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梅龍鎮酒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鎮酒家

圖片來自上海文化旅遊局
地址    上海市靜安區南京西路1081號

電話    86 21 6253 5353

梅龍鎮酒家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的一家餐飲企業,以鎮江揚州菜餚和川菜為特色,餐廳推出的菜品有梅龍鎮雞、龍圓豆腐等。梅龍鎮酒家於1938年由俞達夫等人創立,名稱來源自京劇游龍戲鳳》中的梅龍鎮[1][2]。 上海梅龍鎮酒家,是滬上海派川菜的代名詞,店名取自古典京劇《游龍戲鳳》,於1938年開張迎客。最初的梅龍鎮酒家是一家賣淮揚點心的小店,原址在威海衛路上,只有一開間門面,約60平米的一隻堂口。1942年,梅龍鎮酒家遷址至南京西路重華新村內的虞洽卿公館底層(南京西路1081弄22號)。

花園住宅變身國家特級酒家

南京西路1081弄原是一棟獨立式花園住宅,初建於1910 年代,整體為磚木結構,以磚雕花式、連拱及壁柱裝飾為主要特色,帶有英國維多利亞哥特式的建築風格特徵。

建築主要牆體使用清水紅磚,磚砌紋樣豐富,工藝精美。紅色的磚牆,寬闊的半圓形臺階通向正門,六扇高大的落地窗一字排開,紅色的六角形柱子與白色外凸的陽臺,前後兩坡屋面,造型優美秀麗,建築南面還有寬敞的露臺和敞廊,很是別致,整個建築面積達3951平方米。

20世紀30年代,商人虞洽卿買下此處並作為自己名下的公館。1937 年,他在花園南面建造了數十幢3層新式里弄住宅,定名為重華新邨;1939 年,他又在北側臨街建造了10餘幢底層為店面、樓上住家的小型公寓房,命名為崇華公寓。

1942年,梅龍鎮酒家遷址至虞洽卿公館底層。擴建之際,酒家動員了400多個文藝界人士投資入股,其中包括柳中亮、陳西禾、龔秋霞、喬奇等。當時,頻繁到店用餐的有周揚、夏衍、沙千里、田漢、於伶、白楊等

1978年,梅龍鎮酒家再次裝修,將堂口面積擴大到430平米,店門兩側設翠柏灌木,假山怪石,花石相映。店鋪分上下兩層,鋪面有龍鳳、梅妍、百花、迎春、幽蘭五個餐廳。廳內彩屏高掛,宮燈垂懸,四壁壁畫浮雕,古色古香,富有民族風格。還佈置有精巧的地下餐廳,牡丹、杜鵑、仙鶴、翠竹、繡球五個單廳,各具風格,別有洞天。時任店經理虞達謙請劉海粟提筆,寫下「梅龍鎮酒家」5個大字。又謙請朱屺瞻、王個簃、顏梅華、曹簡樓4位大師一一補壁。

三尺灶臺上的味覺傳奇

梅龍鎮的川菜被稱為「海派川菜」,傳統菜有200多種。解放後,它在經營上保持發揚原川揚菜餚特色,深受消費者歡迎。麻辣鮮香的川菜與精工細作的淮揚菜碰撞在一起,就形成了「梅龍鎮川揚菜」,主打「香、嫩、滑、爽、清、鮮、醇、濃」,擁有多達230多款菜餚,選料精細,刀工講究,口味清淡,使川菜更符合上海人的喜好。梅龍鎮酒家歷史上名廚雲集,技藝代代相傳。從川菜泰斗沈子芳大師主勺開始,歷經國家高級烹飪技師徐正才、中國烹飪大師包國京,再到現在的第四代傳人、中國烹飪大師周曉敏,正是這樣清晰的脈絡造就了「梅龍鎮川揚菜」獨一無二的口味,梅龍鎮酒家也因此而「圈粉無數」。[3]

視頻

80年梅龍鎮 獨樹"海派川菜"招牌 中國進行式 20170430

參見

參考資料

  1. 《上海掌故辭典》. 薛理勇主編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9 第600頁. 
  2. 《江寧路(戈登路)史料匯編》. 上海市靜安區文物史料館編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14 第28頁. 
  3. 上海梅龍鎮酒家,上海文化旅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