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春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桃園春曉》 |
作品名稱: 《桃園春曉》 創作年代: 明朝 文學體裁: 詩 作 者:朱高熾 |
朱高熾是明成祖朱棣長子,母為仁孝文皇后徐氏,他生於洪武十一年(1378年)八月十六日,當時他父親為燕王,年僅18歲。相傳仁孝文皇后夢見有冠冕執圭者上謁而生。[2]
詩詞正文
“ | <曙光猶未分,芳園露華炫。
碧桃千萬樹,鮮妍如錦絢。 隔林鶯語滑,兩兩間關囀。 掖垣將啟扉,漏箭傳聲遠。 花底候宮車,更覺東風軟。 > |
” |
— <《桃園春曉》>,< 詩詞名句網 > |
作者簡介
明仁宗朱高熾(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 ),明成祖朱棣長子,生母仁孝文皇后徐氏,明朝第四位皇帝,年號洪熙。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熾病重,不久去世,終年48歲。 廟號仁宗,諡號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葬於十三陵之獻陵,傳位長子朱瞻基。
歷史盛讚朱高熾是一個開明的儒家君主,他像他模仿的古代聖王那樣,堅持簡樸、仁愛和誠摯的理想。他因大力鞏固帝國和糾正永樂時期的嚴酷和不得人心的經濟計劃而受到一致的讚譽。他的許多政策和措施反映了一種對為君之道的理想主義的和儒家的認識,但是它們也是他對前幾代皇帝的一些傾向的反應。 皇帝有時因性情暴躁和容易衝動而受到批評,如他偶爾申斥和懲處那些表現得優柔寡斷或講話太惹人惱火的官員。可是他有足夠的度量認識自己的缺點和向人道歉。不管他有什麼錯誤,它們都可以被他的仁愛和一心為公的熱誠所彌補。
過早的死亡阻礙了朱高熾去實現一切目標,但儘管如此,他留下來的遺產仍是一清二楚的。除了人道主義的社會活動外,他對儒家的政治理想--一個道德上堅毅的皇帝採納學識淵博的大臣們的忠告統治天下--也作出了貢獻。在他統治時期,他十分信任翰林學士,把他們提升到負有很大責任和有很大權力的職位上。這使人回憶起他的堂兄弟,即建文帝,但以後幾代皇帝卻沒有把這個先例維持下去。可是,內閣的三楊領導在他死後的若干年中繼續保持穩定;而內閣雖然有某些缺點,在維持文官政府方面,其作用仍是舉足輕重的。因此,洪熙之治經歷了明代政府的重點發生重大變化的早期階段。[3]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