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梁許春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梁許春菊

圖片來自南女風華一世紀 Blogger

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士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 (1918-03-18)1918年3月18日 日治台灣澎湖廳
逝世 1997年5月26日(1997歲-05-26)(79歲)
政黨 中國國民黨

學 歷

經 歷

  • 臺南州立第二高等女學校教師
  • 臺南縣立新化初中教師兼事務主任
  • 臺南縣婦女會理事長
  • 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第一屆議員(1951年-1954年)
  • 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第二屆議員(1954年-1957年)
  • 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第三屆議員(1957年-1959年)
  • 臺灣省議會第一屆議員(1959年-1960年)
  • 臺灣省議會第二屆議員(1960年-1963年)
  • 臺灣省議會第三屆議員(1963年-1968年)
  • 臺灣省議會第四屆議員(1968年-1969年)
  • 臺灣省議會教育審查委員會召集人
  • 中小學日本教育考察團顧問
  • 第五屆亞運會考察團長
  • 中日文經協會友好訪問團副團長
  • 臺灣省婦女會常務理事
  • 墨西哥世運代表團顧問
  • 臺灣省中小學教職員福利金籌管委員會常務委員
  • 臺灣省體育會田徑協會會長
  • 第一屆增補選立法委員(1970年-1991年)
  •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董事長

梁許春菊(生1918年3月18日-1997年5月26日歿),日治台灣澎湖廳(今澎湖縣)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第一、二、三屆議員,後代表中國國民黨台南縣選區當選為第二、三、四屆台灣省議員及第一屆增補選立法委員

梁許春菊自澎湖公學校畢業後,遠赴臺南就讀臺南第二高等女子學校(今國立臺南女中)。在中學畢業前夕,梁許議員受到學校莊無嫌老師的鼓勵,投考日本奈良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畢業後返回臺南第二高等女子學校任教,在離開教職後,通過中學同窗梁淑的介紹,與梁淑兄長梁炳元結婚。婚後一度與梁炳元前往滿洲國,直到1946年返台。

戰後,梁許春菊加入中國國民黨,於革命實踐研究院第十九期結業。1951年,梁許春菊當選臨時省議會議員。日後又當選一、二、三、四屆省議員。1969年又在台灣省第二選區(彰化縣以南及澎湖臺東花蓮三縣)參選第一屆立法委員增補選[1]。當選後直到1991年卸任。

簡介

1928年二高女畢業的許春菊,因為莊無嫌老師的鼓勵,受到莊無嫌老師的鼓勵,到日本讀奈良師範,畢業後回母校任教。嫁給梁炳元後,同赴日本傀儡政權的滿州國,直到戰後回台。從1951年當選臨時省議會議員開始,到正式省議員,連續多屆;1969年轉換跑道為立委,積極爭取教育經費。又為了增加法學素養,再攻讀日本法律碩士,直到1991年隨國會全面改選而退職。40年民意代表生涯,說明梁許春菊為鄰里服務的熱情和認真受到肯定,退休後仍繼續在教會發光發熱。[2]

職業履歷

畢業於日本奈良高等師範學校,革命實踐研究院第十九期、聯戰班第十期、日本東洋大學結業。先從事教育工作,曾任臺灣第二高等女校教員,台南新化初中教員及主任。之後,投身政界,出任台南婦女會理事長,並當選臺灣省臨時議會及省議會議員,兼教育委員會召集人,臺灣婦女會常務理事,臺灣壘球協會理事長,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董事長。 1969年入選「增補立委」,後兼任台南高爾夫俱樂部會長,台南田徑協會副會長,臺灣田徑協會副會長等職。[3]

家族

  • 梁許春菊的哥哥許整景京都帝國大學醫科畢業,曾於澎湖、高雄行醫,後遞補謝掙強出任國民大會代表。
  • 梁許春菊的公公梁道為日治時期名醫,曾出任台南州新化街(今新化區)第一任街長。其故居在2015年2月獲掛牌為市立名人故居。[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