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鈍葉土牛膝(莧科 牛膝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鈍葉土牛膝(莧科 牛膝屬植物))

為莧科牛膝屬土牛膝的變種。分布於斯里蘭卡、印度以及中國的雲南、四川、廣東、台灣等地,多生在田埂、路邊及河旁,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鈍葉土牛膝(學名:Achyranthes aspera var. indica)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鈍葉土牛膝
  • 別 名:倒掛刺 牛磕膝 粗毛牛膝 倒梗草 鈎草 倒扣草
  • 拉丁學名:Achyranthes aspera L. var. indica L.
  • 二 名 法:Achyranthes aspera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木蘭綱
  • 亞 綱:石竹亞綱
  • 目 :石竹目
  • 科 :莧科
  • 亞 科:莧亞科
  • 族 :莧族
  • 屬 :牛膝屬
  • 種 :土牛膝
  • 亞 種:鈍葉土牛膝
  • 亞 族:白花莧亞族
  • 分布區域:台灣、廣東、四川、雲南、印度

形態特徵

莖密生白色或黃色長柔毛。葉片倒卵形,長1.5-6.5厘米,寬2-4厘米,頂端圓鈍,常有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波狀,兩面密生柔毛。

分布範圍

分布於斯里蘭卡、台灣島、印度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四川、廣東等地,多生在田埂、路邊及河旁,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1]

主要價值

  • 藥名:鈍葉土牛膝
  •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莧科植物鈍葉土牛膝的根功效:活血祛瘀、利尿祛濕
  • 主治:用於尿血、經閉、症瘕、跌打損傷、痹證、腳氣、水腫
  • 性味歸經:苦、酸、平、入肝、腎二經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一15克
  • 資源分布:分布台灣、廣東、四川、雲南等地
  • 考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 中藥化學成分:根含蛻皮甾酮及紅莧甾酮

土牛膝(中藥名)

為莧科牛膝屬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的野生種及柳葉牛膝Achyranthes longifolia (Makino)Makino、粗毛牛膝Achyranthes aspera L.、鈍葉土牛膝Achyranthes aspera L. var. indica L.的根及根莖。植物牛膝,除東北外全國廣布,朝鮮、蘇聯、印度、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非洲均有分布;植物柳葉牛膝,分布於我國陝西、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台灣,日本也有分布;植物粗毛牛膝,分布於我國湖南、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印度、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也有分布;植物鈍葉土牛膝,分布於我國台灣、廣東、四川、雲南,印度及斯里蘭卡也有分布。具有活血祛瘀,瀉火解毒,利尿通淋之功效。主治閉經,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痢疾,白喉,咽喉腫痛,瘡癰,淋證,水腫。

形態特性

  • 1、植物牛膝,多年生草本,高70~120厘米;根圓柱形,直徑5~10毫米,土黃色;莖有稜角或四方形,綠色或帶紫色,有白色貼生或開展柔毛,或近無毛,分枝對生。葉片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少數倒披針形,長4.5~12厘米,寬2~7.5厘米,頂端尾尖,尖長5~10毫米,基部楔形或寬楔形,兩面有貼生或開展柔毛;葉柄長5~30毫米,有柔毛。穗狀花序頂生及腋生,長3~5厘米,花期後反折;總花梗長1~2厘米,有白色柔毛;花多數,密生,長5毫米;苞片寬卵形,長2~3毫米,頂端長漸尖;小苞片刺狀,長2.5~3毫米,頂端彎曲,基部兩側各有1卵形膜質小裂片,長約1毫米; 花被片披針形,長3~5毫米,光亮,頂端急尖,有1中脈;雄蕊長2~2.5毫米;退化雄蕊頂端平圓,稍有缺刻狀細鋸齒。胞果矩圓形,長2~2.5毫米,黃褐色,光滑。種子矩圓形,長1毫米,黃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 2、植物柳葉牛膝,與牛膝相似,葉片披針形或寬披針形,長10~20厘米,寬2~5厘米,頂端尾尖;小苞片針狀,長3.5毫米,基部有2耳狀薄片,僅有緣毛; 退化雄蕊方形,頂端有不顯明牙齒。花果期9~11月。
  • 3、植物粗毛牛膝,別名土牛膝,多年生草本,高20~120厘米;根細長,直徑3~5毫米,土黃色;莖四棱形,有柔毛,節部稍膨大,分枝對生。葉片紙質,寬卵狀倒卵形或橢圓狀矩圓形,長1.5~7厘米,寬0.4~4厘米,頂端圓鈍,具突尖,基部楔形或圓形,全緣或波狀緣,兩面密生柔毛,或近無毛;葉柄長5~15毫米,密生柔毛或近無毛。穗狀花序頂生,直立,長10~30厘米,花期後反折;總花梗具稜角,粗壯,堅硬,密生白色伏貼或開展柔毛;花長3~4毫米,疏生;苞片披針形,長3~4毫米,頂端長漸尖,小苞片刺狀,長2.5~4.5毫米,堅硬,光亮,常帶紫色,基部兩側各有1個薄膜質翅,長1.5~2毫米,全緣,全部貼生在刺部,但易於分離;花被片披針形,長3.5~5毫米,長漸尖,花後變硬且銳尖,具1脈;雄蕊長2.5~3.5毫米;退化雄蕊頂端截狀或細圓齒狀,有具分枝流蘇狀長緣毛。胞果卵形,長2.5~3毫米。種子卵形,不扁壓,長約2毫米,棕色。花期6~8月,果期10月。
  • 4、植物鈍葉土牛膝,莖密生白色或黃色長柔毛。葉片倒卵形,長1.5~6.5厘米,寬2~4厘米,頂端圓鈍,常有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波狀,兩面密生柔毛。

生長環境

  • 1、植物牛膝,生于山坡林下,海拔200~1750米。
  • 2、植物柳葉牛膝,生于山坡。
  • 3、粗毛牛膝,生于山坡疏林或村莊附近空曠地,海拔800~2300米。
  • 4、鈍葉土牛膝,生于田埂、路邊、河旁。

入藥部位:植物牛膝的野生種柳葉牛膝粗毛牛膝、鈍葉土牛膝的根及根莖。

性味:味甘、微苦微酸,性寒

歸經:入肝、腎經

功效:活血祛瘀瀉火解毒利尿通淋

主治:閉經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痢疾白喉咽喉腫痛瘡癰淋證水腫

相關配伍

  • 1、治水疔,土牛膝不拘多少。搗爛入鹽少許。和勻敷疔上,半日即愈。(《瘍醫大全》)
  • 2、治瘰,用杜牛膝搗敷,縛其上,一日一易。(《脈因證冶》)
  • 3、治爛瘡累治不可者,用杜牛膝並鹽泥搗攔,敷患處。(《普濟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滴耳;或研末吹喉。 使用注意:孕婦忌服。

炮製

一、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除去莖葉,洗淨,鮮用或曬乾。

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噴淋清水,稍潤,切斜薄片或不規則的段狀,乾燥。

鑑別

一、藥材性狀

1、牛膝(野生品),根莖呈圓柱狀,長1~3㎝,直徑5~10㎜,灰棕色,上端有莖基殘留,周圍着生多數粗細不一的根。根長圓柱形,略彎曲,長約15cm以下,徑可達4㎜;表面淡灰棕色,有細密的縱皺紋。質稍柔軟,干透後易折斷,斷面黃棕色,可見成圈狀散列的維管束。氣微,味微甜。

2、柳葉牛膝,根莖短粗,長2~6㎝,徑1~1.5㎝。根4~9條,扭曲,長10~20㎝,徑0.4~1.2㎝,向下漸細。表面灰黃褐色,具細密的縱皺紋及鬚根除去後的痕跡。質硬而稍有彈性,易折斷,斷麵皮部淡灰褐色,略光亮,可見多數點狀散布的維管束。氣微,味初微甜後澀。

3、粗毛牛膝,根莖短圓柱形,灰棕色,周圍着生眾多圓柱狀細長的根,長6~10㎝,粗2~5㎜,略彎曲。表面灰棕色.有細淺的縱皺紋。質堅硬,易折斷,斷面纖維性.淡灰青色至灰白色。味淡無臭。

4、鈍葉土牛膝,形狀與粗毛牛膝相似,略粗大。

二、飲片性狀

切斜薄片或小段,外表面灰棕色,具細密的縱皺紋,切面黃棕色,有的中空,維管束呈點狀排列成2~4輪。質韌,氣微,味微甜而澀。

藥理作用

  • 1、抗生育作用。
  • 2、子宮興奮作用。
  • 3、抗炎作用。
  • 4、對蛋白質合成前體摻入肝、腎組織有促進作用。

[2]

相關論述

* 1、《本草圖經》:「治婦人血塊」。

* 2、《綱目拾遺》:「活血化瘀,寬筋,理跌打損傷。治破傷風,七十二般惡疾。」「善能理瘡,並刀箭入肉。」

* 3、《嶺南採藥錄》:「為收斂藥及利小便藥,清血消毒。治喉症搗汁含漱;又散血止痛,理腳氣,煎酒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