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栗山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栗山壩鎮地處湖南省醴陵市西南部,轄12個村、3個居委會,339個村民小組,9049戶、36142人,總面積10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83公頃。該鎮有中學2所、小學5所,在校學生3200人。鎮黨委、政府依託現有規模企業和"三六"橡膠、栗山水泥、茶山坩堝三大品牌,廣泛利用品牌招商,做強做大三大產業,發展特色經濟,打造特色品牌,有力地促進了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該鎮有規模企業9家,年產值達1.36億元。全鎮完成工業總產值9.8億元,完成財政收入9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50元。[1]

概況

栗山壩鎮位於醴陵市西南部。面積101平方千米,人口3.6萬人(2005年)。轄栗山壩、龍井、茶山3個居委會,大石橋、冷水、南塘、茶溪、石均塘、南源、長馬、梅筱、上湖、雙滂、東崗、營田1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茶山,距市區27千米。酒埠江過境。

沿革

相傳明清之際,境內一山,栗樹成林,濃蔭蔽日,山下溪上建有一座壩,故稱"栗山壩"。1950年屬第七區,1951年屬第八區,1956年屬茶山嶺鄉,1958年屬茶山公社,1961年析置栗山壩公社。1984年改茶山嶺鄉、栗山壩鄉。1996年,茶山嶺鄉面積60平方千米,人口2萬,鄉政府駐茶山嶺,轄雷缽、均源、洪塘、大石沖、茶山、碼頭、南源、長水、枚筱、枚霞、唐家渡、石洲、上湖、雙滂、東崗、柳塘、蘇沖、紮營、平田19個行政村;栗山壩鄉面積41平方千米,人口1.6萬,鄉政府駐龍井,轄石橋鋪、大石寺、栗山壩、羅嶺、妙材、白鶴、冷水、江富、焦村、南塘、攸塢、長富、上茶、大壩沖、下茶、龍井16個行政村。1999年撤鄉改茶山鎮、栗山壩鎮。2004年,栗山壩鎮轄栗山壩、龍井、石橋鋪3個居委會,大石寺、羅嶺、白鶴、冷水、妙材、江富、焦村、南塘、攸塢、長富、上茶、大壩沖、下茶13個行政村;茶山嶺鎮轄茶山居委會,雷缽、均源、洪塘、大石沖、馬頭、南源、長水、梅筱、唐家渡、石洲、上湖、雙滂、梅霞、柳塘、東崗、蘇沖、紮營坪、平田18個行政村。2005年,茶山鎮與栗山壩鎮合併設立新的栗山壩鎮,面積101平方千米,人口3.6萬人,轄3個居委會,3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茶山(原茶山鎮政府駐地)。[2]

歷史沿革

醴陵市轄鄉。1950年屬第七區,1951年屬第八區,1956年屬茶山嶺鄉,1958年屬茶山公社,1961年析置栗山壩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於市境西南部,距市府33公里,面積41平方公里,人口1.6萬。鄉政府駐龍井。轄石橋鋪、大石寺、栗山壩、羅嶺、妙材、白鶴、冷水、江富、焦村、南塘、攸塢、長富、上茶、大壩沖、下茶、龍井16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主要產品有原煤、石灰、水泥、耐火材料、硅火泥等。農業主產水稻。盛產茶油、柑橘等。

2015年,神福港鎮與栗山壩鎮成建制合併設立茶山鎮。[3]

地理環境

土壤

土壤成分以板頁岩為主,占47.8%;次為紅色粘土,占20.7%。植物資源豐富,具備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林木生長的良好自然條件。瓷土、陶土、耐火泥、石灰石、沙石等非金屬礦產和鉛、鋅等金屬礦產蘊藏豐富。

氣候

屬中亞熱帶東南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8℃左右,無霜期305-279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588-1321小時,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至1600毫米之間。

命名由來

栗山壩鎮以山中特有樹木命名。栗山壩鎮在醴陵市西南部,鎮政府駐地龍井,距市區33公里。

相傳明清之際,境內有一山,栗樹成林,濃蔭蔽日,山下有一座壩,故名栗山壩。

鄉、社、鎮均以此命名,這是將特有山林與人工造物結合稱呼其名的,含有紀念之意。如今栗樹山已成油茶山林,古壩還在,是可為證。

旅遊景點

包公廟

老百姓歷來崇敬清官,民國時,醴陵縣境有9處包公廟。冷水包公廟是市內規模較大,保存較好的明代建 築。現存包公廟,位於栗山壩鎮冷水村,始建於明正德九年(1514),清朝曾多次維修。1928年,主殿部分損毀。1985年,當地群眾集資,按原貌修復。 廟座北朝南。主殿為磚木石結構,硬山式頂,門兩旁有對聯:"孝於親,忠於君,勞心於國,施惠於民,德望重千秋,今日猶思賢宰輔;冤則雪,訟則解,弊政則除,貪官則賅,威名傳萬代,當年共頌話閻羅"。戲台面積約50平方米,歇山式頂,翼角鳳狀上翹,藻井與梁、木方均繪彩龍。戲台與主殿間為庭院,中有石板過道,兩側走廊相連。1989年,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