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腹柳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棕腹柳鶯 |
中文學名: 棕腹柳鶯 |
棕腹柳鶯[1](學名:Phylloscopus subaffinis)是中等體型(10.5厘米)的橄欖綠色柳鶯。眉紋暗黃且無翼斑。外側三枚尾羽的狹窄白色羽端及羽緣在野外難見。較煙柳鶯上體綠色較多而下體綠色較少。分布於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垂直遷移的候鳥,夏季于山區森林及灌叢高可至海拔3600米,越冬在山丘及低地。藏匿於濃密的林下植被,夏季成對,冬結小群。不安時兩翼下垂並抖動。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貴州。
外形特徵
棕腹柳鶯:體長10-12厘米,棕腹柳鶯雌雄羽色相似。上體自前額至尾上覆羽,包括翅上內側覆羽概呈橄欖褐色或橄欖綠褐色,有的微沾棕,腰和尾上覆羽稍淡。尾稍圓,為圓尾。尾羽暗褐色或沙褐色,外翈羽緣橄欖褐色或橄欖綠色。翅暗褐色無翅斑,內側覆羽同背為橄欖褐色,外側翅上覆羽暗褐色,外緣黃綠色或橄欖褐色。飛羽亦為暗褐色,外翈羽緣黃綠色或橄欖褐色。眉紋皮黃色或淡棕色,貫眼紋綠褐色或暗褐色,自眼先經眼到耳區。下體棕黃色,頦、喉較淺,兩脅較暗,翅下覆羽皮黃色。
虹膜褐色;上嘴黑褐色,下嘴淡褐色,基部富於黃色;跗蹠暗褐色[2]。
生活習性
習性:常單獨或成對活動,非繁殖期亦成鬆散的小群。活躍於樹枝間,性情很活潑。
叫聲:鳴聲似黃腹柳鶯但較輕慢而細弱且無前導的裝飾音,為tuee-tuee-tuee-tuee聲。叫聲為輕柔而似蟋蟀振翅的chrrup或chrrip聲[3]。 食性:食物全系昆蟲,有甲蟲、蟓甲、蚊、蠅及鞘翅目昆蟲成蟲或幼蟲,包括有半翅目的蝽象,膜翅目的螞蟻,雙翅目的蠅類及鱗翅目和直翅目等昆蟲。
棲身環境
主要棲息於海拔900-2800米的山地針葉林和林緣灌叢中,也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針葉林或闊葉疏林、灌叢和灌叢草甸。
生長繁殖
繁殖期5-8月。築巢於幼齡杉樹中、下層枝椏上,用藤本植物繫於枝椏末端,或置於耕地間的草叢上,用數根草杆支架着,距地高一般0.3米左右。巢呈杯形,巢口開於側面,用禾本科細草葉、根、莖或雜以苔蘚築成,內墊雞毛。巢的大小分別為:外徑8.5-10.5厘米,內徑3.5-5.3厘米,高9-13厘米,深7-8厘米。每窩產卵4枚,卵呈純白色。卵平均重1.25克,大小為11.6毫米×15.3毫米[4]。
地理分布
分布範圍:中國華中及華東,越冬於中國南方、緬甸北部及印度支那北部的亞熱帶地區。
分布狀況:不甚常見的繁殖鳥,見於華中、華南及華東;越冬至南方沿海及西南[5]。
亞種分化
單型種,無亞種分化。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6]。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分類討論
Howard和Moore(1991)認為,棕腹柳鶯和黃腹柳鶯極為相似,而將棕腹柳鶯列為黃腹柳鶯的1個亞種。Williams(1967)列出一些介於兩種之間的標本為佐證,來證明該種是黃腹柳鶯的1個亞種。Alström和Olsson(1992)認為,該種與黃腹柳鶯是有區別的,如黃腹柳鶯的上體呈橄欖綠色,而非棕腹柳鶯的橄欖褐色;黃腹柳鶯的眉紋黃色而非棕腹柳鶯的皮黃色;黃腹柳鶯的下體呈黃色,而非棕腹柳鶯的棕黃色;棕腹柳鶯的鳴聲似黃腹柳鶯但較輕慢而細弱且無前裝飾聲,似"tuee-tuee-tuee…」聲。叫聲為輕柔似蟋蟀的振翅的"chrrup」或"chrrip」聲,而非黃腹柳鶯的偏高的"chep」聲;它們的繁殖區重疊,無中間類型出現。因而,認為該種應為獨立種,而非黃腹柳鶯的1個亞種。
鑑於該種在中國境內的繁殖分布區與黃腹柳鶯在中國境內的繁殖分布區大面積地重疊,又無中間類型的出現,說明它們之間已完全處於生殖隔離,因此應作為獨立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