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標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標話是居住於中國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西南地區的標人的本民族語言,語言歸屬壯侗語系侗台語族[1]侗水語支。以詩洞語音為代表語音。標人為中國未識別民族之一,被視為「漢族」或「漢族(標人)」。標話的主要使用地區為中國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西南的詩洞鎮、永固鎮、大崗鎮、梁村鎮、橋頭鎮,以及肇慶市封開縣的長安鎮、七星鎮、金裝鎮。被定為「中國新發現語言」之一。 標話是侗台語族侗水語支的一個獨立語言。使用這種語言的人沒有民族稱謂,歷來都認作漢族,但他們稱自己是「標」人(使用「標話」而不用「標語」這個詞,只是為了避免與「標語口號」中的「標語」相混而已)。標話使用於廣東省懷集縣西南部永固、詩洞、橋頭、大崗、閘崗、梁村等地和封開縣與之毗連的金裝、七星、長安的部分村莊中,目前仍使用標話的約有七、八萬人。

標話簡介

標話是廣東懷集鄉民的獨特語言,當地不同於廣東境內的廣府話(白話)、客家話潮汕話的「標話」,是古粵語的「活化石」。 據研究考證,講標話的懷集漢人祖先是二千二百多年前,由戰國時期由中原遷來,比懷集縣講白話的漢人先祖遷來懷集要早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這一人群被當地講白話的村民稱為「講標人」。

「講標人」的祖先遷到懷集詩洞、永固等地後,因與當地的百越族土著人聚居一處,語言相互融合,逐步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標話」。 由於「講標人」居住在交通不便的大山里,與講白話的漢人交往少,「標話」因此世代相傳,一直沿用,有古粵語的「活化石」之譽[2]。 「講標人」自古居住在漢壯兩族的交匯之地,沿襲了漢族和壯族的傳統語言和風俗習慣,成為獨特的「講標人」。

特點

標話,在古代使用這種語言的人口可能要比現在多得多,地域也要寬廣得多。自秦、漢開闢嶺南,設立桂林、象郡和番禺三郡以後,經湘江、靈渠灕江、桂江和西江的糧道就成為歷代統治者必保的交通要道。封開、懷集都是歷代漢族軍民屯戍之地。早在唐初,就在標人居住的地區永固建立了縣治,漢人到得早,來得多。漢語對標話的影響很深遠。例如標話中的漢語借詞多達60%;受漢語粵方言的影響,語音方面增加了一些圓唇元音;語法受漢語的影響也較深,如修飾詞組的修飾成分前置的增加了,還從漢語中吸收了不少虛詞。但這都是由於語言接觸而產生的借貸現象。標話的固有詞仍多達40%左右,其中,標話與侗台語言相同的特點還很多,所以,標話不是漢語的任何一個方言。 標話保既留了古漢語的音節、又融合了古百越族的部分語言,十分難懂。懷集縣的「講標人」如果講「標話」,講白話的人有如聽天書。「講標人」將「抹桌子」說成「坐床」,「什麼東西」說成「門西」,「豬肉」說成「牛素」,「眼淚」叫做「水眼」,「早飯」則是「飯早」……

視頻

標話 相關視頻

古粵語活化石——「標話」
詩洞同鄉會之標話詩洞

參考文獻