯型,大而艷麗。花莖長短適中,株高45-55厘米。該品種適合中、晚期的促成栽培,在中國應用較多,大部分品種作切花生產及布置花壇。

四、達爾文雜交型(Darwin Hybrid Group)

該類型多為世界著名品種,植株健壯,株高50-70厘米,花莖較長,是優良的切花品種。單瓣花,花大,高腳杯狀,花色鮮明,以鮮紅為主,也有黃、乳黃及複色品種。生命力、適應性、繁殖能力均很強,適合早春栽培。達爾文雜交種在結實的莖上開出持久的花,非常適合切花,這些非常受歡迎的鬱金香的鮮艷顏色在風景中展現得非常漂亮。達爾文雜交種通常可以種植數年,是最好的多年生鬱金香。除了最早的水仙鬱金香外,它們都在仲夏開花,而且生命力很強。抗風,抗風雨。

晚花類

五、單瓣晚花型(Single Late Group)

株高65-80厘米,莖粗壯。單瓣花、花型多,多以大型花為主,以紅、黃色為基調,花有紅、粉、白及複色等色。該類型生長期長,一般自然花期較晚。適宜露地栽培,這些晚期的花朵很適合鋪墊和切剪,是優良的切花品種。

六、百合花型(Lily-flowered Group)

花瓣尖而彎曲,頂端漸尖,向後翻卷,造出與眾不同的輪廓。這些纖細,喇叭狀的鬱金香生長在狹窄的莖上,即使稍有微風也可以優雅地彎曲和搖擺。類似百合花的花型,色彩艷麗,是鬱金香中花姿最優美的品種之一。花期長,是良好的切花品種之一,此類品種少,一般都較為名貴。這些後期花朵非常適合做切花。

七、流蘇花型(Fringed Group)

亦稱穗邊型(Crispa)。單瓣花品種,花瓣邊緣有非常精細的邊緣,有清晰的毛刺或針狀突起物,形似流蘇。開花中期或晚期,花莖類型多,花色以紅、黃暖色為主,是良好的切花品種,適合早春進行促成栽培。

八、綠花斑型(Viridiflora Group)

單瓣花品種,花瓣帶有部分綠色,植株中等偏矮,高20-50厘米。這些鬱金香通常被認為是新奇的,因為它們與眾不同,鑑賞家珍惜其精緻的美。顧名思義,它們的花朵是綠色的,通常與第二種互補色結合在一起。在插花時看起來簡直是星狀的。花期晚。多數品種適合作盆栽觀賞,少數品種花莖較長,可作切花。常用的栽培品種不多。

九、倫勃朗型(Rembrandt Group)

該類品種花被有花紋,底色常為紅色、白色或黃色,帶有褐色、青銅色、黑色、紅色或紫色的斑紋,這些斑紋是因病毒感染而形成的,不包括以起源為中心的其他雜色品種。

儘管倫勃朗並不以畫鬱金香而聞名,但他卻是荷蘭黃金時代的主要畫家,該時代著名的殘缺類鬱金香和雙色火焰鬱金香統稱為倫勃朗型鬱金香。大型的商業種植者不再銷售真正的鬱金香,但是這個群體提供了園丁們仍然可以買到的最接近的近似花卉。倫勃朗的火焰狀和羽毛狀花瓣是許多其他類別的健康植物的穩定突變體。它們有各種形狀和大小,從早春到鬱金香旺季開花。

倫勃朗型品種

十、鸚鵡型(Parrot Group)

單瓣花品種,花型大而奇特,花被裂片較寬,排列有序。花朵的羽狀邊緣有濃密的流蘇和扇形花瓣,捲曲扭轉,向外伸展。可做出令人驚嘆的切花。這些艷麗的鬱金香經常被描繪在歐洲的花卉畫中。大多數是來自單瓣晚熟鬱金香和凱旋鬱金香的突變。花色多,適應性強。因為它們又大又豐滿,所以需要防風和暴雨。

十一、重瓣晚花型(Double Late Group)

又稱牡丹花型,重瓣花品種,花瓣較多,呈芍藥、牡丹花花型。植株中等高度或高,花莖挺立,是良好的切花品種。花朵艷麗的,重瓣鬱金香比早綻放的重瓣鬱金香擁有更圓的花朵,並且通常更高。在5月以各種各樣的顏色和圖案開花,有時甚至像玫瑰一樣綻放。

重瓣晚花型品種

變種及雜種

十二、考夫曼尼雜交型(Kaufmanniana Group)

原種為考夫曼鬱金香,是多年生鬱金香,開花很早,是早,中期花卉。花冠鍾狀,野生種為金黃色,外側有紅色條紋。變種為多種花色,大多數品種的花都開得很大。有些有斑駁或條紋的葉子。花期早,花瓣上常有條紋。因為該品種植株矮,最好種植在岩石花園和花壇的邊緣。它們也適用於盆、窗框和露台花盆(要求溫度不能低於7攝氏度的地區防止冰凍)。 [1]

考夫曼尼雜交型品種

十三:格里克型(Greigii Group)

原種葉帶有紫色斑點或紫褐色條紋,在花朵開放之前就很有吸引力,甚至在花朵消失後也很吸引人。花冠鍾狀,酒杯形的花朵通常會張開以露出內部色彩。洋紅色。與達爾文鬱金香雜交種花朵極大,花莖粗壯,花期長。是早期到中期的花朵,該類型適合與水仙花、海葵和風信子一同種植用於園林布置。

十四:福斯特雜交型(Fosteriana Group)

該類型包括福氏鬱金香、福氏鬱金香與其他品種和達爾文雜交型、單瓣早花型、凱旋型雜交而成的品種。花期早,花莖長度中等偏矮,花朵特別大,色彩豐富,可生長成耀眼的長花。類似達爾文雜交型,是栽培的精品。

十五:混雜型(Miscellaneous Group)

這一類別涵蓋除了以上品種之外的原種、變種及具有野生種習性的品種。它們是與任何其他類別都不太適合的品種。花型、花色多樣,植株高低皆有,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都是低矮的、開着小花的鬱金香,有着微妙的魅力。它們的花期季節從早到晚都有開花,這取決於具體的品種。可作盆栽、切花、園林布置,該類型品種數量較少。

鬱金香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鬱金香多年生草本,花單生莖頂,顏色艷麗,芳香宜人,是世界著名的球根花卉,還是優良的切花品種,花卉剛勁挺拔,葉色素雅秀麗,荷花似的花朵端莊動人,惹人喜愛。

一、土壤:要求用疏鬆、排水性好的土壤,最好選擇微酸性且不黏重的土壤,不要用鹼性土壤,會影響鬱金香的生長。

二、陽光:陽光充足有利於它生長,若是光照不足它會生長不良,花期會縮短,葉子的顏色也會變淡。上盆後15天內要採取適當的遮蔭措施,因為花芽生長會受光照的影響,遮蔭後可以促進花芽生長。出苗後適當增加光照,有利於形成花蕾,花蕾着色後要避免陽光直射,可以延長花期。

三、澆水:栽植後適量澆水有利於生根,等長出芽之後要適量減少澆水量,可以噴灑一些水增加養殖環境的濕度,為了使花朵充分生長發育,要保證充足的水分,在開花後減少澆水。

四、施肥:給鬱金香施肥可以選擇腐熟的垃圾肥或餅肥等,它對於肥料十分敏感,在只需在莖葉生長到現蕾後追肥2-3次就好了。 [2]

注意事項

高溫高濕的環境很容易出現蟲害,蟲害一般是種球攜帶也可能是土壤攜帶,所以在栽種前要消毒土壤,發現病株後要及時清除掉,以免增加侵染源,要同時配合使用藥劑噴灑,並時刻保持通風。

《中藥大辭典》:鬱金香

拼音注音:Yù Jīn Xiānɡ

別名:郁香(《太平御覽》),紅藍花、紫述香(《綱目》)。

出處:《本草拾遺》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鬱金香的花。

生境分布:原產歐洲。我國各地庭園中多有栽培。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鱗莖卵圓形,長約2厘米,外被淡黃色纖維狀皮膜。葉基出;3~4片,帶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0~21厘米,寬1~6.5厘米。花葶長35~55厘米;花單生,直立,長5~7.5厘米;花瓣6片,倒卵形,鮮黃色或紫紅色,具黃色條紋和斑點:雄蕊6,離生,花葯長0.7~1.3厘米,基部着生,花絲基部寬闊;雌蕊長1.7~2.5厘米,花柱3裂至基部,反卷。蒴果,3室,室背開裂。種子多數,扁平。花期4月下旬。

本植物的鱗莖及根(鬱金香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化學成分:花含矢車菊雙甙、水楊酸、精氨酸。雌蕊、莖和葉含有抗菌效果的鬱金香甙A、鬱金香甙B和少量的鬱金香甙C,鬱金香甙A和B於放置後可部分地轉化為無活性的6-鬱金香甙A和6-鬱金香甙B。芽含赤黴素A1。

藥理作用

曾有報導,花和葉中含一種有毒生物鹼,其生理作用類似西發丁鹼。鬱金香甙A、B、C對枯草桿菌有抑制作用。鬱金香汁通過陽離子及陰離子交換樹脂後,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仍有抗菌作用。莖和葉的酒精提取液,對Bacillus cereus mycoides有抗菌作用,其活性成分中含多種氨基酸。 [3]

性味

  • ①《本草拾遺》:"味苦,平,無毒。"
  • ②《開寶本草》:"味苦,溫,無毒。"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遺》:"主一切臭,除心腹間惡氣鬼疰,入諸香藥用之。"

②《開寶本草》:"豐蠱野諸毒,心氣鬼疰,鴉鶻等臭。"

摘錄 《中藥大辭典》


                                           植物篇:(郁金香(栽培品种统称植物))的相关视频


欣賞「鬱金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