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短星菊(菊科 短星菊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短星菊(菊科 短星菊屬植物))
是菊科短星菊屬植物。產於黑龍江、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寧夏、內蒙古及新疆等省區。蒙古、朝鮮、日本及蘇聯中亞至西伯利亞地區也有。常生長於海拔500-1500米的山坡荒野,山谷河灘或鹽鹼濕地上。部分低濕地農作物和水稻受害嚴重。主要通過種子繁殖。
目錄
短星菊(學名:Brachyactis ciliata)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短星菊
- 拉丁學名:Brachyactis ciliata Ledeb.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 :桔梗目
- 科 :菊科
- 亞 科:管狀花亞科
- 族 :紫菀族
- 屬 :短星菊屬
- 種 :短星菊
- 分布區域:中國黑龍江、遼寧、河北、山西等省及日本,蒙古,朝鮮,前蘇聯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莖直立,自基部分枝,少有不分枝,下部常紫紅色,無毛或近無毛,上部及分枝被疏短糙毛。
葉較密集,基部葉花期常凋落。葉無柄,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6厘米,寬3-6毫米,頂端尖或稍尖,基部半抱莖,全緣,上面被疏短毛或幾無毛,邊緣有糙緣毛,上部葉漸小而逐漸變成總苞片。
頭狀花序多數或較多數,在莖或枝端排成總狀圓錐花序,少有單生於枝頂端,徑1-2厘米,具短花序梗。總苞半球狀鐘形,總苞片2-3層,線形,不等長,短於花盤,頂端尖,外層綠色,草質,長7-8毫米,寬約1毫米,有時反折,頂端及邊緣有緣毛,內層下部邊緣膜質,上部草質。雌花多數,花冠細管狀,無色,連同花柱長約4毫米,上端斜切,或有長達1.2毫米的短舌片,上部及斜切口被微毛;兩性花花冠管狀,長4-4.5毫米,管部上端被微毛,無色或裂片淡粉色,花柱分枝披針形,花全部結實。瘦果長圓形,長2-2.2毫米,基部縮小,紅褐色,被密短軟毛;冠毛白色2層,外層剛毛狀,極短,內層糙毛狀,長6-7毫米。花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常生長于山坡荒野,山谷河灘或鹽鹼濕地上,海拔500-1500米。部分低濕地農作物和水稻受害嚴重 。
中國:產於黑龍江、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寧夏、內蒙古及新疆等省區。
國外:蒙古、朝鮮、日本及蘇聯中亞至西伯利亞地區也有。 [1]
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 。保持水土 。
西疆短星菊(學名:Brachyactis roylei)
為菊科短星菊屬的植物。產於西藏西部(普蘭縣)、新疆北部(和碩、克利蘇、沙灣)。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及蘇聯中亞地區也有分布。
形態特徵
植株
一年生草本,高3-35厘米。
莖
莖直立或斜升,綠色或帶紫色,自基部或上部有總狀圓錐狀短分枝,基部徑1.5-3毫米,全株被密具柄腺毛和多數長節毛。
葉
葉較密集,基部葉在花期凋落或枯萎,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0.5-4厘米,寬0.3-1.5 (2) 厘米,頂端鈍或稍尖,基部楔狀漸狹成長葉柄,邊緣有疏粗鋸齒,上部葉漸小,具疏齒或近全緣,兩面被密具柄腺毛和疏短毛。
花
頭狀花序多數,徑1-1.2厘米,在莖或枝端排列成總狀或總狀圓錐花序,花序梗長3-5毫米,無或有1狹小苞葉;總苞半球形,總苞片2-3層,草質,線狀披針形,短於花盤的三分之一或幾與花盤等長,頂端尖或流蘇狀,紫紅色,邊緣薄膜質,背面被密具柄腺毛和疏長節毛,外層略短於內層或幾等長,長5-7毫米,寬0.6-1毫米;雌花多數,花冠細管狀,無色,連同花柱長4-4.5毫米,管部長2.5-3.5毫米,頂端斜切,或有時具極小的舌片,上部被疏微毛,花柱分枝絲狀;兩性花花冠管狀,無色,長4-4.5毫米,檐部狹漏斗狀,具短裂片,管部上端和裂片頂端被微毛,花柱分披針形,花全部結實。
果
瘦果長圓狀倒披針形,扁壓,長2-2.2毫米,被貼生短微毛;冠毛白色,2層,外層剛毛狀,極短,內層糙毛狀,約與兩性花花冠等長。花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屬於亞熱帶植物,喜歡乾燥氣候,多生長於沙土區域。產於西藏西部(普蘭縣)、新疆北部(和碩、克利蘇、沙灣)。 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及蘇聯中亞地區也有分布。 [2]
本種提示
* 此種外形極似黑山寒蓬(Psychrogetonnigromontanus(Boiss.EtBuhse)Gri·ers.),但小花全部結實;雌花頂端明顯斜切或有極短的小舌片;瘦果扁壓,邊緣各有1明顯的脈。後者的兩性花不結實,不育子房線形,冠毛1層,全然不同。
* 西疆短星菊(學名:Brachyactis roylei)為菊科短星菊屬的植物。散布於巴基斯坦、俄羅斯、印度、阿富汗和中國大陸的新疆、西藏等地,生擅長海拔1,200米至3,900米的地區,目前還沒有由人工引種栽培。
* 西疆短星菊西疆短星菊(學名:Brachyactis roylei)為菊科短星菊屬的植物。散布於巴基斯坦、俄羅斯、印度、阿富汗和中國大陸的新疆、西藏等地,生擅長海拔1,200米至3,900米的地區,目前還沒有由人工引種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