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白絨草 (唇形科、白蜂窩草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白絨草 (唇形科、白蜂窩草屬植物))

白絨草,別名白花茶匙紅、白花塔仔草、老虎花、毛繡球防風、白風輪菜、銀針七、北風草、燈籠花等,植物白絨草以全草入藥。夏季枝葉茂盛時採收,曬乾,或四季隨采隨用。直立草本,高可達1米,通常在0.5米左右。莖纖細,扭曲,多分枝,四棱形,略具溝槽,被貼生絨毛狀長柔毛,節間伸長。

白絨草(學名:Leucas mollisima Wall.)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白絨草
  • 拉丁學名:Leucas mollisima Wall.,
  • 界 :植物界
  • 科 :唇形科
  • 屬 :白蜂窩草屬
  • 性味歸經:甘、微辛,平
  • 分布區域: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湖北,湖南,四川,台灣,雲南

形態特徵

葉卵圓形,長1.5-4厘米,寬1-2.3厘米,通常於枝條下部葉大,漸向枝條上端愈小而成苞葉狀,先端銳尖,基部寬楔形至心形,邊緣有具微尖頭的圓齒狀鋸齒,紙質,兩面均密被柔毛狀絨毛,上面綠色,具皺紋,下面淡綠色,毛被密集而發白;葉柄短,長在1厘米以下,枝條上部葉常常近於無柄,密被絨毛。輪傘花序腋生,分布於枝條中部至上部,球狀,徑1.5-2厘米,多花密集,其下承以稀疏的苞片;苞片線形,比尊筒短許多,長2-3毫米,密被長柔毛。花萼管狀,長約6毫米,外面密被柔毛,內面在上部被微柔毛而下部無毛,脈10,顯著,脈上具長柔毛,萼口平截,齒10,長三角形,極短小,長約1毫米,近於等大。花冠白、淡黃至粉紅色,長約1.3厘米,冠筒長約0.7厘米,外面近喉部處具微柔毛,內面在中部具斜向毛環,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盔狀,外密被白色長柔毛,內面無毛,下唇開張,比上唇長1.5倍,3裂,中裂片最大,倒心形,側裂片長圓形,外面在基部有疏柔毛,內面無毛。雄蕊4,內藏,後對較短,花絲絲狀,花葯卵圓形,二室。花柱與雄蕊略等長,先端不等2裂。花盤等大。子房無毛。小堅果卵珠狀三棱形,黑褐色。花期5-10月,花後見果。

分布範圍

產雲南,廣西西部及貴州西部;尼泊爾,印度,斯里蘭卡,緬甸,泰國,越南至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也有。生於陽性灌叢,路旁,草地及蔭蔽和溪邊的潤濕地上,海拔750-2000米。 [1]

主要價值

全草入藥,在雲南有些地方用於治腎虛遺精及陽萎,並作為配伍用以治骨折

主治功能

清肺止咳咯血,胸痛外用治癤腫乳腺炎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白絨草(原變種)學名:LeucasmollissimaWall. var.mollissima

白絨草(原變種)直立草本,高可達1米,通常在0.5米左右。莖纖細,扭曲,多分枝,四棱形,略具溝槽,被貼生絨毛狀長柔毛,節間伸長。

形態特徵

植株:直立草本,高可達1米,通常在0.5米左右。

莖:莖纖細,扭曲,多分枝,四棱形,略具溝槽,被貼生絨毛狀長柔毛,節間伸長。

葉:葉卵圓形,長1.5-4厘米,寬1-2.3厘米,通常於枝條下部葉大,漸向枝條上端愈小而成苞葉狀,先端銳尖,基部寬楔形至心形,邊緣有具微尖頭的圓齒狀鋸齒,紙質,兩面均密被柔毛狀絨毛,上面綠色,具皺紋,下面淡綠色,毛被密集而發白;葉柄短,長在1厘米以下,枝條上部葉常常近於無柄,密被絨毛。

花:輪傘花序腋生,分布於枝條中部至上部,球狀,徑1.5-2厘米,多花密集,其下承以稀疏的苞片;苞片線形,比尊筒短許多,長2-3毫米,密被長柔毛。花萼管狀,長約6毫米,外面密被柔毛,內面在上部被微柔毛而下部無毛,脈10,顯著,脈上具長柔毛,萼口平截,齒10,長三角形,極短小,長約1毫米,近於等大。花冠白、淡黃至粉紅色,長約1.3厘米,冠筒長約0.7厘米,外面近喉部處具微柔毛,內面在中部具斜向毛環,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盔狀,外密被白色長柔毛,內面無毛,下唇開張,比上唇長1.5倍,3裂,中裂片最大,倒心形,側裂片長圓形,外面在基部有疏柔毛,內面無毛。雄蕊4,內藏,後對較短,花絲絲狀,花葯卵圓形,二室。花柱與雄蕊略等長,先端不等2裂。花盤等大。子房無毛。

果:小堅果卵珠狀三棱形,黑褐色。 花果期:花期5-10月,花後見果。 [2]

產地生境

產雲南,廣西西部及貴州西部;生於陽性灌叢,路旁,草地及蔭蔽和溪邊的潤濕地上,海拔750-2000米。尼泊爾,印度,斯里蘭卡,緬甸,泰國,越南至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也有。

模式標本采自尼泊爾。

藥用價值

全草入藥,在雲南有些地方用於治腎虛、遺精及陽萎,並作為配伍用以治骨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