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縣大新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梓潼縣大新鎮是地名,同名的有湖南省新邵縣大新鄉、上海市崇明縣大新鄉、四川省梓潼縣大新鄉。本詞條主要介紹的是四川省梓潼縣大新鄉。[1]
中文名稱: 大新鄉
行政區類別:鄉
所屬地區: 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
電話區號: 0816
面 積: 57.09平方千米
人 口: 8410人(2017)
著名景點: 九龍廟
車牌代碼: 川B
鄉鎮介紹
大新鄉山高水急,旅遊資源豐富。大新鄉四面高山,最高峰銅鼓嶺海拔1225.1米,最低處磁溪村海拔183米,資水自南至北從中切割,把美麗的大新鄉分為東西兩半,俗有「小三峽」之稱,境內岣嶁門、袁家嶺、岱山風光旖旎、景色秀麗。境內物產資源豐富,黃心生薑、楊梅、板栗、藥材是大新鄉四大特產。林竹產品是大新鄉支柱產業,大新鄉大力發展經濟作物和養殖業,已形成了板栗、楊梅、藥材、生薑、反季節香菇、靈芝生產基地,建立了良種牲豬、牛、羊等草食動物養殖基地。黃金、銅、硫、礬、磷、鈾、鋁、鋅、鐵、硅、銻等礦藏資源蘊藏豐富。磨石、林場、板竹山等村的硅、銻、黃金礦開採潛力巨大,特別是探明黃金儲量為四川首位。2004年動工興建的筱溪水電站,設計水位198米,裝機容量1.35萬千瓦,大新鄉做為電站庫區,移民涉及18個村,安置人數2269人,搬遷人數5338人,拆遷房屋30.9萬平方米。復建言禾公路17.8公里,移民所建五大特色集鎮,新的鄉政府辦公樓坐落於大西村,周邊有高標準的車船碼頭和物流中心,沿河移民新居錯落有致,面貌煥然一新。
領導分工
盧細譽黨委書記:主持全盤工作。 王紅鄉長:主持政府工作,分管財稅、民政、移民、龍口溪-大西公路建設、鄉政府建設工作。
袁愛雄人大主席:主持人大工作,分管移民後扶、移民項目建設、民主議事、村務公開、龍口溪-復興公路建設、老齡工作。
陸海軍政協聯工委主任:主持政協工作,分管農電工作。
周達根黨委委員、常務副鄉長:分管農林水、新農村建設、科技、科協、減負工作、分管八件實事。
張君英黨委委員:主管紀檢、計劃生育工作。
唐美良黨委委員:主管武裝政法工作,分管信訪和社會維穩工作。
曾迅黨委委員:主管組織工作、分管關協、婦聯、協助鄉長管鄉政府建設工作。
周新華黨委委員:主管宣傳統戰工作,分管文、教、衛、有線傳媒、鄉風文明工作。
鍾繼業副鄉長:主管興工強鄉、招商引資、企業安全、環保、小城鎮建設工作。
張經倫副鄉長:主管安全生產、道路交通、河東公路建設,分管辦公室、機關事務、政務公開工作。
戴珍祥人大副主席:協助人大、計劃生育工作。陳國平工會主席:主管工會、分管動物防疫、協管計劃生育工作。
增收措施
2008年,鄉黨委、政府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着力實施市、縣工作重點,抓好蠶桑、畜禽基地建設、纖維林基地建設,增加農民收入。一是繼續抓好蠶桑生產,打好蠶桑這張牌。2008年是蠶桑生產管理年,鄉黨委、政府將制定新措施,採取新辦法,調動農民養蠶積極性;加大培訓力度,提高養蠶效益;培育養蠶大戶200戶以上,典型引路;搞好桑園綜合利用,發揮綜合效益。力爭全年養蠶3000張,產繭9萬公斤。二是大力發展畜禽生產。大新鄉人平出欄生豬2頭,出欄小家禽30隻,建成年出欄生豬3000頭以上專業村一個,提高畜禽經濟效益三是搞好8000畝纖維林建設,讓老百姓早見成效。四是抓好勞務輸出,大新鄉輸出農村剩餘勞動3000人以上,實現勞務收入1000萬元。為實現上述目標,鄉黨委、政府決心從突出重點村入手,抓好以點帶面,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培育大戶。同時抓好以新農村建設為中心的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抓好一系列惠民措施的落實,改善環境,鞏固平安鄉村建設成果。
經濟建設
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惠農政策,努力使農民增收。自2004年以來,全面取消農業稅、農業特產稅,每年使農民增收60萬元;發放各種涉農補貼資金175.20萬元(其中:種糧補貼2007年農民增收82.30萬元,退耕還林專項補助2007年農民增收92.90萬元),兩項合計農民共增加收入235.20萬元,年人平增收67.20元(按大新鄉3.5萬人計算)。努力培植財源,增強財政實力。2007年投資近千萬元的辰鑫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初步投產;投資210萬元的興隆頁岩磚廠已初具規模,共實現稅收5萬元。規模企業的引入,為大新鄉經濟發展、財政增收打下良好基礎。強化支出管理,優化支出結構。為了保證重點支出,科學合理的使用資金,我們建立了規章制度,制定了資金使用計劃,嚴格執行預算制度,在資金審批上實行會審制,使各項資金使用公開、透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努力爭取上級政府和主管部門的支持。2007年大新鄉的村道路面水泥硬化進一步加大,村級辦公場所建設有6個村全面竣工,投資60萬元的大西自來水公司已交付使用,有力的解決了鄉鎮機關及周邊群眾的飲水問題。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了「鄉財縣管鄉用」財政管理體制,使鄉鎮財政管理進一步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全面加強稅收管理,密切部門關係。為了全面完成財稅任務,我們按照縣委、縣政府加強對個體稅收管理會議精神,抓大絕不放小。協同稅務部門對大新鄉個體戶進行了全面的稅收知識、稅收政策宣傳的同時,對磚瓦窯稅收進行了專項清理,有力地整頓了納稅秩序,使廣大納稅戶深刻認識到稅法的嚴肅性,形成了自覺納稅的良好氛圍。多次與稅務部門開展情況分析、征管經驗總結座談會,使征管人員情況清楚、底子明白,保證了任務的圓滿完成。積極消赤減債。為了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保障有關人員的利益,我們積極籌措資金,壓縮各項公務支出,歸還財政以往債務37萬元
設施建設
大新鄉地處縣境北端,地域138平方公里,境內遍地高山,資水穿貫而過,42個行政村,人口3.6萬,遍布于山山嶺嶺,陡峭難行,境內海拔高差多達1042米,大新鄉僅河西一條幹線公路,河東至今未能實現村村連通,且都是土方路面,兩岸往來靠渡運,有新邵「小三峽」之稱。各村區位分布、交通網線成「非」字形態,大新鄉交通狀況落後新邵鄉鎮一般水平30年。由於自然條件惡劣,農民無田少土,作物單一,長期以來從外地購糧維生,村民經濟收入的主要方式是外出務工或從事船運,大新鄉村民人平年收入僅為800元,落後新邵一般水平15年。2003年,國家實施農村通達工程,大新鄉河東14村得以動工,但由於特異的地形,各村村道均沿河直修,順坡而行,互相連接(俗稱河東公路),由於村級自籌資金不足,河東公路全線多處斷頭,尤其是2008年冰災以來垮方嚴重,根本不能通車,加之兩個端口一直未能打通,河東公路至今未能起到便利河東群眾、繁榮河東經濟的作用。2005年以來,由於筱溪水電站建設,資水兩岸批量移民,大新鄉河西公路抬高復建(言禾公路),河西沿線各村交通不便,給村民個人、集體建設帶來了暫時性不利。2006年以來,國家力舉「十一?五」通暢工程建設,據交通部門統計,全縣1700餘公里村村通暢建設里程,已完成了近800公里,上級對鄉鎮的通暢率目標核定為78%,個別鄉鎮現已超過了78%。大新鄉村道規劃里程共計171公里,現僅完成了13公里,為7.6%,全縣排名倒數第一位。隨着「十一?五」規劃建設的推進,大新鄉民眾興修通暢工程的熱情高漲,但由於客觀條件的制約,大新通暢工程建設無法有效展開,表現在:村小人少、山高路遠。大新鄉1000人以上村僅10個,人數最少的僅260人,村平855人,不及外鄉鎮各村人數的三分之二,而村平負擔里程為外鄉鎮的2-3倍。地勢陡峭、工程量過大。42個村除河西幹線上端3個村外,村村繞山而上,路窄坡陡,土方量大,路面基層差,通暢前期建設代價太高,相對比較,建設成本至少抬高35%。材料進購成本抬高。電站蓄水後,河沙、礫石一概從外地長途購運,並且河西公路復建,河東公路不能通車,部分村材料需裝卸轉運,僅運輸成本一項就使建設成本抬高25%。
視頻
梓潼縣大新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