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榕樹(桑科、榕屬植物))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榕樹(桑科、榕屬植物))

大喬木,高達15-25米,胸徑達50厘米,冠幅廣展;老樹常有銹褐色氣根。樹皮深灰色。葉薄革質,狹橢圓形,表面深綠色,有光澤,全緣。榕果成對腋生或生於已落葉枝葉腋,成熟時黃或微紅色,扁球形,基生苞片3,廣卵形,宿存;雄花、雌花、癭花同生於一榕果內,花間有少許短剛毛;花被片3,廣卵形,花柱近側生,柱頭短,棒形。瘦果卵圓形。花期5-6月。 榕樹分布於中國、斯里蘭卡、印度、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日本、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直至加羅林群島。榕樹被評為福建省省樹,榕樹也被福州、贛州評為市樹。

目錄

榕樹(學名:Ficus microcarpa Linn. f.):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榕樹
  • 別 名:細葉榕、萬年青、榕樹須
  • 拉丁學名:Ficus microcarpa L. f.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金縷梅亞綱
  • 目  :蕁麻目
  • 科  :桑科
  • 亞 科:波羅蜜亞科
  • 族  :榕族
  • 屬  :榕屬
  • 亞 屬:榕亞屬
  • 種  :榕樹
  • 命名者及年代:Linn. f., 1781

形態特徵

榕樹是大喬木,高達15-25米,胸徑達50厘米,冠幅廣展;老樹常有銹褐色氣根。樹皮深灰色。葉薄革質,狹橢圓形,長4-8厘米,寬3-4厘米,先端鈍尖,基部楔形,表面深綠色,干後深褐色,有光澤,全緣,基生葉脈延長,側脈3-10對;葉柄長5-10毫米,無毛;托葉小,披針形,長約8毫米。

榕果成對腋生或生於已落葉枝葉腋,成熟時黃或微紅色,扁球形,直徑6-8毫米,無總梗,基生苞片3,廣卵形,宿存;雄花、雌花、癭花同生於一榕果內,花間有少許短剛毛;雄花無柄或具柄,散生內壁,花絲與花葯等長;雌花與癭花相似,花被片3,廣卵形,花柱近側生,柱頭短,棒形。瘦果卵圓形。花期5-6月。

繁殖方式

榕樹雖能年年結實,但種子非常細小,脫粒也非常困難,因此多採用扦插或壓條繁殖。

扦插

在華南和西南地區大量育苗時,多在雨季於露地苗床上進行嫩枝扦插,成活率可達95%以上。北方可於5月上旬采一年生充實飽滿的枝條在花盆、木箱或苗床內扦插。即將枝條按3節一段剪開,保留先端1-2枚葉片,插入素沙土中,庇蔭養護,每天噴水1-2次以提高空氣濕度,要注意防風,20天後可陸續生根,45天後可起苗上盆。

壓條

為了培育大苗,可利用榕樹大枝柔軟的特性進行壓條。先在母株附近放一個大花盆,裝上盆土,然後選擇一根形態好的大側枝拉彎下來埋入花盆,上面壓上石塊,入土部分不用刻傷也能生根,2個月後將它剪離母體,即可形成一棵較大的盆栽植株。也可在母株的樹冠上選擇幾根很粗的側枝進行高壓繁殖,不但成形快,操作也比較簡單。

主要價值

經濟:可作行道樹。樹皮纖維可制漁網和人造棉。氣根、樹皮和葉芽作清熱解表藥。

觀賞價值

在華南和西南等亞熱帶地區可用榕樹來美化庭園,露地栽培,從樹冠上垂掛下來的氣生根能為園林環境創造出熱帶雨林的自然景觀。大型盆栽植株通過造型可裝飾廳、堂、館、舍,也可在小型古典式園林中擺放;樹樁盆景可用來布置家庭居室、辦公室及茶室,也可常年在公共場所陳設,不需要精心管理和養護。榕樹可被製作成盆景,裝飾庭院、臥室。亦可作為孤植樹觀賞之用。

藥用價值

氣根(榕須):苦、澀,平。祛風清熱活血解毒。用於感冒,頓咳,麻疹不透,乳蛾,跌打損傷

葉(榕樹葉):淡,涼。清熱利濕活血散瘀。用於咳嗽,痢疾,泄瀉。

樹皮(榕樹皮):用於泄瀉,疥癬,痔瘡。果實(榕樹果):用於臁瘡。樹膠汁(榕樹膠汁):用於目翳,目赤,瘰癧,牛皮癬

【壯藥】古榕(柳城語)肛尖(峨語))拉姑西(安語)美累(林語)美雷錢(坡語)小葉榕(平語)氣生根用於月經不調,治風濕,筋脈不舒,跌打,骨折;樹皮治跌打腫痛;葉治咳嗽,骨折《桂藥編》。

【畲藥】避暑樹,榕樹須:葉治夜啼,慢性氣管炎細菌性痢疾;氣生根治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果治癤腫《畲醫藥》。

【侗藥】尚龍修,Sangp liongc xuh,尚龍楓(angp liongc hongh)根及葉主治擋朗(折)給凍榜(痢)侗醫學》。

【瑤藥】迥索單(秀語)氣生根治陽痿,不孕症,治跌打,骨折《桂藥編》。榕樹須(ungh zoucndingx)神仙須:氣根用於腦動脈硬化,脈管炎,腎炎水腫,陽痿及不育症;外用治腰肌勞損,跌打傷,骨折,燒傷。

科技成果

2022年6月26日,中國林學會發布了「十三五」期間林草科技十大進展。其中,林木全基因組與功能基因解析取得重要突破。繪製出榕樹等10餘種木本植物高質量基因組圖譜,揭示了林木適應性進化與遺傳結構變異機制。 [1]

植物文化

遮蔭

在孟加拉國的熱帶雨林中,生長着一株大榕樹,鬱鬱蔥蔥,蔚然成林。從它樹枝上向下生長的垂掛「氣根」,多達4千餘條,落地入土後成為「支柱根」。這樣,柱根相連,柱枝相托,枝葉擴展,形成遮天蔽日、獨木成林的奇觀。巨大的樹冠投影面積竟達1萬平方米之多,曾容納一支幾千人的軍隊在樹下躲蔽驕陽。

在中國廣東新會縣環城鄉的天馬河邊,也有一株古榕樹,樹冠覆蓋面積約15畝,可讓數百人在樹下乘涼。中國台灣、福建、廣東和浙江的南部都有榕樹生長,田間、路旁大小榕樹都成了一座座天然的涼亭,是農民和過路人休息、乘涼和躲避風雨的好場所。

市樹

福州市的榕樹特多,所以稱為「榕城」。榕樹的果實扁圓形,生於葉腋,果徑不到1厘米,可以食用。種子萌發力很強,由于飛鳥的活動和風雨的影響,使它附生於母樹上,攝取母樹的營養,長出許多懸垂的氣根,能從潮濕的空氣中吸收水分;入土的支柱根,加強了大樹從土壤中吸取水分和無機鹽的作用。這就是「獨木成林」的奧秘。

福州植榕歷史悠久,據宋樂史(930-1007年)撰《太平寰宇記》載,「榕……其大十圍,凌冬不凋,郡城中獨盛,故號榕城」。

宋福州太守張伯玉為防旱澇又編戶植榕,呈現「綠蔭滿城,暑不張蓋」的景象。榕樹便成為福州古城風貌特徵之一。榕樹葉茂如蓋,四季常青,枝幹壯實,不畏寒暑,傲然挺立,象徵着開拓進取、奮發向上的福州人精神。

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根據廣大群眾的舉薦,決定命名榕樹為市樹。1997年8月28日,福建省人大第八屆34次會議通過以榕樹為省樹的決議。(2015年)6月25日,贛州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召開第二十七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贛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確定贛州市「市樹市花」的決定》,確定榕樹為「市樹」。

據了解,贛州市「市樹市花」評選活動由市綠化委員會組織開展,自2014年9月開始實施,目的為通過評選「市樹市花」活動,增強廣大市民愛綠、植綠、護綠意識,確立贛州城市「名片」,展示城市魅力。活動成立贛州市「市樹市花」評選活動組委會,並成立「市樹市花」專家評審組。專家評審小組推薦「市樹市花」候選品種供市民投票。評選活動開展以來,得到廣大市民的踴躍支持和參與,紛紛通過網絡和微信投票,選出心目中喜愛的「市樹市花」。「市樹市花」專家評審組根據市民投票結果,確定擬選榕樹為「市樹」、杜鵑花為「市花」,經市政府審定後報由市人大常委會審議並通過。

據悉,榕樹,是贛州市栽培歷史悠久的鄉土樹種,具備本地地域特徵和植物適應性,具有普遍性、認同感及一種獨特的城市歸屬感和自豪感。

榕樹果(中藥名)

為桑科植物榕樹Ficus microcarpa L.f.的果實。榕樹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瘡癤,臁瘡。

形態特徵

榕樹又名榕、小葉榕、倒生樹、赤榕、倒生木、不死樹、細葉榕、避暑樹、正榕、繩樹、龍樹、萬年青。常綠大喬木,高15-25m,胸徑50-70cm。全株有乳汁。老枝上有氣生根(榕須),下垂,深褐色。單葉互生;葉柄長7-12mm;托葉披針形,長約8mm;葉片革質而稍帶肉質,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長3.5一8cm,寬3-4cm,先端鈍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綠色,光亮,下面淺綠色,全緣或淺波狀;基出脈3條,側脈纖細,3-10對。隱頭花序(榕果)單生或成對腋生或着生於已落枝葉腋,扁球形,直徑5-10mm,成熟時黃色或微紅色,基部苞片闊卵形,宿存,無總花梗;雄花、癭花和雌花生於同一花序托內,花間有少數剛毛,雄花散生內壁,花被片3,近匙形,雄蕊1,花葯與花絲等長;癭花無梗或具短梗,花被片3,廣匙形,花柱側生,短;雌花無梗或具短梗,花被片與癭花相似,但較小,花柱側生,短於子房,柱頭棒形。瘦果小,卵形。花、果期4-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00-800m林緣或曠野,野生或植為行道樹。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入藥部位:果實。

性味:味微甘,性平。

歸經:歸脾經。

功效:清熱解毒。

主治:用於瘡癤,臁瘡。

相關配伍

治臁瘡:榕樹果實自墜入水中者,取搗爛敷患處。(《泉州本草》)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2]

相關論述

1、《福建藥物志》:「消腫解毒。治癤。」

2、《泉州本草》:「治臁瘡:榕樹果實自墜入水中者,取搗爛敷患處。」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榕树(桑科、榕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欣賞「榕樹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