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園(林毓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園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植物園》中國當代作家林毓銘的散文。

作品欣賞

植物園

一條觀光路把遊客引向植物園腹心。曲曲折折的步行道兩旁,花樹掩映,疏密有致,不時顯現鮮花衛士——劍麻的英銳。左邊是伸向植物園腹心的深長草地。在一處草木稀疏的曠地,掠過低矮卻極艷的花叢,我遙望那片草地的景致:毛茸茸的地上,一半是陽光普照處的淺黃,一半是樹木投影處的深綠,展現出一幅明暗相間、異彩紛呈的風景畫。芳草如此鮮美,光影如此分明,遊客自是流連,市民定當常往。右邊是開闊綠地連接着的秀美湖泊:荇草飄絮在水面,岸樹倒影在水底,和風徐徐吹送,漣漪頻頻盪開。「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秦風·蒹葭》的意境,在此重現

聖派克大教堂古樸的外表與華麗的內飾對比鮮明。金黃的大廳、豐富的陳設、整齊的座椅、靜謐的氛圍為信眾提供了精神港灣,也讓遊客感受了宗教文化。但遊客最為興奮的,卻是大教堂外的噴水池景觀:清流節節跌落,碧波粼粼漫涌。茂樹映日生輝,尖塔破穹溢彩。作為南半球最高最大的教堂,它飽經百年滄桑,閱盡人間苦樂,風采依然,魅力獨具。忽然,在大教堂尖頂上,出現一架大型客機。由於大教堂呈現多個尖頂,大型客機飛掠其上用時不短,使得地上觀眾得以從容拍攝,留下銀鷹不少倩影:大型客機像大鯊魚悠遊海上一般,翔浮在蔚藍色的天空,銀色的機體映着春暉,顯現靈光,格外耀眼,令人神往,並使遊客感受到了地面與天空、古老與現代和諧相融。

悉尼繁華,享譽南半球的「紐約」;墨爾本優雅,素稱南半球的「倫敦」。走過棕櫚婆娑、春波蕩漾的墨爾本母親河——雅拉河,乘坐19世紀復古馬車,巡遊墨爾本具文藝范的大街,我品讀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無奈行色匆匆,風塵僕僕,結果什麼都未記住,就連拍照也忘了實施。走馬觀「花」存憾,下馬觀「花」補缺。我們沿着大街小巷漫步一周,終有所獲:在一條巷道,見一面塗鴉牆,一位畫家正站在升降機上揮毫作畫,隨着他那筆的靈動,牆上彩畫魔術般顯出。在他繪出的壯漢旁邊,另外一幅畫的主角——海豚注目行人。在澳大利亞最早的火車站——弗林德斯火車站斜對面,一名小學女生正在人行道邊對着聖保羅教堂寫生。她邊看邊畫,手法敏捷。身後車水馬龍,她卻心無旁騖。那副專注神情,預示澳大利亞美術多彩的明天。

菲茲洛伊花園樹木稀疏草地開闊,夕陽清暉遍灑綠坪,座椅無人盡顯空靈。經歷一天奔波,到此大片曠地,頓覺精神鬆弛,不禁感激導遊。人是生物電池,晨起精力充沛,正如電力充足,此時引導團友遊覽花木繁茂的植物園,可謂正當其時,可以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日間體能尚可,亦如電池有電,此刻安排團友參觀教堂、巡遊市區,亦為符合實際,可以順利推進旅遊;傍晚精力較差,恰如電力變弱,這時帶領團友漫步花園,就是顧及現狀,以便圓滿結束行程。

此園中心建有庫克船長小屋,小屋原樣移自這位航海家的祖國——英國。正面半壁綠葉,門上白窗,門內隱現庫克船長俊偉的容姿;側面爬滿青藤,古樸滄桑,它使我聯想到為建三峽水庫,當地政府將張飛廟整體搬遷。按照「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搬遷文物,難度頗大,但是澳大利亞做到了,中國也做到了。對起進步作用的歷史人物,東方西方同欽,南北半球共敬。凝聚民心的紀念工程,驚濤不足懼,關山度若飛。

[1]

作者簡介

林毓銘,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