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迷迭香 (唇形科植物) )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迷迭香 (唇形科植物) )

目錄

迷迭香,拉丁學名(Rosmarinus officinalis)

是雙子葉植物綱、唇形科、迷迭香屬植物灌木。性喜溫暖氣候,原產歐洲地區和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遠在曹魏時期就曾引種中國。園林中偶有應用。

從迷迭香的花和葉子中能提取具有優良抗氧化性的抗氧化劑和迷迭香精油。迷迭香抗氧化劑。廣泛用於醫藥、油炸食品、富油食品及各類油脂的保鮮保質;而迷迭香香精則用於香料、空氣清新劑、驅蟻劑以及殺菌、殺蟲等日用化工業。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迷迭香
  • 別 名:海洋之露,艾菊
  • 拉丁學名:Rosmarinus officinalis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菊亞綱
  • 目 :唇形目
  • 科 :唇形科
  • 亞 科:野芝麻亞科
  • 族 :迷迭香族
  • 屬  :迷迭香屬
  • 分布區域:歐洲中部、北非地中海沿岸

形態特徵

灌木,高達2米。莖及老枝圓柱形,皮層暗灰色,不規則的縱裂,塊狀剝落,幼枝四棱形,密被白色星狀細絨毛。葉常常在枝上叢生,具極短的柄或無柄,葉片線形,長1-2.5厘米,寬1-2毫米,先端鈍,基部漸狹,全緣,向背面捲曲,革質,上面稍具光澤,近無毛,下面密被白色的星狀絨毛。

花近無梗,對生,少數聚集在短枝的頂端組成總狀花序;苞片小,具柄。花萼卵狀鐘形,長約4毫米,外面密被白色星狀絨毛及腺體,內面無毛,11脈,二唇形,上唇近圓形,全緣或具很短的3齒,下唇2齒,齒卵圓狀三角形。花冠藍紫色,長不及1厘米,外被疏短柔毛,內面無毛,冠筒稍外伸,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2淺裂,裂片卵圓形,下唇寬大,3裂,中裂片最大,內凹,下傾,邊緣為齒狀,基部縊縮成柄,側裂片長圓形。雄蕊2枚發育,着生於花冠下唇的下方,花絲中部有1向下的小齒,藥室平行,僅1室能育。花柱細長,遠超過雄蕊,先端不相等2淺裂,裂片鑽形,後裂片短。花盤平頂,具相等的裂片。子房裂片與花盤裂片互生。花期11月。

迷迭香性喜溫暖氣候,但在中國台灣平地高溫期生長緩慢,冬季沒有寒流的氣溫較適合它的生長,水分供應方面由於迷迭香葉片本身就屬於革質,較能耐旱,因此栽種的土壤以富含砂質使能排水良好較有利於生長發育,值得注意的是迷迭香生長緩慢,因此再生能力不強。

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一般於早春溫室內進行育苗。土法育苗、穴盤育苗均可。土法育苗需先整理好苗床。苗床可平畦或小高畦,床土應整碎耙平,施足發酵底肥,澆足底水。撒播或條播均可。但種子儘量稀播,或與細干土拌勻,播於苗床上,澆小水,使種子與土壤充分接觸。種子具好光性,將種子直接播在介質上,不需覆蓋,在畦面上搭小拱棚,既保證地溫,又使土壤表層不易板結。種子靠苗床底水發育,但要一直保持土壤表層濕潤。待芽頂出土,再澆水,以小水勤灌為原則。種子發芽適溫為15-20攝氏度。約2-3周發芽。當苗長到10厘米左右,大約70天,即可定植。

穴盤育苗的,將草炭、蛭石按3:1的比例混勻,即可播種。上覆一薄層蛭石,澆一次透水。上搭小拱棚,其後管理同土法育苗。不同的是,待迷迭香出苗後,要時常移動穴盤,以免根沿着穴盤下方的孔,扎入地下,定植時傷根。

迷迭香芽率很低,一般只有10%-20%,在第一年,迷迭香的生長極為緩慢,即使到了秋季,植株大小比剛定植時的植株大不了很多,形成大批產量要在2-3年以後,速度很慢。所以,生產上一般採用無性繁殖方式。但由種子開始栽培的,氣味較芬芳,故採用何種繁殖方式,要視需要而定。 

扦插繁殖

多在冬季至早春進行,選取新鮮健康尚未完全木質化的莖作為插穗,從頂端算起約10-15厘米處剪下,去除枝條下方約1/3的葉子,直接插在介質中,介質保持濕潤,約3-4周即會生根,7周後可定植到露地,扦插最低夜溫為13攝氏度。

壓條繁殖

利用迷迭香莖上能產生不定根的特性,把植株接近地面的枝條壓彎覆土,留頂部於空氣中,待長出新根,從母體剪下,形成新的個體,定植到露地。

田間管理

移栽

迷迭香的大田移栽苗是遷插枝生根成活的母苗。移栽株行距為40×40厘米,每畝種植數量為4000~4300株。平整好的土地按株行距先打塘,施少量底肥,然後在底肥上覆蓋薄土,就可以移栽了。移栽後要澆足定根水,澆水時不可使苗傾倒,如有倒伏要及時扶正固穩。栽植迷迭香最好選擇陰天、雨天和早、晚陽光不強的時候。

栽種季節在雲南省中部、南部一年四季均可,春秋季最佳。栽後5天(視土壤乾濕情況)澆第二次水。待苗成活後,可減少澆水。發現死苗要及時補栽,栽植時要以塘距之間塘中為點成直線,以利通風。

施肥

迷迭香較耐脊薄,幼苗期根據土壤條件不同在中耕除草後施少量複合肥,施肥後要將肥料用土壤覆蓋,每次收割後追施一次速效肥,以氮、磷肥為主,一般每畝施尿素15千克,普通過磷酸鈣25千克。

修剪

迷迭香種植成活後3個月就可修枝,過分的強剪常常導致植株無法再發芽,比較安全的作法是每次修剪時不要超過枝條長度的一半。迷迭香植株,雖然每個葉腋都有小芽出現,將來隨着枝條的伸長,這些腋芽也會發育成枝條,長大以後整個植株因枝條橫生,不但顯得雜亂,同時通風不良也容易遭受病蟲為害,因此,定期整枝修剪十分重要。

直立的品種容易長得很高,為方便管理及增加收穫量,在種植後開始生長時要剪去頂端,側芽萌發後再剪2~3次,這樣植株才會低矮整齊。

採收

迷迭香一次栽植,可多年採收,採收以枝葉為主,可用剪刀或直接以手摺取。但必須特別注意傷口所流出的汁液很快就會變成黏膠,很難去除,因此採收時必須戴手套並穿長袖服裝。採收次數可視生長情況,一般每年可采3~4次,每次採收每畝至少為250~350千克。

病蟲防治

在潮濕的環境裡,根腐病、灰霉病等是迷迭香常見病害。如果栽培基質還是潮濕的時候,迷迭香植株出現萎蔫,需要把植株立即移出溫室。最常見的蟲害是紅葉蟎和白粉虱,最為理想的方法是使用生物防治。 應重在預防,可以從衛生狀況、合適的水分管理、合理的溫度和光照上着手,並且需經常觀察、及時淘汰病弱株。

主要價值

工業價值

迷迭香是一種名貴的天然香料植物,生長季節會散發一種清香氣味,有清心提神的功效。它的莖、葉和花具有宜人的香味,花和嫩枝提取的芳香油,可用於調配空氣清潔劑香水香皂化妝品原料,最有名的化妝水就是用迷迭香製作的,並可在飲料護膚油生髮劑洗衣膏中使用。

藥用價值

迷迭香具有鎮靜安神、醒腦作用,對消化不良和胃痛均有一定療效。多將其搗碎後,用開水浸泡後飲用,1天2~3次,可起到鎮靜、利尿作用。也可用於治療失眠、心悸、頭痛、消化不良等多種疾病。外用可治療外傷和關節炎。還具有強壯心臟、促進代謝、促進末梢血管的血液循環等作用。

還改善語言、視覺、聽力方面的障礙,增強注意力,治療風濕痛,強化肝臟功能,降低血糖,有助於動脈硬化的治療,幫助麻痹的四肢恢復活動能力。

英國諾森比亞大學研究顯示,迷迭香的獨特氣味可以增強人們的記憶力,提升回溯性記憶和前瞻性記憶能力。迷迭香的獨特氣味源自植物中的一種化合物——桉葉油素。這一特殊的化合物有助於合成大腦中與記憶相關的化學物質,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強記憶力。

食用價值

有較強的收斂作用,調理油膩的肌膚,促進血液循環,刺激毛髮再生。改善脫髮現象(孕婦禁食)。在西餐中迷迭香是經常使用的香料,在牛排、土豆等料理以及烤製品中特別經常使用。清甜帶松木香的氣味和風味,香味濃郁,甜中帶有苦味。 [1]

植物文化

植物花語

回憶:迷迭香被定義為愛情、忠貞和友誼的象徵,而它的花語則是回憶,拭去回憶的憂傷「你給我的承諾我不會忘記,請你永遠留住對我的愛,思念我、回想我」。

紀念:意大利人會在喪禮儀式上將小枝的迷迭香拋進死者的墓穴,代表對死者的敬仰和懷念。而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迷迭香的花語就有紀念的意思,象徵着長久的愛情、忠貞不渝的友誼和永遠的懷念。

傳說故事

迷迭香的香味濃郁,據說古代匈牙利女王喜歡用迷迭香泡澡而古代人相信它可以加強記憶力,所以它也有海上燈塔之稱。當外出的船迷失方向時,迷航的水手可以憑藉着這濃濃的香氣來尋找陸地的位置。

迷迭香 (中藥)'

迷迭香,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迷迭香RosmarinusofficinalisL.的全草。具有發汗健脾安神止痛的功效。主治各種頭痛,防止早期脫髮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迷迭香
  • 用藥部位:全草
  • 性味歸經:味辛,性溫

功能

發汗,健脾,安神,止痛。

主治

各種頭痛,防止早期脫髮。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4.5-9g。外用:適量,浸水洗。

藥理作用

藥理研究表明,迷迭香具有抗氧化、抗腫瘤、抗菌、抗炎、保肝等作用。

毒理作用

急性毒性試驗中,大、小鼠腹腔注射迷迭香提取物2g/kg,未見明顯毒副反應。

臨床應用

* 1、驅蚊:迷迭香、羌活各適量。研為丸,晚上燒之,可以驅蚊。

* 2、頭痛調經活血美容養顏迷迭香、粉紅玫瑰花各3克。放入500ml水中,浸泡5分鐘,濾渣,加入蜂蜜拌勻飲用。

採收加工

5-6月採收,洗淨,切段,曬乾。 [2]

形態特徵

灌木,高達2m。莖及老枝圓柱形,皮層暗灰色,不規則的縱裂,塊狀剝落,幼枝四棱形,密被白色星狀細絨毛。葉常在枝上叢生;具極短的柄或無柄;葉片草質,線形,長1-1.2cm,寬1-2mm,先端鈍,基部漸狹,全緣,向背面捲曲,上面稍具光澤,近無毛,下面密被白色的星狀絨毛。花近無梗,對生,少數聚集在短枝的頂端組成總狀花序;苞片小,具柄;花萼卵狀鐘形,長約4mm,外面密被白色星狀絨毛及腺體,內面無毛,11脈,二唇形,上唇近圓形,全緣或具很短的3齒,下唇2齒,齒卵圓狀三角形;花冠藍紫色,長不及1cm,外被疏短柔毛,內面無毛,冠筒稍外伸,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2淺裂,裂片卵圓形,下唇寬大,3裂,中裂片最大,內凹,下傾,邊緣為齒狀,基部縊縮成柄,側裂片長圓形;雄蕊2枚發育,着生於花冠下唇的下方,花絲中部有1向下的小齒,藥室平行,僅1室能育;花柱細長,遠超過雄蕊,先端不相等2淺裂,裂片鑽形,後裂片短;花盤平頂,具相等的裂片;子房裂片與花盤裂片互生。花期11月。

分布區域

原產於歐洲及非洲地中海沿岸。我國引種栽培於園圃中。

《中藥大辭典》:迷迭香

  • 拼音Mí Dié Xiānɡ
  • 出處《本草拾遺》
  •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迷迭香的全草。5~6月採收。

原形態:常綠小灌木,高約1~2米,有纖弱、灰白色的分枝,全株具香氣。葉對生,無柄;葉片線形,革質,長約3.4厘米,寬約2~4毫米,上面暗綠色,平滑,下面灰色,被毛茸,有鱗腺,葉緣反轉,下面主脈明顯。花輪生於葉腋,紫紅色,唇形;萼鍾狀,2唇形,有粉毛;花冠2唇,筒部短,喉部廣闊,上唇2瓣,下唇3裂,大型,凹面有紫點;雄蕊僅前方1對發育;子房2室,花柱微超出上唇外側。小堅果4,平滑,卵球形。花期4~6月。

生境分部原產南歐各國;我國亦有栽培。

化學成分全草(葉及枝)含芹菜素-7-葡萄糖甙、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5-羥基-4′,7-二甲氧基黃酮、4′,5-二羥基-7-甲氧基黃酮、鼠尾草苦內酯、鼠尾草酸、迷迭香鹼、異迷迭香鹼、表-α-香樹脂醇、α-香樹脂醇、β-香樹脂醇、白樺脂醇、熊果酸、19α-羥基熊果酸、2β-羥基齊墩果酸等以及β-谷甾醇。

枝、葉中含有抗菌作用的揮髮油0.48~0.52%,其中含α-菰烯、莰烯、1,8-桉葉素、龍腦、樟腦α-和β-松油醇、松油烯-4-醇、馬鞭烯醇、乙酸龍腦酯等。

此外,還發現有香葉木甙、迷迭香酸和唇形草鞣質酸。唇形草鞣質酸為咖啡酸與α-羥基氫化咖啡酸的縮酚羧酸,它和上述的鼠尾草酸均有抗氧化作用。

藥理作用迷迭香製劑在婦科中可用作催經藥,對更年期的神經紊亂所引起的月經過少或停經,可用此加速月經來潮。有慢性膽囊瘺的狗以迷迭香鹼5~10毫克/公斤靜脈注射,能促進膽汁的排泄。迷迭香鹼還能加強大腦皮層的抑制過程,有催眠、抗驚厥作用。5~20毫克/公斤可降低麻醉貓的血壓,此乃由於對心臟的抑制及擴張血管所致。它還能防止大鼠的實驗性胃潰瘍,其毒性不大。

迷迭香葉的揮髮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霍亂弧菌等有肯定的抗菌作用,效力是中等度的。與蜀葵根作成的混合油劑可促進頭髮的生長。迷迭香中所含香葉木甙能降低兔毛細血管滲透性,作用比蘆丁強。對毛細血管脆性增加的治療效果比蘆丁好,並且毒性低。

性味:

* ①《本草拾遺》:"辛,溫,無毒。"

* ②《海藥本草》:"平。"

功能主治健胃,發汗。治頭痛。

*①《本草拾遺》:"主惡氣。"

*②《國藥的藥理學》:"芳香健胃,亢進消化機能。"

*③《中國藥植圖鑑》:"強壯,發汗,健胃,安神。能治各種頭痛。和硼砂混合作成浸劑,能防止早期禿頭。"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外用:浸水洗。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迷迭香

  • 拼音Mí Dié Xiānɡ
  • 英文名Herb of Rosemary
  •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 1.《植物學大辭典》:迷迭香之葉,用為通經藥。又將其枝葉蒸餾之,採取迷迭油,以之供外用,亦間有內用者。此油有毒,故用時若其量過多,足以致死。

* 2.據美國藥局方,迷迭香油每次可用0.2-0.4ml。

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迷迭香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osmarinus officinalis L.

採收和儲藏:5-6月採收,洗淨,切段,曬乾。

原形態灌木,高達2m。莖及老枝圓柱形,皮層暗灰色,不規則的縱裂,塊狀剝落,幼枝四棱形,密被白色星狀細絨毛。葉常在枝上叢生;具極短的柄或無柄;葉片草質,線形,長1-1.2cm,寬1-2mm,先端鈍,基部漸狹,全緣,向背面捲曲,上面稍具光澤,近無毛,下面密被白色的星狀絨毛。花近無梗,對生,少數聚集在短枝的頂端組成總狀花序;苞片小,具柄;花萼卵狀鐘形,長約4mm,外面密被白色星狀絨毛及腺體,內面無毛,11脈,二唇形,上唇近圓形,全緣或具很短的3齒,下唇2齒,齒卵圓狀三角形;花冠藍紫色,長不及1cm,外被疏短柔毛,內面無毛,冠筒稍外伸,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2淺裂,裂片卵圓形,下唇寬大,3裂,中裂片最大,內凹,是傾,邊緣為齒狀,基部縊縮成柄,側裂片長圓形;雄蕊2枚發育,着生於花冠上唇的下方,花絲中部有1向下的小齒,藥室平行,僅1室於花冠下唇的下方,花絲中部有1向下的小齒,藥室平行,僅1室能育;花柱細長,遠超過雄蕊,先端不相等2淺裂,裂片鑽形,後裂片短;花盤平頂,具相等的裂片;子房裂片與花盤裂片互生。花期11月。

生境分部原產於歐洲及非洲地中海沿岸。我國引種栽培於園圃中。

化學成分全草含橙皮甙(hesperidin),香葉木甙(dios-min),濱薊黃甙(cirsimarin),結合卵果蕨甙(phegopolin),楔葉澤蘭素-3-O-葡萄糖甙(eupafolin-3-O-glucoside),楔葉澤蘭素O-葡萄糖甙(eupafolin-4-O-glucoside),高車前甙(homoplantagi-nin),尼泊爾黃酮甙(nepetrin),芹菜素-7-葡萄糖甙(apigetrin),木犀草素-3-O-葡萄糖醛酸甙(luteolin-3-O-glucuronide)[1],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5-羥基-,7-二甲氧基黃酮(5-hydroxy-4,7-dimethoxyflavone),4,5-二羥-7-甲氧基黃酮(4,5-dihydroxy-7-methoxyflavone),鼠尾草苦內酯(carnosol),迷迭香鹼(rosmaricine),異迷迭香鹼(isorosmaricine),表-α-香樹脂醇(epi-α-amyrin),α-香樹脂醇(α-amyrin),β-香樹脂醇(β-amyrin),白樺脂醇(betul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2],芫花素(genkwanin),7-乙氧基迷迭香酚(7-ethoxyrosmanol),迷迭香酚(rosmanol)[3],7-甲氧基迷迭香酚(7-methoxyrosmanol)[4],熊果酸(ursolic acid),19α-羥基熊果酸(19α-hydroxyursolic acid),2β-羥基齊墩果酸(2β-hydroxyoleanolic acie)[2],白樺脂酸(betulinic acid)[3],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5],鼠尾草酸(carnosic acid)[4]。此外尚含唇形草鞣質酸(labiatic acid)[2]。

根含紫杉雙醌(tarodione),7α-羥基總狀土木香醌(7α-hy-droxyroyleanone),陷丹參酮(cryptotanshinone)。

枝、葉中含有抗菌作用的揮髮油0.48%-0.52%,其中含α-蒎烯(α-pinene),樟烯(camphene),1,8-桉葉素(cineole),龍腦(borneol),樟腦(camphor),α-和β-松油醇(terpineol),松油烯-4-醇(terpien-4-ol),馬鞭烯醇(verbenol),乙酸龍腦酯(bornyl ac-etate)等。

藥理作用迷迭香製劑在婦科中可用作催經藥,對更年期的神經紊亂所引起的月經過少或停經,可用此加速月經來潮。有慢性膽囊瘺的狗以迷迭香鹼5-10mg/kg靜脈注射,能促進膽汁的排泄。選迭香鹼還能加強大腦皮層的抑制過程,有催眠、抗驚厥作用。5-20mg/kg可降低麻醉貓的血壓,此乃由於對心臟的抑制及擴張血管所致。它還能防止大鼠的實驗性胃潰瘍,其毒性不大。迷迭香葉的揮髮油對金黃色萄萄球菌、大腸桿菌、霍亂弧菌等有肯定的抗菌作用,效力是中等度的。與蜀葵根作成的混合油劑可促進頭髮的生長。迷迭香中所含香葉木甙能降低兔毛細血管滲透性,作用比蘆丁強。對毛細血管脆性增加的治療效果比蘆丁好,並且毒性低。

性味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發汗;健脾;安神;止痛。主各種頭痛;防止早期脫髮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4.5-9g。外用:適量,浸水洗。 [3]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主惡氣。

*2.《國藥的藥理學》:芳香健胃,亢進消化機能。

*3.《中國藥植圖鑑》:強壯,發汗,健胃,安神。能治各種頭痛。和硼砂混合作成浸劑,能防止早期禿頭。

摘錄《中華本草》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迷迭香 (唇形科植物) )的相关视频

相關視頻

迷迭香:蛋炒飯


相關視頻

迷迭香養不好?


相關視頻

迷迭香:山藥煲雞湯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