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狹葉牡丹 (毛茛科 芍藥屬變種植物)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狹葉牡丹 (毛茛科 芍藥屬變種植物))

狹葉牡丹 (學名 Paeonia delavayi Franch. var. angustiloba Rehder & E. H. Wilson )

狹葉牡丹是芍藥屬野牡丹的一個變種。葉裂片狹窄,為狹線形或狹披針形,寬4-7毫米。產四川西部(巴塘、雅江、乾寧、道孚)。生海拔2800-3700米的山坡灌叢中。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狹葉牡丹
  • 拉丁學名:Paeonia delavayi Franch. var. angustiloba Rehder & E. H. Wilson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五椏果亞綱
  • 目 :虎耳草目
  • 科  :芍藥科
  • 屬  :芍藥屬
  • 種  :野牡丹
  • 亞 種:狹葉牡丹
  • 分布區域:產四川西部(巴塘、雅江、乾寧、道孚)

形態特徵

野牡丹:亞灌木,全體無毛。莖高1.5米;當年生小枝草質,小枝基部具數枚鱗片。葉為二回三出複葉;葉片輪廓為寬卵形或卵形,長15-20厘米,羽狀分裂,裂片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寬0.7-2厘米;葉柄長4-8.5厘米。花2-5朵,生枝頂和葉腋,直徑6-8厘米;苞片3-4(-6),披針形,大小不等;萼片3-4,寬卵形,大小不等;花瓣9(-12 ),紅色、紅紫色,倒卵形,長3-4厘米,寬1.5-2.5厘米;雄蕊長0.8-1.2厘米,花絲長5-7毫米,干時紫色;花盤肉質,包住心皮基部,頂端裂片三角形或鈍圓;心皮2-5,無毛。蓇葖長約3-3.5厘米,直徑1.2-2厘米。花期5月;果期7-8月。

[1] 與野牡丹的主要區別:葉裂片狹窄,為狹線形或狹披針形,寬4-7毫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康定。

狹葉牡丹(變種)

[2] 與野牡丹的主要區別:葉裂片狹窄,為狹線形或狹披針形,寬4-7毫米。產四川西部(巴塘、雅江、乾寧、道孚)。生海拔2800-3700米的山坡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康定。 根藥用,根皮(「赤丹皮」)可治吐血、尿血、血痢、痛經等症;去掉根皮的部分(「雲白芍」)可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等症(雲南省藥品標準)。

牡丹花兩種育種方式,讓你豐富花色

育種方向

俗話說:「有的放矢」、「對症下藥」,正確的育種方向是牡丹新品種培育成功的前提和關鍵。育種工作切忌育目和隨意,就中國牡丹發展的現狀及國際市場的需求看,牡丹育種應側重於以下幾個方向:

1.提高觀賞品質

(1)豐富花色,增加花色種類

花色是牡丹觀賞品質的重要方面,雖然我國牡丹白、粉、紅、紫、藍、黑、綠8大色系俱全,也有複色品種,但黃色品種不僅種類少,而且色澤普通偏白,較淡,盛開後更趨於白色紅色藍色黑色並不純正,更偏於紅紫藍紫深紫色紅色品種僅有『種生紅』真正純紅色的,純白色的品種也不占優勢,複色品種就更少了。因此,豐富花色可謂是當前育種的首要任務

花色普種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不僅要豐富單一花色,而且要求單色花色澤細膩而清純,色正而雜色少,着重增加黃、黑、藍、紅、綠及其它如棕色、金色系列的品種,我國珍貴的野生資源大花黃牡丹、紫牡丹、黃牡丹、狹葉牡丹、四川牡丹、卵葉牡丹等具有優良的花色基因,正是培育這種花色的原始育種材料,國外目前已有了純黃、橙黃、杏黃、棕黃、及黃黑、棕黑系列的品種,因此我們必須抓緊時間,迎頭趕上;另一方面,增加1株1色或多色,一花二色或多色的品種也是十分必要的。

(2)花型端莊、豐滿、花徑大的品種

在培育花型端莊、豐滿、花徑大的品種的同時,着手培育花徑小面開花量大的品種不同的人往在喜愛不同的花型,但普遍對半重瓣、重瓣類花型較為偏愛,國外多喜愛單瓣及半重瓣類(菊花型、薔薇型等),對單滿類則要求花形端正、花瓣挺直、不下垂、不變形。中國人傳統觀念上的大面豐滿的花型仍很受歡迎。近年來,花小面多的品種也較有市場,這類花朵小巧面密集的品種極適合做盆栽、案頭及盆景之用,發展滿力很大。

(3)棕型多樣化

包括兩方而,一方面要求株型高大,挺拔、豐滿、開花繁茂,適於庭院及專用綠地的綠化和美化,以做弧植、對植、叢植及列植等。西北品種群在這方面優勢突出,可重點選育;另一方面從產品微型化的角度考慮,要求培育出一批株型低矮、小巧,年生長量小,根系細、短而多,適於盆栽、案頭及做盆景。這一類株型可以從中原品種群中重點選育。 [3]

(4)花香、花色、花形俱美

「國色天香」是牡丹的特色,不同品種群的牡丹均有程度不同的香味,但在育種中突出花香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其實牡丹不同品種的花香各異,有些品種的花香雖沁人心脾、醇厚濃郁,卻失之於形、色,有些品種雖形、色兼美,但失之於香,因此,選育清香沁人或芬芳馥郁且花形、花色俱美的品種也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