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寬葉獨行菜 (十字花科 獨行菜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寬葉獨行菜 (十字花科 獨行菜屬植物))

是十字花科、獨行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150厘米;莖直立,上部多分枝,基部稍木質化,無毛或疏生單毛。基生葉及莖下部葉革質,葉片長圓披針形或卵形,頂端急尖或圓鈍,基部楔形,兩面有柔毛;莖上部葉披針形或長圓狀橢圓形,無柄。總狀花序圓錐狀;萼片脫落,卵狀長圓形或近圓形,花瓣白色,倒卵形,頂端圓形,短角果寬卵形或近圓形,頂端全緣,基部圓鈍,無翅,有柔毛,花柱極短;種子寬橢圓形,壓扁,淺棕色,無翅。5-7月開花,7-9月結果。

寬葉獨行菜全草入藥,中醫認為可治菌痢、腸炎;其種子含有谷甾醇及強心甙成分,可以使心臟收縮加強,心率減慢,對衰竭的心臟可以增加血液的輸出量,降低靜脈壓。分布於中國內蒙古、西藏。歐洲南部、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及中部,東達遠東皆有分布。生長在海拔1800-4250米的村旁、田邊、山坡及鹽化草甸。

寬葉獨行菜(學名:Lepidium latifolium Linnaeus)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寬葉獨行菜
  • 拉丁學名:Lepidium latifolium Linnaeus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 :罌粟目
  • 亞 目:白花菜亞目
  • 科 :十字花科
  • 族 :獨行菜族
  • 屬  :獨行菜屬
  • 組  :少蕊組
  • 種  :寬葉獨行菜
  •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1753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莖直立,上部多分枝,基部稍木質化,無毛或疏生單毛。基生葉及莖下部葉革質,長圓披針形或卵形,長3-6厘米,寬3-5厘米,頂端急尖或圓鈍,基部楔形,全緣或有牙齒,兩面有柔毛;葉柄長1-3厘米,莖上部葉披針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2-5厘米,寬5-15毫米,無柄。

總狀花序圓錐狀;萼片脫落,卵狀長圓形或近圓形,長約1毫米,頂端圓形;花瓣白色,倒卵形,長約2毫米,頂端圓形,爪明顯或不明顯;雄蕊6。短角果寬卵形或近圓形,長1.5-3毫米,頂端全緣,基部圓鈍,無翅,有柔毛,花柱極短;果梗長2-3毫米。種子寬橢圓形,長約1毫米,壓扁,淺棕色,無翅。花期5-7月,果期7-9月。

主要變種

光果寬葉獨行菜(Lepidium latifolium var.affine C.A.Mey.)的短角果無毛或近無毛。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西北。亞洲北部及西部也有分布。生在含鹽質的沙攤、田邊及路旁。陝西北部和甘肅有些地方,用光果寬葉獨行菜的種子作葶藶子入藥。

繁殖方法

快繁培養基:在MS基本培養基中添加30克/升的蔗糖,1毫克/升的6-BA,0.25毫克/升的NAA,6克/升的瓊脂,調節pH為5.8;配製後用121℃高壓濕熱滅菌20分種。

栽培基質:可用常規的栽培基質。

無菌外植體的獲得:從採收於中國青海地區的寬葉獨行菜種子中選取成熟飽滿者,用2%次氯酸鈉滅菌25分種,無菌水沖洗4次後,播種於MS基本培養基上,待無菌苗萌發後10天,將整株幼苗均勻切成10塊作為體外快速繁殖的無菌外植體。

誘導培養:將無菌外植體接種到快繁培養基上,培養條件為23-25℃培養,每天14小時光照,10小時黑暗,14天繼代一次,共誘導培養28天,獲得體外擴繁的再生寬葉獨行菜離體苗,每塊外植體形成離體再生苗的平均數目為1.104株;擴繁係數為11.04。

生根誘導:將上述誘導生成的離體再生苗轉入MS基本培養基中,以誘導培養中的條件繼續進行生根誘導,生根率為100%。

移栽:將生根後的寬葉獨行菜完整再生植株移栽入栽培基質中,按照常規栽培方式使其進入正常生長,此步驟移栽成活率為100%。 [1]

主要價值

藥用:寬葉獨行菜全草入藥,中醫認為可治菌痢腸炎;其種子含有谷甾醇及強心甙成分,可以使心臟收縮加強心率減慢,對衰竭的心臟可以增加血液的輸出量降低靜脈壓

食用:寬葉獨行菜富含維生素A、C,以及銅、鈣、鉀多種微量元素,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新型保健蔬菜

飼用:寬葉獨行菜作為飼料可飼餵豬、羊,是中國西北鹽鹼地較普遍的飼用植物。

油料作物:寬葉獨行菜種子富含豐富脂肪酸,產量比冬油菜平均水平高出30%左右,是一種新型油料作物。

寬葉獨行菜(中藥材)

拼音:Kuān Yè Dú Xínɡ Cài

別名:大辣辣、止痢草

出處:《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寬葉獨行菜的全草。夏季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 [2]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0.3~1.2米。莖直立,中上部有分枝。葉長圓披針形或廣橢圓形,先端短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稀鋸齒,基部的葉具長柄,莖上部葉無柄,苞片狀。總狀花序排成圓錐狀;花小,花瓣4,白色。果實扁橢圓形。種子寬橢圓形,扁平,光滑。

生境分部:生于田邊、地埂、溝邊、河谷。分布甘肅、青海、寧夏等地。

性味:微苦澀,涼。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治菌痢,腸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

備註:本植物的種子在甘肅亦作葶藶子用,參見"葶藶子"條。

摘錄《中藥大辭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