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挖耳草 (狸藻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挖耳草 (狸藻科))

挖耳草(學名:Utricularia bifida L.)

是狸藻科、狸藻屬陸生小草本植物。葉器生於匍匐枝上,狹線形或線狀倒披針形,頂端急尖或鈍形,膜質,無毛,具1脈。捕蟲囊生於葉器及匍匐枝上,球形,側扁,具柄;花序直立,中部以上具1-16朵疏離的花;花萼2裂達基部,上唇稍大,裂片寬卵形,頂端鈍,基部下延。花冠黃色;上唇狹長圓形或長卵形,頂端圓形,下唇近圓形,頂端圓形或具2-3淺圓齒,喉凸隆起呈淺囊狀;距鑽形,與下唇成銳角或鈍角叉開。雄蕊無毛;花絲線形,近伸直,上部略膨大;雌蕊無毛;花柱短而顯著;柱頭下唇近圓形,反曲,上唇較短,鈍形。蒴果寬橢圓球形,背腹扁,果皮膜質。種子多數,卵球形或長球形。花果期6-12月。 挖耳草分布於中國印度、孟加拉、中南半島、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日本和澳大利亞北部。生於海拔40-1350米的沼澤地、稻田或溝邊濕地。

挖耳草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挖耳草
  • 拉丁學名:Utricularia bifida L.
  • 別 名:割雞芒、金耳挖、耳挖草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 :管狀花目
  • 科  :狸藻科
  • 亞 科:狸藻亞科
  • 屬  :狸藻屬
  • 種  :挖耳草
  •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形態特徵

陸生小草本。假根少數,絲狀,基部增厚,具多數長0.5-1毫米的乳頭狀分枝。匍匐枝少數,絲狀,具分枝。葉器生於匍匐枝上,於開花前凋萎或於花期宿存,狹線形或線狀倒披針形,頂端急尖或鈍形,長7-30毫米,寬1-4毫米,膜質,無毛,具1脈。捕蟲囊生於葉器及匍匐枝上,球形,側扁,長0.6-1毫米,具柄;口基生,上唇具2條鑽形附屬物,下唇鈍形,無附屬物。

花序直立,長2-40厘米,中部以上具1-16朵疏離的花;花序梗圓柱狀,粗0.3-1毫米,上部光滑,下部具細小的腺體,具1-5鱗片;苞片與鱗片相似,基部着生,寬卵狀長圓形,頂端鈍,長約1毫米;小苞片線狀披針形,長約0.5毫米;花梗長2-5毫米,絲狀,具翅,於花期直立,花後伸長並下彎。花萼2裂達基部,上唇稍大,裂片寬卵形,頂端鈍,基部下延,花期長3-4毫米,果期增大,長5-6毫米,無毛。花冠黃色,長6-10毫米,外面無毛;上唇狹長圓形或長卵形,頂端圓形,長3-4.5毫米,寬2-3毫米,下唇近圓形,長4-4.5毫米,寬3.5-4毫米,頂端圓形或具2-3淺圓齒,喉凸隆起呈淺囊狀;距鑽形,長3-5毫米,與下唇成銳角或鈍角叉開。雄蕊無毛;花絲線形,長約1毫米,近伸直,上部略膨大;藥室於頂端匯合。雌蕊無毛;子房卵球形;花柱短而顯著;柱頭下唇近圓形,反曲,上唇較短,鈍形。蒴果寬橢圓球形,背腹扁,果皮膜質,長2.5-3毫米,室背開裂。種子多數,卵球形或長球形,長0.4-0.6毫米;種皮無毛,具網狀突起,網格縱向延長,多少扭曲。

近種區別

挖耳草與纏繞挖耳草(Utricularia scandens)相近,但纏繞挖耳草捕蟲囊下唇具短柄狀附屬物;花序纏繞,中部以上具3-8朵疏離的花;果柄直立。

產地生境

挖耳草分布於中國、印度、孟加拉、中南半島、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日本和澳大利亞北部;在中國分布於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和雲南。多生於海拔40-1350米的沼澤地、稻田或溝邊濕地。

生長習性

挖耳草全株無綠色葉片,不營光合作用;靠着生於葉器和匍匐枝上的捕蟲囊捕食濕土地中微小動物。花期6-12月,果期7月至次年1月。

育殖技術

[1]

選地準備

在3-4月,選擇種背陽的植地,將養殖地方深挖20-30厘米,養殖地周圍進行圍壩,圍壩周圍夯實處理;每畝按照15-20kg的比例施加基肥,所述基肥包括:按照重量份計,將木炭5-6份、稻殼7-8份、蚯蚓糞12-16份、菜籽漚肥10-13份、雞糞12-13份、過磷酸鈣2-4份、硫酸鉀3-6份、尿素3-5份、水溶氨基酸液10-13份、氨基酸5-7份、營養土40-60份、塘泥30-40份,上述原料均勻混合後入養殖地,再加入養殖水(養殖地一半深度),並且進行圍壩的加固,同時每3天添加養殖水一次,每次加水量以第一次加養殖水量為準。

選種播種

在5-6月,選取種植飽滿的挖耳草種子,用紙巾催芽法:在23-25℃水溫浸泡種子,並保持水溫浸泡24-48小時,待挖耳草種子長出苗後,用高錳酸鉀1:20混合純淨水進行種子表面的噴灑消毒。消毒後的挖耳草幼苗播種在養殖地中,土地深翻達到10-15厘米;深翻後每畝地劃分成多條溝壟,溝壟的寬度為10-20厘米,溝壟中按照每平方米播種挖耳草幼苗,每棵幼苗間隔5-9厘米,播種深度在3-5厘米,播種後用養殖水緩灌。

播後管理

幼苗期:挖耳草種植4-5天,每天進行人工檢査;檢査倒苗、死苗進行補種和扶持。

生長期:挖耳草種植15-18天,每隔7-8天的清晨點澆水一次,每15-20天施肥一次。

主要價值

挖耳草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感冒發熱咽喉腫痛牙痛急性腸炎痢疾尿路感染淋巴結結核;外用治瘡癤腫毒乳腺炎腮腺炎帶狀皰疹毒蛇咬傷中耳炎

挖耳草的功效與作用

導語:為菊科植物煙管頭草的全草。那麼挖耳草有什麼功效呢?挖耳草的作用是什麼呢?

【性味】苦辛,寒。

* 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微辛。"

* ②《雲南中草藥》:"甘,寒。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治咽喉腫痛,乳蛾,痄腮,風火牙痛,癰腫瘡毒。

* ①《滇南本草》:"瀉諸經實熱、客熱,清咽喉熱毒腫痛、風火牙痛、乳蛾痄腮,排膿潰散,傷風頭痛,虛勞骨蒸,小兒驚風發搐、角弓反張。"

* ②《草木便方》:"解熱毒,塗無名腫毒,風寒濕痹腫痛。"

* ③《四川中藥志》:"能發汗,治瘧疾及喉痹。作外用可洗一切黃水瘡、疥瘡、膿泡瘡及痔瘡。"

* ④《雲南中草藥》:"治小兒肺炎,泌尿道感染。瘡癤用鮮葉搗爛敷患處。"

*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搗汁。外用:煎水漱口或搗汁塗。

* 【宜忌】《滇南本草》:"慢驚不宜服此藥。" [2] * 【選方】

* ①治傷風頭疼發熱:芸香草一錢,蘇葉一分,白芷三分,川芎一錢。姜皮為引,煎湯服。

* ②治小兒外乳蛾,乍腮紅腫疼痛,熱核:芸香草二錢,白頭翁二錢,亦芍二錢。水煎點酒服。

* ③治陽明實火,牙根腫痛,風火蟲牙:芸香草三錢,花椒十五粒。煎湯頻頻漱口,或點酒服,或噙牙上。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挖耳草 (狸藻科))的相关视频


相關視頻

挖耳草吹氣球


相關視頻

挖耳草下缸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