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核技術綜合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核技術綜合研究所(簡稱核技所)於2021年由原核技術應用研究所、計量測試部、回旋加速器研究設計中心、同位素研究所、特種材料工程部合併成立,是覆蓋加速器、同位素、核探測、放射性計量四大學科的前瞻性、基礎性、綜合性、工程性於一體的核技術研究機構。

機構簡介

核技術綜合研究所是以同位素與射線應用為背景,覆蓋加速器、同位素、核探測、計量測試領域的前瞻性、基礎性、綜合性和工程性的核技術研究機構。重點發展高能高功率和超導加速器設計與建造、特種同位素[1]與同位素製品研發、先進核探測材料與裝備研製、核技術集成裝備研製、特色計量測試與檢測分析技術研究等核心能力,研製型譜化的加速器、同位素及製品、核探測與分析、核技術集成裝備、計量測試設備等系列產品,推進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應用,打造一個具有前瞻性、創新性、示範性的集核技術基礎研究、裝備開發、產業化應用於一體的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核技術科研與產業研發基地。

核心能力

核技所堅持「四個面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形成了高能高功率和超導加速器設計與建造、特種同位素與同位素製品研發、先進核探測材料與裝備研製、核技術集成裝備開發、特色計量標準與測試技術研究等核心能力,在相關技術領域始終保持先進水平;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研發出包括型譜化加速器、同位素及製品、核探測與分析系統、核技術集成裝備、計量測試設備等系列產品,不斷滿足國家需求,惠及社會發展。

面向未來,核技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2]為指導,堅守初心使命、堅持改革創新,瞄準世界科技前沿,以國家重大需求為牽引,為建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創新型核技術科研與產業高地不懈奮鬥。

獲得獎項

1978年以來,獲國家自然科學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9項、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43項、國防技術發明獎2項、軍民融合先鋒提名獎1項、北京市科學技術獎3項、全軍武器裝備科學技術獎1項、中國核工業總公司部級科技進步獎150項、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學技術獎54項、中國安全生產協會安全科技進步獎1項、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3項、何梁何利科學技術成就獎1項、王淦昌物理獎1項;中核集團重大科技成果獎1項;獲得專利授權600餘件;制定並發布國際標準3項。

核技術綜合研究所現有人員595人,其中高級科研與工程技術人員191人,博士生導師21人,碩士生導師57人,中央直接聯繫高級專家1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7人,國防科技工業「511人才工程」4人,中核集團首席專家4人,中核集團科技帶頭人1人。近年,1團隊榮獲「國防科技工業先進集體」,1團隊榮獲「科技奧運先進集體」,2人榮獲「全國勞動模範」、1人榮獲「全國技術能手」,1人榮獲「中國核學會女性獎」,2人榮獲「錢三強科技獎」,1人榮獲「王淦昌獎」等殊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