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藍菊 (菊科 翠菊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藍菊 (菊科 翠菊屬植物))

藍菊,又名翠菊。許多栽培品種久已為庭園觀賞花卉。中國的鄉土種高75公分,花白色至紫堇色,中心部分的盤花黃色。栽培品種高20公分—1公尺,頭狀花序寬達12公分,通常完全由花瓣狀的舌狀花所組成,白、淡黃、粉紅、淡紅、淡藍、紫或紫堇色。翠菊花色鮮艷,花型多樣,開花豐盛,花期頗長,是國內外園藝界非常重視的觀賞植物。

藍菊 (學名:Callistephus chinensis (L.) Nees )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翠菊
  • 拉丁學名:Callistephus chinensis (L.) Nees
  • 別 稱:五月菊,江西臘,藍菊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 :桔梗目
  • 科 :菊科
  • 亞 科:管狀花亞科
  • 族  :紫苑族
  • 屬 :翠菊屬

形態特徵編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 (15) 30-100厘米。莖直立,單生,有縱棱,被白色糙毛,基部直徑6-7毫米,或纖細達1毫米,分枝斜升或不分枝。下部莖葉花期脫落或生存;中部莖葉卵形、菱狀卵形或匙形或近圓形,長2.5-6厘米,寬2-4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截形、楔形或圓形,邊緣有不規則的粗鋸齒,兩面被稀疏的短硬毛,葉柄長2-4厘米,被白色短硬毛,有狹翼;上部的莖葉漸小,菱狀披針形,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邊緣有1-2個鋸齒,或線形而全緣。頭狀花序單生於莖枝頂端,直徑6-8厘米,有長花序梗。總苞半球形,寬2-5厘米;總苞片3層,近等長,外層長橢圓狀披針形或匙形,葉質,長1-2.4厘米,寬2-4毫米,頂端鈍,邊緣有白色長睫毛,中層匙形,較短,質地較薄,染紫色,內層苞片長橢圓形,膜質,半透明,頂端鈍。雌花1層,在圓藝栽培中可為多層,紅色、淡紅色、藍色、黃色或淡藍紫色,舌狀長2.5-3.5厘米,寬2-7毫米,有長2-3毫米的短管部;兩性花花冠黃色,檐部長4-7毫米,管部長1-1.5毫米。瘦果長橢圓狀倒披針形,稍扁,長3-3.5毫米,中部以上被柔毛。外層冠毛宿存,內層冠毛雪白色,不等長,長3-4.5毫米,頂端漸尖,易脫落。花果期:5-10月。

生長環境

翠菊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怕高溫多濕和通風不良。耐寒性弱,也不喜酷熱,通風而陽光充足時生長旺盛。翠菊喜肥沃濕潤和排水良好的壤土、砂壤土,積水時易爛根死亡。夏秋開花。

翠菊生長適溫為15~25℃,冬季溫度不低於3℃。若0℃以下莖葉易受凍害。相反,夏季溫度超過30℃,開花延遲或開花不良。翠菊為淺根性植物,生長過程中要保持盆土濕潤,有利莖葉生長。同時,盆土過濕對翠菊影響更大,引起徒長、倒伏和發生病害。長日照植物,對日照反應比較敏感,在每天15小時長日照條件下,保持植株矮生,開花可提早。若短日照處理,植株長高,開花椎遲。 [1]

主要價值

為植物園、花園、庭院及其他公共場所的觀賞栽植者。在日本、朝鮮都有廣泛的栽培和野生類型。蘇聯及歐洲其他各國的植物園都有引種作花卉觀賞的。

藍菊是什麼,有什麼藥理功效

藍菊為一款藥食兩用代飲茶,原料為藍菊葉、藍菊莖,其性味微苦、咸、涼,具有清肝利膽、健胃消食、利尿消腫之功效,其藥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保肝、抗菌、降血糖、調血脂和抗高尿酸血症等作用上。

藍菊起源

藍菊為菊科植物,分布在南歐維語稱「卡申納」,作為維吾爾族習用藥材收載於《新疆中草藥手冊》,其性味微苦、咸、涼。

2002-2005科學調研中發現藍菊物種,引入中國進行9年試育種實驗後回植於成都。為國家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獲得鮮蔬【國標】、錄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獲得有機產品轉換證書。

藍菊成分

藍菊含多糖類、萜類(尤其是倍半萜類)、黃酮類酚酸類化合物多種維生素金屬元素等化學成分。藍菊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1、B2C和胡蘿蔔素以及鈣、鎂、鈉、鉀、鐵、鋅錳等金屬元素

藍菊藥理活性

1、 保肝活性

藍菊果實提取物能顯著降低4-叔辛基酚對肝臟的毒性。藍菊葉黃酮提取物可使細胞損傷恢復,並呈現濃度依賴性,藍菊黃酮類化合物是其發揮肝保護作用的有效成分。

2、 抗菌活性

藍菊根醋酸乙酯對枯草芽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沙門氏菌的抑制作用強於藤黃微球菌和大腸桿菌。藍菊根乙醇和醋酸乙酯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抑制植物病原真菌和細菌活性。中含有大量有機酸成分可阻止導致牙齦炎、蛀牙的口腔病原體的生長,具有干擾口腔病原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

3、 降糖活性

藍菊全草80%乙醇提取物能降低鏈脲佐菌素誘導的糖尿病的肝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從而降低肝葡萄糖的產生。

4、 調血脂活性

藍菊提取物和菊粉均具有調血脂活性,且前者活性更強;藍菊根水提物還具有降低蛋黃三酰甘油和膽固醇的作用。

5、抗高尿酸血症活性

藍菊有效成分可顯著降低由高血糖引發的血清三酰甘油、尿酸、血糖升高,其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降低肝臟脂肪酸合成酶活性和血清游離脂肪酸水平,並升高心肌脂蛋白脂酶和肝臟肝脂酶活性來達到綜合調節脂、糖、尿酸交互紊亂的作用。

6、 抗氧化活性

藍菊根、莖葉和種子含有不同的抗氧化成分。藍菊葉的甲醇提取物對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具有較高的清除能力,其IC50值為67.2μg/mL。

7、抗炎活性

藍菊能有效降低澱粉酶和脂肪酶水平,且能減少炎症特徵,藍菊提取物能有效防止實驗性急性胰腺炎。

用量及使用方法

開水沖泡,初期食用每日3-5包,連續一月後可降低至每日1-2包。 [2]

注意事項

藍菊為寒性植物,體寒及孕婦慎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