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澤漆 (大戟科、大戟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澤漆 (大戟科、大戟屬植物))

澤漆(學名:Euphorbia helioscopia L.)

是大戟科、大戟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纖細,長7-10厘米,直徑3-5毫米,下部分枝。莖直立,單一或自基部多分枝,分枝斜展向上,光滑無毛。葉互生,倒卵形或匙形,長1-3.5厘米,寬5-15毫米。花序單生,有柄或近無柄;總苞鍾狀,光滑無毛,邊緣5裂,裂片半圓形。雄花數枚,明顯伸出總苞外;雌花1枚,子房柄略伸出總苞邊緣。蒴果三棱狀闊圓形,光滑,無毛;具明顯的三縱溝;成熟時分裂為3個分果爿。種子卵狀,長約2毫米,直徑約1.5毫米,暗褐色,具明顯的脊網;種阜扁平狀,無柄。花果期4-10月。

澤漆原產於美洲,已經擴散到歐洲、亞洲、非洲北部、北美洲及大洋洲,在中國除新疆、西藏外,幾乎遍及中國各地,常見于山坡、路旁、溝邊、濕地、荒地草叢中。全草入藥,有清熱、祛痰、利尿消腫及殺蟲之效;種子含油量達30%,可供工業用。澤漆主要危害麥類、油菜、馬鈴薯、蔬菜等作物。截至2000年,尤以中國長江流域稻茬麥田和油菜受害較重,青海農田受害也較重,山東省部分地區小麥田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危害面積有上升的趨勢。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澤漆
  • 拉丁學名:Euphorbia helioscopia L.
  • 別 名:五風草、五燈草、五朵雲、貓兒眼草、眼疼花(山東蓬萊)、漆莖、鵝腳板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 :大戟目
  • 亞 目:大戟亞目
  • 科 :大戟科
  • 亞 科:大戟亞科
  • 族 :大戟族
  • 屬  :大戟屬
  • 亞 屬:乳漿大戟亞屬
  • 組  :澤漆組
  • 種  :澤漆
  •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根纖細,長7-10厘米,直徑3-5毫米,下部分枝。莖直立,單一或自基部多分枝,分枝斜展向上,高10-30(50)厘米,直徑3-5(7)毫米,光滑無毛。葉互生,倒卵形或匙形,長1-3.5厘米,寬5-15毫米,先端具牙齒,中部以下漸狹或呈楔形;總苞葉5枚,倒卵狀長圓形,長3-4厘米,寬8-14毫米,先端具牙齒,基部略漸狹,無柄;總傘幅5枚,長2-4厘米;苞葉2枚,卵圓形,先端具牙齒,基部呈圓形。

花序單生,有柄或近無柄;總苞鍾狀,高約2.5毫米,直徑約2毫米,光滑無毛,邊緣5裂,裂片半圓形,邊緣和內側具柔毛;腺體4,盤狀,中部內凹,基部具短柄,淡褐色。雄花數枚,明顯伸出總苞外;雌花1枚,子房柄略伸出總苞邊緣。蒴果三棱狀闊圓形,光滑,無毛;具明顯的三縱溝,長2.5-3.0 毫米,直徑3-4.5毫米;成熟時分裂為3個分果爿。種子卵狀,長約2毫米,直徑約1.5毫米,暗褐色,具明顯的脊網;種阜扁平狀,無柄。

主要價值

全草入藥,有清熱祛痰利尿消腫殺蟲之效;種子含油量達30%,可供工業用

物種危害

澤漆主要危害麥類油菜、馬鈴薯、蔬菜等作物。截至2000年,尤以中國長江流域稻茬麥田和油菜受害較重,青海農田受害也較重,山東省部分地區小麥田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危害面積有上升的趨勢。

防治方法

農業防除: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進行中耕鋤草。榜鋤田邊地頭的雜草。

化學防除:小麥3-5葉期,可選用20%使它隆乳油每公頃375-525毫升加20%2甲4氯水劑2250毫升;或20%使它隆乳油每公頃375-525毫升加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150克;或20%使它隆乳油每公頃375-525毫升加乃5%巨星干懸浮劑15-18克,對水450-600升進行莖葉噴霧。小麥4葉期至拔節前,可用40%快滅靈干懸浮劑每公頃60-75克,對水450-600升進行莖葉噴霧。 [1]

注意事項:

  1. 快滅靈可與巨星、2甲4氯、異丙隆混用。如與其它農藥混用必須先做小面積試驗,取得經驗後再推廣使用。混用時不得加人洗衣粉等任何助劑,否則可能會產生藥害。
  2. .使用快滅靈時,小麥葉片有時會產生輕微褐色斑點但很快可恢復正常,不影響產量。
  3. 使用快滅靈時,應先將藥放入盆內加少量水攪拌,使藥充分溶解後,再加所需水量進行噴霧。
  4. 施藥劑量要準確,不得隨意增加用藥量,以免產生藥害。

《全國中草藥匯編》:澤漆

拼音:Zé Qī

別名:五朵雲、貓眼草、五鳳草、燈台草、倒毒傘、爛腸草、綠葉綠花草、五點草

來源:大戟科大戟屬植物澤漆Euphorbia helioscopia L.,以全草入藥。春夏採集全草,曬乾入藥。

性味:辛、苦,微寒;有毒。

歸經:歸肺、小腸、大腸經。

功能主治:利水消腫化痰散結,殺蟲。用於水腫,肝硬化腹水細菌性痢疾;外用治淋巴結結核結核性瘺管神經性皮炎。並可滅蛆、孑孓。

用法用量:1~3錢;外用適量,熬膏外塗。

備註

(1)用於大腹水腫面目四肢浮腫,單用有效,也可與白朮、茯苓等藥配合同用。治療瘰歷結核,熬膏內服,如已潰破,行成瘺管,可用鮮草煎膏浸紗布塞入創口。用於肺熱咳嗽,咯痰黃稠及痰飲喘咳等症,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可單用或配合魚腥草矮地茶、黃芩等同用。此外,本品又能殺蟲,用於癬瘡,可用本品搗汁塗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澤漆

拼音:Zé Qī

別名:桼莖(《廣雅》),貓兒眼睛草、五鳳靈枝(《履巉岩本草》),五鳳草、綠葉綠花草(《綱目》),涼傘草(《質問本草》),五盞燈、五朵雲(《貴州民間方藥集》),白種乳草(《福建民間草藥》),五點草、五燈頭草、乳漿草(《江蘇植藥志》),腫手棵、馬虎眼(《山東中藥》),倒毒傘、一把傘(《四川中藥志》),乳草(《泉州本草》),龍虎草、鐵骨傘(江西《草藥手冊》)。

出處:《本經》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澤漆的全草。4~5月開花時採收,除去根及泥沙,曬乾。

原形態:二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全株含乳汁。莖無毛或僅小枝略具疏毛,基部紫紅色,分枝多。單葉互生;倒卵形或匙形,長1~3厘米,寬5~18毫米,先端鈍圓或微凹,基部闊楔形,邊緣在中部以上有細鋸齒;無柄或突狹而成短柄。杯狀聚傘花序頂生,排列成復傘形;傘梗5枝,基部輪生葉狀苞片5枚,形同莖葉而較大,每枝再作1~2回分枝,分枝處輪生倒卵形苞葉3枚;花單性,無花被;雄花多數和雌花1枚同生於萼狀總苞內,總苞先端4裂,上有腎形腺體;雄花僅有雄蕊1;雌花在花序中央,子房有長柄,3室,柱頭3裂。蒴果表面平滑。種於卵圓形,直徑1.5毫米,表面有網紋,熟時褐色,花期4~5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溝、路邊、荒野、濕地。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以江蘇、浙江產量較多。

性狀乾燥全草都切成段狀,有時具黃色的肉質主根。根頂部具緊密的環紋,外表具不規則的縱紋,斷面白色,木質部成放射狀;莖圓柱形,鮮黃色至黃褐色,表面光滑或具不明顯的縱紋,有明顯的互生、褐色的條形葉痕;葉暗綠色,常皺縮,破碎或脫落;莖頂端具多數小花及灰色的蒴果;總苞片綠色,常破碎。氣酸而特異、味淡。以乾燥、無根者為佳。

化學成分含槲皮素-5,3-二-D-半乳糖甙、澤漆皂甙、三萜、丁酸、澤漆醇、β-二氫岩藻甾醇,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乳汁含間一羥苯基甘氨酸、3,5-二羥基苯甲酸,干乳汁含橡膠烴(聚萜烯)13%、樹脂62%、水溶性物25%。

種子含水分7.74%,脂肪油32.61%,蛋白質17.43%,纖維素33.82%,糖及糖甙2.18%。脂肪油是幹性油,有峻瀉作用。

藥理作用澤漆在試管中對結核桿菌無作用,或謂在很高濃度(1:50~100)時,能抑制結核桿菌的生長;此外並試驗了它與鏈黴素、異煙肼等的協同作用,但因所用濃度過高,實際價值尚待確定。

莖葉煎劑5.4克(生藥)/公斤灌胃(注射給藥,作用不顯着),對人工發熱家兔有輕度降溫作用,根製劑無明顯作用,退熱作用似與垂體-腎上腺系統無甚關係。根製劑對離體兔耳有血管擴張作用,對離體兔、豚鼠及小鼠腸管有興奮作用,不能拮抗組織胺對豚鼠的毒性,但能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本藥毒性頗小,小鼠灌胃125克/公斤亦未致死。兔服10~20%澤漆膏水製劑有刺激性。澤漆膏(每克相當生藥5克)與蓖麻油(10:1)組成之油膏有預防小鼠感染血吸蟲尾蚴的作用。其乳狀汁液含刺激性樹脂,接觸局部可使皮膚發紅甚至潰爛,能腐蝕疣。

性味:辛苦,涼,有毒。

①《本經》:"苦,微寒。"

②《別錄》:"辛,無毒。"

⑧《唐本草》:"有小毒。"

歸經:入大、小腸,脾。

①《得配本草》:"入手陽明、太陽經氣分。"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經。"

功能主治:行水,消痰,殺蟲,解毒。治水氣腫滿,痰飲喘咳,瘧疾,菌痢,瘰癧,癬瘡,結核性痿管,骨髓炎。

①《本經》:"主皮膚熱,大腹水氣,四肢面目浮腫,丈夫陰氣不足。"

②《別錄》:"利大小腸,明目。"

③《藥性論》:"治人肌熱,利小便。"

④《唐本草》:"逐水。"

⑤《日華子本草》:"止瘧疾,消痰退熱。"

⑥《本草備要》:"止咳,殺蟲。"

⑦《植物名實圖考》:"煎熬為膏,敷無名腫毒。"

⑧《貴州民間方藥集》:"內服可除風濕,止疼痛。"

⑨《四川中藥志》:"治一切惡毒、梅瘡。"

⑩江西《草藥手冊》:"治淋巴結結核。"

⑾《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治骨髓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熬膏塗或研末調敷。

注意

①《本草經集注》:"小豆為之使。惡薯蕷。"

②《得配本草》:"氣血虛者禁用。"

複方

①治水氣通身洪腫,四肢無力,喘息不安,腹中響響脹滿,眼不得視:澤漆根十兩,鯉魚五斤,赤小豆二升,生薑八兩,茯苓三兩,人參、麥門冬、甘草各二兩。上八味細切,以水一斗七升,先煮魚及豆,減七升,去滓,內藥煮取四升半。一服三合,日三,人弱服二合,再服氣下喘止,可至四合。晬時小便利,腫氣減,或小溏下。(《千金方》澤漆湯)

②治水氣:澤漆十斤(於夏間揀取嫩葉,入酒一斗,研取汁,約二斗)。上藥以慢火熬如稀餳,即止,放瓷器內收。每日空心以溫酒調下一茶匙。以愈為度。(《聖惠方》)

③治水腫盛滿,氣急喘嗽,小便澀赤如血者:澤漆葉(微炒)五兩,桑根白皮(炙黃,銼)三兩,白朮一兩,郁李仁(湯浸,去皮,炒熟)三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一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炒干)一兩,人參一兩半。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用水一盞半,生薑一棗大,拍破,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以利黃水三升及小便利為度。(《聖濟總錄》澤漆湯)

④治肺原性心臟病:鮮澤漆莖葉二兩。洗淨切碎,加水一斤,放雞蛋二隻煮熟,去殼刺孔,再煮數分鐘。先吃雞蛋後服湯,一日一劑。(江西《草藥手冊》)

⑤治心下有物大如杯,不得食者:葶藶二兩(熬),大黃二兩,澤漆四兩。搗篩,蜜丸,和搗千杵。服如梧子大二丸,日三服,稍加。(《補缺肘後方》)

⑥治腳氣赤腫,行步作疼:貓兒眼睛草不以多少(銼碎),入鷺鴛藤、蜂窠各等分。每服一兩重,水五碗,煎至三碗,趁熱熏洗。(《履巉岩本草》)

⑦治瘰癧:貓兒眼睛草一、二捆。井水二桶,鍋內熬至一桶,去滓澄清,再熬至一碗,瓶收。每以椒、蔥、槐枝,煎湯冼瘡淨,乃搽此膏。(《便民圖纂》)

⑧治骨髓炎:澤漆、秋牡丹根、鐵線蓮、蒲公英、紫堇、甘草。煎服。(《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⑨治癬瘡有蟲:貓兒眼睛草,曬乾為末,香油調搽。(《衛生易簡方》)

⑩治神經性皮炎:鮮澤漆白漿敷癬上或用楮樹葉搗碎同敷。(《兄弟省市中草藥單方驗方新醫療法選編》)

⑾咳嗽上氣、脈沉。用澤漆三斤,加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去渣,汁中再加半夏半升,紫參、白前、生薑各五兩,甘草黃芩、人參、桂心各三兩,最後煎成藥汁五升。每服五合,一天服三次。

⑿心下伏瘕(大如杯,不能進食)。用澤漆四兩,大黃、葶藶各三兩,搗爛篩細,加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丸,一天服三次。

⒀水所蠱病(按:此病的病象是腹滿,湍息、浮腫)。用澤漆曬乾,研為末,加棗肉和成丸子,如彈子大。每服二丸,白開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如腹中覺暖、小便通暢,即為服藥見效。

⒁腳氣赤腫,走路疼痛。用澤漆鷺鷥藤、蜂窠,等分為末。每取一兩,加水五碗煎成三碗,熏洗痛處。

⒂牙痛。用澤漆研為末,開水泡汁漱口。

⒃瘰癧。用澤漆一、二捆,加水二桶,熬成一桶。去渣,再熬成膏一碗,收存瓶中。用時先以椒、蔥、槐枝把患處洗淨,然後用膏塗搽,幾次之後好可見效。

⒄癬瘡。用澤漆曬乾,研為末,調油塗搽。

各家論述

①《綱目》:"澤漆利水,功類大戟,故人見其莖有白汁,遂誤以為大戟,然大戟根苗皆有毒,泄人,而澤漆根硬不可用,苗亦無毒,可作菜食,而利丈夫陰氣盛,不相侔也。"

②《本草匯言》:"澤漆,主治功力,與大戟同,較之大戟,澤漆稍和緩,而不甚傷元氣也。然性亦喜走泄,如胃虛人亦宜少用。"

③《本草述》:"澤漆利水,既與大戟相類,然時珍謂大戟泄人,而澤漆之利水,乃更謂其利丈夫陰氣,即《本經》亦云治丈夫陰氣不足。《經》云:水者,陰氣也。注云:邪水之陰,非真陰也,即此思之,如他味之利水者,又豈非行邪水平?而真陰未能不傷。獨此雲行邪水而真陰反以受益也,是遵何故哉?愚閱方書之用茲味,唯水腫上氣與痢後浮腫,然觀其必與白朮、桑白皮、郁李仁同用,則必有以為益脾之助,而化氣開結者,亦茲物相助為理,尤借其前導以為功耳。即治痢後腫滿,氣急喘咳,小便如血,逐諸隊且同參、術以行之,則其非瞑眩之劑可知。治水之用,此味其善物哉。"

④《長沙藥解》:"澤漆,苦寒之性,長於泄水,故能治痰飲阻格之咳。"

臨床應用

①治療結核性瘺管

將貓兒眼睛草洗淨,切成小段,煎沸2~3遍,得棕黃色煎汁,過濾,再以文火濃縮成棕黑色流浸膏。用時將膏塗於紗布外敷,每日1次。亦可用流浸膏2~3滴,以10~12毫升蒸餾水稀釋後用紗布條浸濕塞入瘺管,日換1次。曾用於頸淋巴結結核,腰、薦椎結核(腹股溝腫塊潰破)及腋下淋巴結結核漬破各1例,療程18~88天,均獲治癒。有報道用澤漆膏治療結核性肛瘺58例,其中單純性22例,複雜性36例,經手術切開管道,刮除腐敗組織後,對較小創面直接均勻塗布,較大創面用澤漆膏紗條敷蓋,分別經15~120天的治療,全部治癒,無1例復發。但浸膏的刺激性較大,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應適當加入鎮痛劑;對創面新鮮者用量宜少,對創面腐敗而分泌物多者,用量要多。

②治療細菌性痢疾

㈠濃縮煎劑:取貓兒眼睛草1公斤,洗淨切碎,煎煮2次過濾,濃縮至1000毫升,加適量防腐劑。成人每次5毫升,口服3次,兒童酌減。㈡沖劑:每克相當鮮貓兒眼睛草12.9克。成人每次2~3克,日服3次,兒童酌減。共治療急性菌痢79例,顯效44例,有效13例;慢性菌痢急性發作1例,無效;慢性遷延性菌痢2例,顯效1例,無效1例。平均體溫恢復正常1.55天,便次復常2.17天,腹痛消失2.68天,右下腹壓痛消失2.46天,里急後重消失1.97天,大便成形2.7天。實驗室抑菌試驗證明,貓兒眼睛草濃縮煎劑對痢疾桿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但其效能較合黴素為低。

③治療食道癌

採用20%澤漆中性皂甙注射液,每日1次,每次2毫升,肌肉注射,15天為1療程。觀察病例按初診時進食情況分為5級:完全不能進食,能進流汁,半流汁,軟飯,普通飯。治療後進食情況上升一級者為好轉,上升二級者為顯著好轉,能進任何飲食者看作臨床治癒。按上述標準觀察64例,結果臨床治癒10例,顯著好轉18例,好轉30例,無效6例。顯效時間一般都在用藥後3~5天。但經食道鋇餐攝片檢查,食道癌腫塊的縮小與臨床進食情況的改善頗不一致,可能是澤漆中性皂甙能使腫塊變軟所致。實驗室檢查未發現溶血現象和肝腎損害,血象亦無異常改變。對巳進行過放射治療或局部作過活組織檢查及使用過局部腐蝕性藥物的病人,此藥無效。

④防治流行性腮腺炎

取澤漆1兩(乾的5錢),加水300毫升,濃煎至150毫升,每次50毫升,日服3次,以愈為度。治療140例,均於3~7天內治癒,無1例發生合併症。對高燒病孩曾配合一般對症處理。流行期間對密切接觸者可試用於預防,一般按上述劑量連服3天。

⑤治療無黃疸型傳染性肝炎

用澤漆製成片劑或膏劑內服。片劑每次6~8片(每片含量0.2克),膏劑每次2克,均每日3次,飯後服。服後宜多飲開水,並休息片刻。25天為一療程。一般病例一療程;如病期遷延較久,且肝腫大較著、質地較硬或肝功能有顯著變化者則須2~3療程。共觀察100例,經一療程後痊癒(症狀、體徵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1例,基本治癒(症狀、體徵基本消失,肝腫在1厘米以內,肝功能正常)51例,進步(症狀、體徵有所改善,肝功能基本正常)10例,無變化31例。較對照組(西藥)療效為佳。認為本品對症狀消退和改善、肝脾回縮及肝功能恢復具有一定療效。遠期效果尚難肯定,有待觀察。治程中部分患者訴口乾、多尿,未見其它不良反應。

備註澤漆是利水的名藥,功效很象大戟,但澤漆的莖葉煮熟之後便沒有毒,因此更宜推廣利用。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澤漆

拼音:Zé Qī

英文名:Sun Euphorbia Herb, Herb of Sun Euphorbia

別名:漆莖、貓兒眼睛草、五風靈枝、五風草、綠葉綠花草、涼傘草、五盞燈、五朵雲、白種乳草、五點草、五燈頭草、乳漿草、腫手棵、馬虎眼、倒毒傘、一把傘、乳草、龍虎草、鐵骨傘、九頭獅子草、燈台草、癬草。

出處:出自《神農本草經》。《綱目》:《別錄》、陶氏皆言澤漆是大戟苗,《日華子》又言是大戟花,其苗可食,然大戟苗泄人,不可為菜。今考《土宿本草》及《寶藏論》諸書,並雲澤漆是貓兒眼睛草,江湖原澤平陸多有之。春生苗,一科分枝成叢,柔莖如馬齒莧,綠葉如苜宿葉;葉圓而黃綠,頗似貓睛,故名貓兒眼。莖頭凡五葉,中分,中抽小莖五枝,每枝開細花,青綠色,復有小葉承之,齊整如一,故又名五鳳草、綠葉綠花草。梢莖有白汁粘人,其

來源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澤漆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phorbia helioscopia L.

採收和儲藏:4-5月開花時採收,除去根及泥沙,曬乾。

原形態:澤漆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30cm。全株含白色乳汁。莖叢生,基部斜升,無毛或僅分枝略具疏毛,基部紫紅色,上部淡綠色。葉互生;無柄或因突然狹窄而具短柄;葉片倒卵形或匙形,長1-3cm,寬0.5-1.8cm,先端鈍圓,有缺刻或細鋸齒,基部楔形,兩面深綠色或灰綠色,被疏長毛,下部葉小,開花後漸脫落。杯狀聚傘花序項生,傘梗5,每傘梗再分生2-3小便,每個傘梗又第三回分裂為2叉,傘便基部具5片輪生葉狀苞片,與下部葉同形而較大;總苞杯狀,先瑞4淺裂,裂片鈍,腺體4,盾形,黃綠色;雄花10餘朵,每花具雄蕊1,下有短柄,花葯歧出,球形;雌花1,位於花序中央;子房有長柄,伸出花序之外;子房3室;花柱3,柱頭2裂。蒴果球形,直徑約3mm,3裂,光滑。種子褐色,卵形,長約2mm,有明顯凸起網紋,具白色半圓形種阜。花期4-5月,果期5-8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于山溝、路邊、荒野及濕地。

資源分布:我國除西藏外,各地均有分布。

性狀性狀鑑別 全草長約30cm,莖光滑無毛,多分枝,表面黃綠色,基部呈紫紅色,具縱紋,質脆。葉互生,無柄,倒卵形或匙形,長1-3cm,寬0.5-1.8cm,先端鈍圓或微凹,基部廣楔形或突然狹窄,邊緣在中部以上具鋸齒;莖頂部具5片輪生葉狀苞,與下部葉相似。多歧聚傘花序頂生,有傘梗;杯狀花序鐘形,黃綠色。蒴果無毛。種子卵形,表面有凸起網紋。氣酸而特異,味淡。以莖粗壯、黃綠色者為佳。

顯微鑑別 莖橫切面:表皮一列細胞,切向延長,外被角質層。皮層為數列薄壁細胞,切向延長,細胞皺縮。韌皮部狹窄,細胞皺縮。柱鞘纖維由一至十數個纖維組成一束,作切向多單列斷續排列或成環,壁木化。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寬廣,由導管、纖維、木薄壁細胞組成;導管單列放射狀排列;射線細胞呈類方形、長方形、矩形,排列整齊。髓部多中空。近髓部導管細小為螺紋孔。

粉末特徵:淡黃綠色。①纖維眾多,多成束,稀有單個散在,直徑15-35μm,木化,有的具單紋孔、螺紋;②具線紋孔、網紋孔導管,直徑25-40μm。③葉表皮細胞類多角形,內含有細小的方晶或短棒狀草酸鈣結晶。

化學成分含概皮素-5,3-二-D-半乳糖甙(quercetin-5,3-di-D-galactoside),菜五凝血素(phasin),丁酸(butyric acid),澤漆醇(helioscopiol),β-二氧岩藻甾醉(β-dihydrofucosterol),葡萄糖,果糖,麥芽糖,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素-3-雙半乳糖甙(heliosin),金絲桃甙(hyperin),沒食子酸(gall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澤漆雙環氧萜(euphohelin) A、B、C、D、E,大戟甙(euphornin)A、B、C、D、E、F、G、H、I、J、K,澤漆萜(euphoscopin)A、B、C、D、E、F、G、H、I、J、K、L,澤漆內酯(helioscopinolide) A、B、C,澤漆環氧萜(euphohelionone),表澤漆萜(epieuphoscopin)A、B、C、D、F,澤漆三環萜(euphoheliscopin)A、B,澤漆鞣質(helioscopinin)A、B澤漆新鞣質(helioscopin)A、B,鞣雲實精(corilagin),石榴葉鞣質(punicafolin),老鸛草鞣質(geraniin),杜英鞣質(elaeocarpusin),夫羅星鞣質(furosin),原河子酸(terchebin),野梧桐鞣質靈(mauotusinin),鵝耳櫪鞣質(carpinusin),澤漆平新鞣質(euphorscopin),澤漆靈新鞣質(e-uphorhelin),1-O-沒食子酰-β-D-葡萄糖(1-O-galloyl-β-D-glucose),1,6-二-O-沒食子酰-β-D-葡萄糖(1,6-di-O-galloyl-β-D-glucose),l,2,6-三-O-沒食子酰-β-D-葡萄糖(1,2,6-tri-O-galloyl-β-D-glu-cose),1,2,3,6-四-O-沒食子酰-β-D-葡萄糖(1,2,3,6-tetra-O-gal-loyl-β-D-glucose),1,3,4,6-四-O-沒食子酸β-D-葡萄糖(1,3,4,6-tetra-O-galloyl-β-D-glucose),l,2,3,4,6-五-O-沒食子酰-β-D-葡萄糖(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se),三十一烷(hen-triacontane),二十八烷(octacosane),二十六醇(hexacosanol),二十八醇(ocatacosanol),十六烷酸(hexadecanio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羽扇豆醇(lupeol),乙酸羽扇豆醉酯(lupeol acetate),乳汁含間一羥苯基甘氨酸(m-hydroxyphenylglycine),3,5-二羥基苯甲酸(3,5-dihydroxybenzoic acid),干乳汁含橡膠烴(聚萜烯)13%,樹脂62%,水溶性物25%。種子含水分7.74%,脂肪油32.61%,蛋白質17.43%,纖維素33.82%,糖及糖式2.18%。種子油含脂肪酸成分:軟脂酸(palmit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山萮酸(behenic acid)。

藥理作用澤漆在試管中對結核桿菌無作用,或謂在很高濃度(1∶50-100)時,能抑制結核桿菌的生長;此外並試驗了它與鏈黴素、異煙肼等的協同作用,但因所用濃度過高,實際價值尚待確定。莖葉煎劑5.4g(生藥)/kg灌胃(注射給藥,作用不顯着),對人工發熱家兔有輕度降溫作用,根製劑無明顯作用,退熱作用似與垂體-腎上腺系統無甚關係。根製劑對離體兔耳有血管擴張作用,對離體兔、豚鼠及小鼠腸管有興奮作用,不能拮抗組織胺對豚鼠的毒性,但能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

毒性本藥毒性頗小,小鼠灌胃125g/kg亦未致死。兔服10-20%澤漆膏水製劑有刺激性。澤漆膏(每克相當生藥5g)與蓖麻油(10∶1)組成之油膏有預防小鼠感染血吸蟲尾蚴的作用。其乳狀汁液含刺激性樹脂,接觸局部可使皮膚發紅甚至潰爛,能腐蝕疣。

鑑別理化鑑別 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加熱回流10min,趁熱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沸水10ml,溶解後,趁熱濾過,濾液照下述方法試驗:①取濾液2ml,加鎂粉少許與鹽酸4-5滴,加熱數分鐘,顯櫻紅色。(檢查黃酮)②取濾液1滴,點於濾紙上,噴以1%三氯化鋁甲醇溶液,干後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黃綠色熒光斑點。(檢查黃酮)

性味:味辛;苦;性微寒;有毒

歸經:大腸;小腸;脾;肺經

功能主治:行水消腫;化痰止咳;解毒殺蟲。主治水氣腫滿;痰飲喘咳瘧疾;菌痢;瘰癧;結核性瘺管;骨髓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熬膏,入丸、散用。外用:適量,煎水洗;熬膏塗或研末調敷。

注意:《得配本草》:氣血虛者禁用。

複方:澤漆湯《金匱要略》;澤漆湯《聖濟總錄》;澤漆湯《備急千金要方》;澤漆散《太平聖惠方》 [2]

各家論述

1.《綱目》:澤漆利水,功類大戟,故人見其莖有白汁,遂誤以為大戟,然大戟根苗皆有毒,泄人,而澤漆根硬不可用,苗亦無毒,可作菜食,而利丈夫陰氣盛,不相侔也。

2.《長沙藥解》:澤漆,苦寒之性,長於泄水,故能治痰飲阻格之咳。

3.《本經》:主皮膚熱,大腹水氣,四肢面目浮腫,丈夫陰氣不足。

4.《別錄》:利大小腸,明目。

5.《藥性論》:治人肌熱,利小便。

6.《唐本草》:逐水。

7.《日華子本草》:止瘧疾,消痰退熱。

8.《本草備要》:止咳,殺蟲。

9.《植物名實圖考》:煎熬為膏,敷無名腫毒。

10.《貴州民間方藥集》:內服可除風濕,止疼痛。

11.《四川中藥志》;治一切惡毒、梅瘡。

12. 江西《草藥手冊》:治淋巴結結核。

13.《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治骨髓炎。

摘錄《中華本草》


《澤漆 》的精美圖片欣賞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泽漆 (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相關視頻

大自然之-澤漆


相關視頻

很漂亮的草「澤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