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藍鈴花 (天門冬科、藍鈴花屬植物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藍紫色鈴狀小花
圖片來自 植物說

開花的種類——藍鈴花 (天門冬科、藍鈴花屬植物)

是天門冬科、藍鈴花屬球莖植物。株莖高達50厘米,3-6片線性葉,長達50厘米,寬2.5厘米。每個花莖垂下彎向尖端,並沿一側開有4-16朵花。下垂的、香味濃郁的花朵呈紫藍色,很少有粉紅色或白色。花瓣和萼片呈管狀鐘形,長14-20毫米,裂片在尖端捲曲。花葯奶油色。果莢具膜,近球形,3裂。種子3-30,黑色,球狀到橢圓形,無翅。

喜愛疏鬆的微酸性土壤,喜陰而不耐陽光,故繁茂的落葉森林為其主要分布地,因其厚厚落葉層便於年幼的球根深植入,夏季的樹蔭可以遮擋陽光。從西班牙西北到不列顛群島的大西洋地區均有分布,是西方常見的庭院植物。在春季,藍鈴花開出一串藍紫色的具有芳香的鈴狀小花,在原產地,成片的藍鈴花會編制出一片美麗的藍紫色花毯。

藍鈴花也泛指藍鈴花屬的植物,同時,有些開藍色鍾狀花的植物也被稱為「藍鈴花」,注意勿混淆。

香味濃郁
圖片來自 花語谷網

藍鈴花(學名:Hyacinthoides non-scripta (L.) Chouard):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藍鈴花
  • 拉丁學名:Hyacinthoides non-scripta (L.) Chouard
  • 別 名:野風信子、普通藍鈴花、英國藍鈴花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超 目:百合超目
  • 目:天門冬目
  • 科:天門冬科
  • 屬:藍鈴花屬
  • 種:藍鈴花
  • 命名者及年代:(L.) Chouard ex Rothm.,1944
  • 外文名:bluebell,common bluebell,English bluebell,British
  • :bluebell,wild hyacinth,wood bell,fairy flower and
  • :bell bottle.

植物學史

藍鈴花(Hyacinthoides non-scripta)最初由林奈在其1753年的開創性著作《植物種志》(Species Plantarum) 中描述為風信子屬中的一個物種。特定的種名加詞「non-scriptus 」的意思是「非正本」或「無標記」,旨在將這種植物與希臘神話中的古典風信子區分開來。

1803年,德國博物學家約翰·岑特里烏斯·馮·霍夫曼澤(Johann Centurius von Hoffmannsegg)和德國植物學家約翰·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林克(Johann Heinrich Friedrich Link)將該物種轉移到「綿棗兒屬」(Scilla),1849年克里斯蒂安·奧古斯特·弗里德里希·加克(Christian August Friedrich Garcke)將其轉移到「Endymion」屬,這是藍鈴花屬(Hyacinthoides)的同義詞。它仍然被廣泛稱為「Scilla non-scripta」或「Endymion non-scriptus」。1934年,皮埃爾·舒亞德(Pierre Chouard)將該物種轉移到風信子屬中。「Scilla」 是海蔥(Drimia maritima)的原始希臘名字;恩底彌翁(Endymion)是希臘神話中的人物; 「Hyacinthoides」的意思是「像風信子一樣」。

藍鈴花屬的模式種是「西班牙藍鈴花」(Hyacinthoides hispanica),而「Endymio」的模式種是「Scilla nutans」(垂花綿棗兒),由詹姆斯·愛德華·史密斯(James Edward Smith)在1797年在英國植物學中描述,但已經被視為「Hyacinthoides non-scripta」的同義詞。史密斯認為「nutans」(垂花)是比「non-scriptus」(非正本)更合適的種名加詞,一旦與屬名「Hyacinthus」分開,「non-scriptus」就毫無意義,但《國際藻類、真菌和植物命名法典》要求使用最初的名稱,不管意思。

形態特徵

藍鈴花是球根植物。一年生鱗莖,卵球形,由少數管狀聚結鱗片組成,每年完全更新。葉很少,基生。總狀花序,具苞片;苞片2對着每朵花,線狀披針形。花:花被片基部短合生,每1脈,15-20毫米;雄蕊6;花絲插入花被;花葯背着,多樣,向內;子房上位,3室,隔蜜腺存在,每室1-10個胚珠;簡單;柱頭遠端腫脹。果莢具膜,近球形,3裂,開裂室裂。種子3-30,黑色,球狀到橢圓形,無翅。x = 8。

藍鈴花具有一個帶有球莖的花莖,高達50厘米,3-6片線性葉,長達50厘米,寬2.5厘米。每個花莖垂下彎向尖端,並沿一側開有4-16朵花。下垂的、香味濃郁的花朵呈紫藍色,很少有粉紅色或白色。花被(花瓣和萼片)呈管狀鐘形,長14-20毫米,游離裂片在尖端捲曲。外部的三個雄蕊與花被融合,長度超過其四分之三。花葯奶油色。

近種區別

藍鈴花在許多方面與西班牙藍鈴花不同,後者作為不列顛群島的引入物種出現。西班牙藍鈴花的花色較淡,呈放射狀對稱的總狀花序,它們的花被片較少彎曲,只有淡淡的香味。外雄蕊與花被片融合的長度不到其長度的75%,花葯與花被片顏色相同。這兩個物種被認為在8000年前已經分化。這兩個物種很容易雜交產生稱為「馬薩特藍鈴花」(Hyacinthoides × massartiana)的可育後代。雜種介於親本物種之間,形成了連接兩者的變異譜。它們顯示出與親本之間的一系列中間性,特別是具有略微單向的總狀花序、略微彎曲的花被片、長度可變的雄蕊以及藍色或白色花葯。

栽培技術

園林

1、種植在富含有機質的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在堆肥中會茁壯成長,最好選擇樹木和灌木下的陰涼處。準備好場地和土壤後,將球莖種植深15厘米,間距15厘米。

2、確保球莖的尖端朝上,以獲得最佳生長。

3、如果種植藍鈴花是為了達到自然化的效果,最好是成叢種植,不規則的間距營造出狂野和飄忽不定的外觀。

4、定植後澆好水。

容器

1、藍鈴花也可以種植在有足夠排水孔的容器中。擺放在陽光充足並有部分陰影的位置。

2、用有機物和添加砂礫的優質堆肥填充容器。

3、將球莖放置15厘米深,相距15厘米。

4、蓋上土,輕輕澆水,保持土壤濕潤。

管理

1、一旦出現萌發生長,輕輕澆水,但注意不要澆水過多,否則會導致球莖腐爛。

2、當花蕾開始出現時,每兩周施放一次高含量的植物性肥料,例如鉀肥,以獲得最佳效果。

3、開花期後繼續輕輕澆水,直到葉子枯萎。

4、如果種在地里,花只需要去頭和剪葉。如果種在容器里,要將鱗莖取出並存放在陰涼避光處過冬。 [1]

主要價值

藍鈴花是西方世界廣泛種植的庭園植物,用於林間或草花帶的布景。它們的花期與風信子、黃水仙和一些鬱金香相同。然而由於它們繁殖能力強,擴散快,需要像雜草一樣小心控制。藍鈴花被譽為英國最受歡迎的花卉。

藍鈴花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藍鈴花是天門冬科草本植物,有球莖,植株高度大概在10-4-厘米之間,葉子狹長,有點兒像風雨蘭,圓錐形或金字塔形總狀花序,小風鈴型藍紫色花朵,花朵顏色和風信子很像,有的地方會叫它野風信子,花期大概在2-5月。

1、土壤選擇:藍鈴花適合疏鬆、透氣的酸性土壤,富含有機質的腐殖土就很適合。

2、養殖環境:藍鈴花在野外一般都生長在樹林中,比較喜歡明亮的散射光,太多的光照反而不利於它的生長,容易因為光照太強而枯死,養殖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遮陰。藍鈴花耐寒性很強,冬季能耐零下35度低溫,可以地栽過冬,很適合花園粗放管理。藍鈴花耐熱性差,夏季氣溫高的時候葉子會枯黃,進入休眠狀態,這時候盆栽的藍鈴花可以起球保存。 [2]

水肥管理

根莖類植物都比較怕澇,因此養殖藍鈴花的時候澆水要注意見干見濕,不能積水,也不可以太頻繁的澆水,溫度低和休眠期的時候可以不澆水。藍鈴花對肥力的需求並不高,種植時土壤中加入一些有機肥就可以了,平常管理的時候可以每隔一個月施一些薄肥。

有方小院子,可以種上幾叢藍鈴花!春季花開成片,春意盎然

秋冬時節總是給人萬物寂寥的感覺,但是熱愛園藝的花友們依然可以種花,因為這個季節正是栽培球根花卉的時節,只要品種選得好,一樣可以種下來年春天的喜悅!說起適合秋冬時節栽培的球根花卉,確實是數不勝數,比如:鬱金香、風信子、雪片蓮、藍鈴花、洋水仙、香雪蘭、番紅花、葡萄風信子等等,隨意的挑選幾種,足以撐起庭院陽台的春光!

藍鈴花是被花形和花名耽誤的球根花卉:

大概是因為花型長得像鈴鐺的花兒實在太多,比如:風鈴花、雪片蓮、鈴蘭等等,以至於藍鈴花顯得並不出眾,加上其花期與風信子接近、並且花劍與風信子也有幾分相似,一度被賦予了「野風信子」的稱號!其實,藍鈴花在歐洲國家是非常受歡迎的庭院植物,有「藍色地毯」以及「藍色森林」的雅稱,特別是西班牙以及英國是其原生地,每年的4-5月,當藍鈴花處於盛花期時,可在林間和草地綻放一片片花海! [3]

藍鈴花簡介:

藍鈴花也叫藍鐘花,它屬於天門冬科、藍鈴花屬多年生球根植物,喜溫暖濕潤的半陰或散光環境,不耐高溫和濕熱,自然花期4-5月。

(1)它的種球為圓卵形、表面光滑、無表皮或棕毛,頗有些像剝了皮的土豆或堅果。葉片則為翠綠油亮的披針形,花劍從葉片基部抽出,花劍為總狀花序,鈴鐺狀的鐘形小花整齊而有序的垂頭生長。

(2)它雖然花名藍鈴花,但花色並不僅限於藍色,還有白色、粉色、藍紫色等其它顏色。單色定植時整齊劃一,多品種混搭則色彩紛呈!

(3)藍鈴花屬於耐寒性較好但不耐高溫的球根花卉,一般10-11月份栽種,春季開花,由於其花期早晚取決於當年的冬春時節的環境溫度,也常被稱之為「氣象衛士」。

(4)由於其不耐高溫,具有夏季休眠的特性,一般在6-7月份左右,鱗莖以上的葉片會逐漸枯萎,種球進入休眠狀態,此時可將種球挖出,風乾水分後存放於涼爽通風處保存,等到10月份以後再次進行定植。

藍鈴花雖然在西方國家是家喻戶曉的庭院植物,也可作為水培切花觀賞,但是流入我國的時間並不長,加上秋冬時節的球根花卉本就琳琅滿目,或多或少掩蓋了它的光芒,養花也是養心情,有一方心怡的小院,養花種菜、體驗花開花落,雲淡風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