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梨園深深深幾許(龐宇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梨園深深深幾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梨園深深深幾許》中國當代作家龐宇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梨園深深深幾許

初登工作崗位,在市郊一個村落,距離市區約有五公里。是學區領導照顧,本區離市最近的學校。雖然親人在市里,但下班天晚,天黑無路燈,於單身的年輕女孩來說,回家,不是首選。

學校位於村西五百米遠的梨園深處,門前的土路,連接梨園,村莊。早晚,熙熙攘攘的干農活的人,來來去去。

校長熱情,安排了一間辦公室,有床,有桌椅,這就是我的辦公室,也是臥室了。隔壁,住着小夫妻和一幼兒。斜對辦公室的小屋,是廚房。廚房裡有火爐、煤球,買來鍋碗瓢盆,布置成家的模樣。

白日裡,同事們熱情似火,對我格外照顧。饅頭、蔬菜哪裡去買,她們親自領路;葡萄梨子無需操心,她們送到桌上。不必有任何設防,人心沒有隔肚皮。溫暖的集體,從學生到教師,我迅速轉變。

一波同學來尋,校長熱情地從辦公室後的葡萄架上,剪下幾串紫紅紫紅的大顆粒葡萄。一位女教師,從校園圍牆後邊的自家梨園裡,摘來滿滿一大籃子個頭肥碩的鴨梨雪花梨,咬一口,汁液橫流。同學大快朵頤,滿足了味蕾,也領略了同事們的熱情。

八月十五,這個闔家團圓的節日裡,卻要孤身一人,不曉得以何果腹。念及,不僅悲從心底漫捲而來。臨近放學,校長夫人,同樣是同事的老師,真誠邀約中午去她家吃餃子。想到不該輕易麻煩他人,但面對真誠的話語,又少了頑固抵抗的氣力。

熱情與喧囂,充斥了整座校園,也衝撞着我那顆初涉社會,不諳世事的年輕的心。白晝,就這樣波瀾起伏地奔流而過。

傍晚,曲終人散。鈴聲響過之後,一班的三十多個孩子排成長隊,在老師的帶領下,出校門向東,跨過那條省道進村進家。本村的老師,三五成群,說笑着回家。外村的,也不過三五里,登上自行車,十幾分鐘也可進家。只有我,孤獨的身影在落日的餘光下,狹長而落寂。腳印里,寫滿了寂寞與孤淒。

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沒有收音機,凡是能夠發聲的器物,一概不存在。「枯藤,老樹,寒鴉,夕陽西下。」馬致遠的心境不過如此。好在,來時行囊中裝進幾本閒書,幾本雜誌,孤燈下的時光倒不至於難熬。從校長室借來《邢台日報》,副刊上一篇篇精美的文章吸引了我。憶上學時,班級的牆報上,無論是美句還是佳言,無論是詩歌還是哲理語絲,有抄來,更多的是自己寫。天長日久,竟然增長了技藝,無畏於寫文。機遇來臨,正急於尋求排遣寂寞的出口。抄來編輯部的地址,看清編輯的大名,買來一沓信封郵票。孤燈下,或心潮澎湃,或心平如鏡,心思落到紙上,成篇,刪改,謄抄。第二天一早醒來重複一遍。反覆中,一篇篇文在報紙刊出,《父女情深》《和尚·撞鐘》等,幾十篇小文,或記事,或抒情,或哲思,如雪片般寄到我的手中。

有人說:寫作,是內心的孤獨。我萬分贊同!假如當時電視普及,我定會日日迷戀《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的劇情。

如果二十年前有了這樣的智能手機,我一定會在朋友圈裡迷失,在騰訊新聞里沉淪,在小視頻里笑啞嗓子,在一個又一個的微信群里無法自拔······真是那樣,我縱然找不到今日之我了。

合住書本,熄燈準備。屋外的梨樹枝頭,鬼魂般,陰森悽厲的貓頭鷹叫聲傳來,聲聲入耳。「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各種傳聞接踵而來,入腦入心。內心戰慄,瞬間毛骨悚然。在家也好,上學也罷,何曾獨自面對如此淒清的境遇?更不曾身居樹林深處,聞鷹深夜哀鳴。滅燈,捂耳朵,都無效。拉過被子,把自己裹成粽子,掩耳盜鈴罷了,內心的惶恐不安,瀰漫在整間屋子裡。《聊齋志異》里,所有的狐仙鬼怪妖魔,此刻一窩蜂地湧入腦際。月黑風高,風聲鶴唳,孤魂野鬼,所有兒時從中獲取到的信息,潮水般滿布腦海。害怕夜幕降臨,必以淚洗面。漫漫長夜啊,哪天是個頭?

初報到時,去當地派出所。指導員只是提醒過鎖好門框,注意安全,不曾告誡過有鷹呀!感動於警察叔叔的暖玉溫情,想做初生的牛犢不畏虎。親口嘗梨知酸甜,親自下河知深淺。不處於此種環境,誰體會得到呢?此時才明白,派出所指導員的那句「有男朋友嗎」的深意。熬夜到極限,終究昏昏入睡。喧囂與孤獨的交織中,個把月的時光飛逝。

兩年後,一個溫暖的男人滲入生活,這種夜的黑才告一段落。但夢中,此情此景依稀還有重現。稀釋恐懼到骨髓里的噩夢,需要一些時間。常常自我安慰: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經歷了夜的恐懼,才倍加珍惜這個男人溫暖的懷抱。經歷了夜的黑,才更加珍視梨園的人們的關懷。

這座校園,女兒生於斯長於斯。吃不動飯了,「來來來,我餵」,課間休息的阿姨走過來;「來來背首詩」,下課的阿姨抱她回辦公室;「呢呢呢,曲項向天歌」模糊不清的發音,還是博得了阿姨們的喝彩;模仿阿姨指揮學生唱歌,逼真的手勢,開啟了音樂的追夢。

離開那個單位快二十年了,那所學校亦早已搬進村里,蓋成了二層樓,梨園深處的校園生活一去不復返。但,那校園,那梨園,那課堂,那葡萄,那甜梨,那飯碗,那餃子,那唐詩······無一不在我的心裡,烙下深深的印痕。

梨園深深深幾許?

[1]

作者簡介

龐宇真,河北邢台市小學語文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